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无脊椎动物,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蚯蚓的大小不尽相同,体长从2 cm到3.6 m不等。全球约有1 800多种,我国记录的有229种。作为人工养殖的蚯蚓,只有少数几种,其中,适合商业养殖的就更少了。经常饲养的多为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蚯蚓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动物,该实验要求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动物,从而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能力,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使学生通过饲养蚯蚓,了解养殖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从而达到保护蚯蚓和环境的目的。

学校生物实验室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个实验做好?关键要提供给学生可养殖的蚯蚓种和养殖的一般方法。有些学校让学生自己到花园、田间或居民小区找蚯蚓养,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样会造成另一种破坏。如果学校能组织部分学生先期饲养一些蚯蚓,既积累一些经验,保证实验能正常进行,还可以避免滥采造成对蚯蚓的伤害。因此,饲养好蚯蚓是完成本实验的一个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为了配合本实验的实施,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落实到实处,我们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实验,初步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校园蚯蚓饲养方法,现做一些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养殖地的选定

养殖的地点,对于蚯蚓养殖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室外的场所最适于养殖蚯蚓,在这种环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强,繁殖得快。室内一般适合小规模的养殖,或刚孵化出来的小蚯蚓的养殖,因为刚孵化出的幼蚓体型小,活动范围不大。如采用室外和室内结合的养殖,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理想的地点,最好是在树下,树阴是最凉快的,可以有效地减少蚯蚓爬出逃跑。

二、生长条件的控制

养殖床设在室外,当有过强的日照、热风、下雨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如果有自然树木的阴影是最好的,否则须加人工遮盖物。

在炎热的夏天,直射光每天照射不要超过2~3小时。这是因为:蚯蚓对光线敏感,当强光一照,它就不吃东西,钻入地面。所以用自然树木的阴影比用草帘子、烂布、麦秆、马粪纸之类的东西放在养殖床上面能更好地防护。

蚯蚓最合适的生长温度是15 ℃~27 ℃,在0 ℃以下及32 ℃以上时,活动就变得迟缓,蚯蚓就会停止吃食,交配的动作也变得缓慢,基本上不进行生殖过程。养殖床的温度一般在10 ℃以下27 ℃以上时,蚯蚓就难于孵化。蚯蚓生长环境中最适宜湿度为60%~70%。

三、饲料的供给

在供给蚯蚓动物的粪便、谷物、堆肥及其他腐烂的有机物以后,大多能很快生长成熟。选出的饲料,要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其他成分,这些是蚯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蚯蚓较喜欢吃甜食。

1. 喂料次数。

蚯蚓吃完第一次给的饲料时,一定要尽快给第二次饲料(因为蚯蚓在缺乏饲料的情况下,易外逃)。蚯蚓在吃完饲料后,可以饲料表面的变化作为给蚯蚓添加饲料的时间和数量的依据。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饲料里加上木屑和稻草,随着蚯蚓吃食,就会把这些添加物推到表面上来。从被推到表面上来的木屑和稻草的量,就可以判断蚯蚓周围饲料量的多少。

2. 蚯蚓的生长促进剂。

为了提供多种类的饲料并调节营养平衡,最好及时补充生长促进剂,如血粉、鱼粉、动物的肉和骨头粉末、活性污泥、工业废料等。

蚯蚓没有牙齿,它可以把饲料和沙子一起吞进肚内,用沙子来咀嚼饲料,提高消化吸收的效果。

四、几种养殖的方法

1. 油瓶培养法。

我校生物小组师生,经过多次实验、筛选后,获得一项较为适合学校没有专人养殖的蚯蚓培养方法。材料随手可得、简单易行,地点在室内外皆可,既防止蚯蚓外逃、保湿,又能减少敌害、通气等优点。用色拉油瓶改装的所谓油瓶培养器,现介绍如下(结构见下图)。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