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性的种类
1、草食性 以摄取水生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的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鱼、鳊鱼、团头鲂等。
2、浮游植物食性 以摄食浮游藻类以及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为主,也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典型的如鲢鱼、鳙鱼,花鱼骨、铜鱼等,
3、鱼虾类食性 以摄取鱼虾等游泳生物为主,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这类鱼通常善游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情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或掠食性鱼类,如淡水中的鳡鱼、鳜鱼、鲶鱼等。
4、底栖动物食性 以摄取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主食。这类鱼有的采食水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在淤泥中的动物。
5、浮游动物食性 摄食浮游动物以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鳙、鲋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会主动捕食。
6、腐屑食性 以吸取或刮底层的动植物腐屑为主,也同时刮食水草等植物上附着的腐屑中的小型底栖类动物,典型的是鲴类和鲮鱼。
7、杂食性 这是一类兼食各类食物的鱼类,其代表主要有鲤鱼、鲫鱼、泥鳅。它们的食物种类广泛,食性的适应能力强。
鱼类的摄食方式和食性有密切的关系。而同一食性的鱼类摄食方式不完全相同,这和摄食鱼类的生态特性及环境特点有关。
捕食鱼虾的凶猛鱼类,大多采取直接追捕吞食的方式,例如鱤鱼能很快发现食物和追上食物,并且紧紧咬住食物的口部结构。有些凶猛鱼类则采取伏击方式,例如鲶、乌鳢、狗鱼等,平时潜伏在底部或草丛中,当食物对象进入伏击区时,一跃而出先把食物横向咬住,然后从头倒吞下去。
有很多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依靠鳃耙过滤进入鳃腔的水流取得食物,故称为滤食性鱼类。这类鱼主要依靠鳃耙结构的特点,被动地选择不同大小的食物,鲢鳙属于此类。有一些小型鱼类,如鲌鲦等则是主动摄食浮游动物。当发现有浮游动物在水体的表面时,会不顾一切地捕食。
摄食水底生物的鱼类,如鲴类用锐利的角质口缘刮取附着在水下的藻类,东方鲀类则用板状齿咬下附着的贝类,摄食底埋生物的鱼类,有的用挖掘的方式取食,如鲟用吻部掘出底泥后,吸取摇蚊幼虫等小型动物。
草食性鱼类往往用口咬断水草或陆生植物,例如草鱼随着生长,口唇的角质化程度加强,可直接咬断植物的茎干。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的射水鱼能在水中从口中射出水珠,准确地击中岸边水草上的昆虫,在空中的昆虫一落水就能被它吞食,这是十分特殊的捕食方式。
二、影响食性的因素
鱼类的食性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年龄、季节和栖息环境的不同而改变。例如用蚯蚓钓上了草食性鱼类,用鲤鱼饵钓上了鲫鱼,这都是不足为奇的事。
1、 鱼类身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由生长发育仔鱼向成鱼期食性的过渡期。以乌鳢为例:当乌鳢在3厘米以内时,它主要以桡足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食;体长3~8厘米,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小虾为主,其次为小型鱼类,成鱼阶段则主要捕食鱼虾和蛙类。
2、我们知道水体中酸碱度(PH值)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必然会影响到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生物也会呈现出有规律的季节消长,从而导致鱼类食性的季节性变化。例如,我们在垂钓草鱼时,应根据它各个季节不同的食性来配置鱼饵。春季多用面饵,夏季则用夏草,秋季多用秋虫。不仅仅如此,草鱼的季节性食性在其他的鱼类身上也有反应。如春秋冬季节垂钓鲫鱼,蚯蚓是最行之有效的钓饵;然而在酷热的炎夏,若是再用蚯蚓,恐怕就没有素食奏效。因此,针对鱼类不同时期的食性,配制钓饵才能够有理想的收获。
