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钓友都会遇到鱼不咬钩的情况。以往我们都是从水温、气压、水体含氧量等方面去分析解释的,这些分析解释也是正确的,科

学的。那么,在温度、气象条件都正常的情况下,鱼仍不咬钩,会不会还有其它原因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

鱼被钓滑了。长期的垂钓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鱼是通过它自身的听觉、嗅觉和视觉去寻觅、发现,吞食食物的。因此,我们不妨换

个角度,从鱼的听觉分辨力、嗅觉分辨力和视觉分辨力这三个方面去分析,探讨一下鱼被钓滑过程中所形成的拒食现象。

一、鱼的听觉分辨力与拒食的关系。鱼的听觉来源于它的侧线,对声响十分敏感,而声响又代表着某种信号,一种是能得到食物的

声响信号。如:昆虫落水的挣扎声,颗粒饲料撒落水面的“哗哗”声等等,就是能对鱼产生强烈诱惑的声响信号,听到这样的信号

,鱼便会闻声而至。二是传播危险的声响信号。如:嘈杂沉重的脚步声,喧哗声以及“噼噼啪啪”的击水声等等,就是传播危险的

声响信号,这样的信号会对鱼产生惊吓,使其闻声而逃。可见,鱼具有很强的听觉分辨能力,当它意识到危险将要来到时,就不敢

冒险咬钩了。

二、鱼的嗅觉分辨力与拒食的关系。鱼是靠其灵敏的嗅觉寻觅食物的,嗅觉是鱼的侦测器,它们在很远就能嗅到它要吞食饵料的气

味,因此,要想多钓鱼,就必须首先从气味上刺激鱼,使其兴奋。基于这种认识,钓友们在自作饵料时添这加那,以此来博得鱼的

欢心,这的确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随这垂钓人次的增多,上当受骗、“死里逃生”的鱼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鱼便对某些气

味的刺激产生了戒备,这种戒备在重复的作用下得到了加强,进而使鱼形成了条件反射。此时,鱼再闻到这些气味后便会意识到有

一种潜在的危险,其反应不再是兴奋,而是冷淡。结果是在一定水域范围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灵的钓饵在鱼嗅觉分辨力的辨别

下也会变成失灵的钓饵,这时的鱼就不那么好钓了。

三、鱼的视觉分辨力与拒食的关系。就多数鱼而言,视觉是决定其能不能张口的关键。当鱼通过嗅觉接近食物源后,就用视觉来观

察,决定饵料是否可食了。那些经常有人光顾的鱼塘,实际上是一所鱼儿的“大学校”,它们在这所学校里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

识,可以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该领教的都领教了。对它们来讲,什么饵没吃过,什么钩没见过。不难想到,这些经历了“妻

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鱼在分辨饵料的可食性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尽管钓友为它们准备了丰盛可口的食物,但这些见多识广

的鱼一看便知,这些颜色、形态基本相同的鱼饵中却暗藏杀机,鱼具备的这种观察能力使它们看到钓饵后便会敬而远之,因此,鱼

就更加难以上钩了。这就是鱼被钓滑的成因及过程。

钓术即骗术,骗术则反映在伪装的技术上,伪装技术的高低,决定着钓获量的多少,造假造得越逼真,上钩的鱼就越多,反之就越

少。炸弹钩的普及和台湾钓法的传播之快都说明了这一点。总之,只有骗过鱼的眼睛,才能使其上钩。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