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两个方面:诱饵的作用范围和鱼聚拢后的活动区域。传统用“鱼粮”,如米、麦、豆饼、豆渣、麸皮、糠、颗粒饲料等,诱饵下沉水底,为鱼提供一个聚拢就食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饵区——钓前就设计好了的。现代主张诱钓结合,把鱼粮粉碎了,用水调和成面团状后搓到钩上,然后连续地往一个点上抛钩。由于诱饵比较松散,甚至入水即化,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类似管子的雾化饵区。
受钓组制约,传统非沉即浮,在饵区就是上下两层皮。钓底层鱼,将鱼粮通过炒、煮、蒸得到香味,然后用手撒或工具把诱饵放置到选定的钓点,饵区就是鱼就食的平台。钓上层鱼,撒米糠、扔青草或菜叶,诱饵是漂浮的,漂到哪里那里就是饵区。至于中间,不沉底也不上浮的鱼怎么设置饵区就难了。
在观察到鱼的趋性和泳层变化之后,现代,特别是竞技强调抛钩始终抛在一个点上,作用是缩小饵区,让鱼更加集中。接着竞技又观察到鱼会“蚂蚁上树”,在合成香料、增味剂和鱼类生长必须的维生素、氨基酸刺激下,鱼越聚越多并造成吃不到食的鱼往上争饵,鱼摞鱼,犹如把鱼装到了管子里。然而这类物质虽然招鱼迅速,但它的量不好控制,有过犹不及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