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们对底栖杂食性鱼种(以鲤鲫为代表),因各种因素而违反常规-离底变层的情况都有体会,下面仅就个人有限感受稍加讨论:

  一、三趋因素:1、趋温:以早、仲春,晚、深秋低水温季节最为典型。当-日平均水温在10度以下时,昼夜气温温差相对越大的晴朗天气,阳光照射作用会使上下水层温差越明显,鲤鲫一般会集群逐温上浮,或寻找相对安静隐蔽的草丛、浅滩、角落等处藏匿“晒太阳”。除水温过低、水质过清等情况外,上浮鱼对“过路饵”会有“截杀”反应;草丛、浅滩和角落处的趋温鱼一般对送到嘴边的食物也不会拒绝。…养殖坑塘人为补水:若是污染河水补进坑塘,会造成停食;机井凉水大量补充,会积于底层,在水温不高的季节,会导致鱼儿趋避逐温上浮或集群转移。
  2、趋氧:暮春、整个夏季、乃至秋季高水温期,如果水域底层的溶氧低于鱼的耐受底限时,鲤鲫均可能离底上浮。大家知道,水溶氧的分布以水表层最多,然后随水深递减。水溶氧多少与气温水温、天气气压、水质肥瘦乃至空气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气候条件与水体环境不同,也就导致了鲤鲫离底上浮时间和程度上的不同。比如:夏秋水温较高季节,如果赶上云层很厚的阴天,再加上水体较肥,底层溶氧条件不好,则鲫鲤清晨就难免先后离底,底层吃口不好或干脆没有,多数是由此原因造成。…随着水体溶氧条件加剧恶化,鲫鲤上浮程度越高。某些陈年老塘肥水域,当能见到鲫鱼浮头时,说明已经接近其生存极限!较轻微的缺氧浮头情况,飞鸟经过或人为惊扰等,还能促使鱼群产生下潜逃避反应;如果连惊扰也不能“吓沉”它们时,则就是“翻坑”的前奏了。…肥水域鱼难钓,原因多是缺氧离底造成。平时,找相对浅水,或专门寻特殊天气出钓会有意外收获。
  3、趋食:A、人为趋食变层:悬坠钓法为加快垂钓速度,在有一定密度保证的前提下,利用轻比重雾化粉饵,可有意识地引导鲫鲤(包括鲢鳙鲂草等)逐步上浮,定层钓取,便是最明显的验证之一。悬坠底钓时,由于钩饵的雾化作用,逐步被动引鱼离底,抬头接口和下层截杀情况也都常见。B、自然趋食上浮:传统钓中有一种戳拱(包括戳孔)钓法,是在较大面积浮草丛中不用浮标,观察逗钓在浮草下拱草觅食的鲫鲤等鱼,算是一个底栖鱼自然变层趋食的例子(其中也不排除隐含部分趋氧上浮的因素)。C、诱导趋食上浮:酸饵飞钩浮钓鲢鳙,见过有大鲤鱼上钩,其中不能排除长时间条件培养,鲤鱼适应酸食味道后,诱导上浮趋食的因素。…养殖塘定点定时“鸣金”喂饲料;每当声音响起,则喂食台附近的鱼(尤其个体较小的鱼)便会立刻上浮追食争抢,情状可观!D、多余思考:悬坠底钓时,如果一味地追求且不分阶段地利用钩食雾化的诱鱼作用,又没有掌握好比重配合再加上风浪水流抛竿失准等原因,人为无意识地引散鱼群,应该避免。

  二、天气条件与水情:1、风浪水流:养殖坑塘风浪水流情况下,2、3级风适于底钓,或由于鲤鲫顶水习性原因,利于集群聚往下风口的钓位优势选择等(下风口好钓鱼,反转水流是主因:比如东南风,上层水向西北刮,下层水向东南涌,鱼儿习性顶水!)。这里着重说一下4、5级的大风浪情况。A、如果是老塘旧硬底:动水流作用,鱼为了稳定身体和避免晃动水流使腹部与塘底往复摩擦,一般不会在底层潜伏,多会离底在中下层顶水抗流或最终被迫集于下风口。老塘硬底情况(包括肥水),下风口近岸的鲫鲤多数会吃食,钓法各异。B、如果是有严重虚酱底的老塘(即使正常天气,鱼也讨厌在有严重虚酱层处吃食):过大的风浪水流作用会使底层泥浆涌动,水下无异于沙尘暴般恶劣条件,造成鱼儿鳃部污染,导致“呼吸”受阻!则离底变层事小,严重停食是真!C、新翻新建塘底一般都会进行消毒处理(生石灰等),即使正常天气,鱼也容易“认生”或“趋避”离底。…大风水溜情况,水下条件恶劣,很难吃食。2、降雨:夏季,除了趣温趋氧原因外;小阵雨天气和雨后,鱼在水面跳跃嬉戏的情况多见,这种天气条件下底层聚窝吃食较好,鱼呈全层极端活跃的景况。…连续中到大暴雨天气,会造成陆地泥水(或化肥污染物等)大量灌入坑塘或河流,同样会影响鱼类正常生存,或导致长时间停食现象!…3、雾天:“有雾不钓鱼,雾散好钓鱼”的老谚语,由来日久,估计是根据某季节特征所总结的经验。原因也许是气压导致的溶氧因素影响,鲫鲤离底造成?但是,我却赶上几次春季大雾鲫鲤照吃的情况:北京坑塘4月份晨雾,对面不见人,常规抛竿看不见标,不得已拉竿就近钓,随雾散后逐渐打满竿,鱼口一直正常。因此,根据坑塘水质情况不同,此说难以定论!

  三、鱼种混杂及鱼体大小分层离底:1、鱼种混杂离底:悬坠钓法中,若鲤鲫同时聚窝,底窝如有鲤鱼聚集,鲫鱼则可能被迫上浮。白条及小杂鱼的泳层会更高。2、同种不同大小鱼聚窝分层:大鲫如在底窝,小鲫会上浮。轻饵抛钩多上小鲫,原因是被半途小鲫截杀盗饵所致;重饵击底苯钓,则可能多获大鲫,这在悬坠钓法中不难体验。等…集个人有限感受,就鲤鲫因主客观条件变化所导致的离底。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