“鲥鱼入市河豚罢,已是江南打麦天。”春花飞落,烈日当空,气候使然,鱼口越来越猾。识节气,钓获有保证。其实夏季频频感受搏鱼之快乐并不难,但前提是要善于应变,要克服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才能在钓获上取得抢人眼球的战绩。
钓早晚
“早钓太阳红,晚钓鸡上笼”。赤日炎炎似火烧,光照时间、强度的延长和增加,使气温高水温随之升高,鱼群为适应生存考验,栖息习性和摄食习性均会发生变化。人要熟知鱼类不同季节的 “食、住、行”规律,也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频频扬竿得鱼则易如反掌。
位于大连市区西部海岸线七贤岭钓场,夏季天气晴好钓况向来是不尽人意,久而久之,钓友间竟以讹传讹,众口一词说那片海域鱼少难钓。难道真的如钓友所描述?笔者以为道听途说者居多。其实,七贤岭海域鱼群分布密度并不稀少,单尾个体也绝对够意思,只是由于摄食规律与多数钓场截然不同,鱼群不随潮水刺激而进食,只有光线朦胧之际才频频出动。出水的钓获十之八九,是日出前和日落后中钩,白天光线强烈即使是潮位理想,中鱼频率也无法与之相比。所以,经验丰富的钓友,一般都是起早贪黑,赶在天明之前下完全部钓竿。待到九点钟以后,鱼口大不如前,大家就收拾装备,或躲到树荫下乘凉,或干脆打道回府。
鲈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对食物不挑剔,喜欢猎杀活动﹑蠕动强烈的目标。在岸边浅水区鲈鱼,多数“大家伙”是在光线昏暗时刻出水的。此现象足以说明,早晚光线暗淡,大鲈鱼警惕性降低,放心大胆地出没于岸边,以至于误赴“鸿门宴”,踏上不归路。黑鲪鱼属典型的近底层杂食性鱼类,对饵食无严格要求,生存条件恶劣时,甚至能啃噬嫩海藻果腹。黑鲪鱼是黄渤海海域近岸浅水区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繁多的鱼种,素来是本地钓友“打黄扫黑”的主钓对象鱼。即便是这样,白天钓到黑鲪鱼基本也多是误打误撞。而夜钓则不同,黑鲪鱼会主动出击,积极猎杀饵钩,有时一鱼脱钩,还会有“敢死队”半路替补。究其原因,黑鲪鱼生性胆小机警,只有在夜幕的掩护下,才会随潮水涌向岸边,咬钩之疯狂可谓毫无顾忌。至于夜钓星鳗,对光线的要求更加严格,只有在伸手不见五指夜里,才有可能与它们交手。
以大连南部海域沿线为例,逢南风或偏南风波涛滚滚,如果风力较大,还会引发“发海”现象。风浪过后,岸边浅水区水质混浊,能见度大大降低,鱼群放松警惕,摄食疯狂且贪得无厌,俗语“饱鱼饿鹰”真的不假。经典战例和个体之最所出,多是类似的气候条件和海况。相反风平浪静,水质清澈,钓况即使勉强说得过去,改写纪录的可能也微乎其微。气温凉爽的阴雨天也是的好时光,不过有一点需要清楚,那就是“宁钓雨后,不钓雨前”。雨前气压低,鱼群食欲不振,勉强出钓,钓获难有保证。雨水洒落海面,海水中溶解氧增加,鱼群胃口大开,雨后或是冒雨,定能使者乐不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