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的鱼对食谱的好恶迥然不同,这便启示我偿们要针对不同的鱼种来设置食谱,配制各具特色的佳饵。
一、 感知食饵和味道
从宏观上说,鱼类摄食主要凭借听觉、触觉等物理感觉和嗅觉、味觉等化学感觉。除了食肉性鱼类依据活饵的游动声音追捕猎物外,素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则主要靠着嗅觉索食。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鱼类嗅觉、味觉的敏感度比人类要高出数十数百及至数千倍,其味觉更灵敏——甚至远远超过狗和蝇。有资料表明:鱼对食盐的敏感是人的200倍,对葡萄糖的敏感度则是人的1500倍,果糖则是2500倍。这就是为什么某些好的饵料能将数十米、数百米外的鱼诱来的原因。鱼类的这种本能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准确分辨并记识各种食物的化学信息,并遗传下去。可以说,鱼类对食饵的味道已形成固定不变的条件反射。这也正是鱼类维持机体生命最基本、最主要的神经活动和摄食行为。它是我们酿制适合鱼类口味佳饵的理论依据。
二、 食谱味型各异
我们知道,鱼饵有诱饵和钓饵之分。二者的引诱作用是相同的、统一的,但其功能又有甩区别。具体地说:诱饵的主要作用是诱鱼、聚鱼;钓饵除具上述作用外,主要功能还在于促鱼开口吞饵上钩。如此看来,钓饵亦是刺激鱼儿吞食中钩的媒介物质。钓饵的味道类型主要有:香、甜、腥、咸、酸、臭等。鱼类发达的嗅觉、味觉器官对这些味道的感知非常敏感。一旦发现可口之物,会马上摄食。上述各种味道类型,不可能同存于同一种鱼饵中,必须要针对不同对象鱼的口味特点来调制不同味型的食谱。不同香味的饵料可钓不同种类的鱼。例如:鲫鱼喜欢香甜的面饵;鲤鱼偏爱含酒香味的豆饵;鳊鲂喜好薯类(红薯、马铃薯)的甜香味;草鱼则喜食草、果、药型香味的食饵。即使是同一科而属种不同的鱼,对食饵味型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以鲫鱼为例:河鲫喜欢粮食性的面香、玉米味,湖鲫却喜欢豆香味和软体动物的腥香味。如果从不同种别鲫鱼来看,其食性特点亦不尽相同:白鲫喜欢植物性饵,银鲫爱吃米饭粒和蛆虫,土鲫则喜食略有咸味的面饵,而黑鲫却专食红虫和蚯蚓。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