3、栖息场所不同也会引起鱼类食性的变化。不同的栖息场所,生物组成的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因而鱼类在不同栖息场所的食物组成也不同。例如,草鱼在水草丰盛的场所中它只会选择水草作为自己的食物,而绝不会去吞咽从柳树落下的又苦又涩的柳叶;而在水草与树叶都拥有的状况下,它只会食用符合自己食性的食物。在缺乏水草的场所又无其他的食物来源,只有树叶的情况下,草鱼只有选择树叶裹腹。
三、各种鱼类的食性既有稳固性又有可塑性。鱼类食性的稳固性是指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鱼类仍具有保持原来的营养特性的能力。可塑性是指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鱼类有改善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
四、就餐时间
在摄食时间上,有些鱼类存在昼夜节律,有的在白昼摄食,有的则在夜间摄食,还有一些鱼类整天摄食,这和光照强度、水温、溶氧以及饵料生物的昼夜移动有关。依靠视觉发现食物的鱼类往往在白昼摄食;依靠味觉、嗅觉发现食物的鱼类,例如鲶鱼常在夜间摄食;整天摄食的鱼没有昼夜的摄食节制,但水中的溶氧与摄食有关,如果晚上溶氧不足,它们就不会吃食。由此可见,溶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食欲。因此,钓鱼活动中有许多资深的钓手,会选择溶氧高的下风处作为钓点,这其中不无道理。
五、就餐间隔
影响鱼类摄食间隔的因素很多,除了环境因素和食物的质和量外,还和鱼类本身的形态、生理特点有关。通常有胃鱼类或凶猛性鱼类摄食的间隔时间要以天来计算。而无胃鱼类,特别是温和鱼类摄食间隔较短,例如金鱼在良好的环境下,一昼夜投喂12次时生长最佳,间隔时间不足2小时,搞清了不同鱼类摄食间隔的特点,对于垂钓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饭量
鱼类的摄食量可分为日摄食量与一次摄食量,通常用食物重量(干重或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来表示。食物的类别以及饵料的营养价值和鱼类的生理状况与摄食量有关。日摄食量和水温有密切关系,在鱼类的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日摄食量增加。日摄食量与体重有密切关系,随着鱼类的体重增加,日摄食量的百分值下降。此外鱼类的摄食量还与性腺的成熟状况有关,接近产卵期的鱼,摄食量减少或停止摄食;但在完成生殖以后,鱼类会大量进食,特别是有冬眠习性的鱼类,在季节转换时,鱼类摄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鱼的一次摄食量很不相同,与食性和胃的发达程度有关。通常凶猛鱼类的一次摄食量较大,往往饱食一次可供一天甚至几天的营养需要,例如狗鱼和鳜鱼能够吃下与自身相同体重或体长的鱼,生活在深海的叉齿鱼甚至能吞食比自己大得多的鱼。大多数温和鱼类,尤其是无胃的鲤科温和鱼类摄食的频率较高,故此,它们是一种比较容易钓获的鱼种之一。
鱼类对各种饵料的喜好程度是不一致的,这和饵饵的味道、营养价值以及是否容易获得有关系。因而不少鱼类对饵料具有选择性。例如草食性鱼类对各种水草喜好的程度不同,当环境中多种水草同时存在时,它们显然会依照爱好的程度进行选择。所以除了根据鱼类食物中各种饵料的实际比例,将食物划分为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性食物外,还可以依据鱼类对饵料的选择性,将食物划分为喜好食物、替代食物和强制性食物。喜好食物是鱼类最喜爱的食物,在鱼类食谱中往往是主要食物,替代食物是指喜好食物存在时鱼类不摄取,而当喜好食物缺少时即会大量摄取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替代食物成为主要食物。当喜好食物和替代食物都缺少时,鱼类所吃的其他食物就是强制性食物。例如芜萍和浮萍是草鱼所喜好的食物,当它们短缺时,草鱼也摄食其他的陆生嫩草,这是替代食物,迫不得已时草鱼也吞食鱼苗及小虾等,这些就是强制性食物。
好了,鱼类的种种良好或者不良好的饮食习惯都说完了,你对你所去的钓场环境足够了解吗,那里都有些什么鱼,他们的饮食偏好如何呢…现在不了解不要紧,赶紧带上你的全副武装出去路一路吧!!经过一年的实战,你就会更好的了解你钓场里的对象鱼什么时候吃米诺,什么时候对CRANK感冒,什么时候要用软虫…草裙虫了..!嘿嘿,赶紧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