鳕鱼(gadusmacyocephalas)鱼纲,鳕科。作为一种独立科目的鱼种,鳕鱼的成员广泛的分布于全世界的水域,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已所知的鳕科种类已有十种之多,除青鳕(saithe)、波兰青鳕(pollack)、黑线鳕(haddock)、太平洋无须鳕(dacifichake)、鳕(ling)、红鳕(redcod)及一种仅限于生活在北纬高寒深水的淡水江鳕(burbot)外,目前在我国的黄海北部、渤海东部和东海北部分布较广的鳕鱼,基本上都为大西洋鳕(atlanticcod)的异种。这也是上述我国沿海地区钓友能钓到的唯一一种鳕鱼。 

  鳕鱼为北大西洋为主要分布,数百年来一直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其肉供鲜食或腌制,其鱼肝含油量高,并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多制成药用鱼肝油。据世界资深海洋鱼类专家研究发现,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欧洲的渔民即在纽芬兰外海盛产鳕鱼的大浅滩设网捕鱼了,而其它异种则通过在盛行风系的推动下,沿着其大西洋北部顺时针环流进入太平洋西北部。除其体色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外,其他体态特征几乎没有丝毫的变异。 

  鳕鱼的习性 

  鳕鱼为深海冷水性鱼类,一般生活在深度50米以上的深海区。在我国的黄海、渤海和东海北部沿海渔民又多以其鱼的体态形容称为“大头鱼”、“大头腥”等,朝鲜半岛等沿海地区又多称为“明太鱼”。鳕鱼在我国上述沿海体色多呈粉褐色或灰褐色,背部具不规则暗褐色斑块或斑纹。头偏大(俗称“大头鱼”由此而来)而体延长侧扁,尾小且呈楔形。口宽而略斜裂,下颌较短,且在下颌前端下方有一触须(这也是有别于太平洋鳕的主要特征之一),上下颌和犁骨间均有绒毛状细牙。背鳍三个,呈侧三角形单式且不相连。臀鳍两个,而腹鳍则置于咽喉部位,鳞细小,侧线不明显。多栖息游戈于深海海底底层,一般不做洄游,只是每年的初冬生殖期(每年的11月上旬开始)向近海沿岸做短期迁徙。 

  鳕鱼属深海肉食性凶猛鱼类,主要摄食小鱼、小虾和无脊椎生动物。经常生活在水深50米以上,周边有泥沙质地的海中沉船或海底较大型的暗礁区内。个体大多在30厘米左右,最大个体可达60厘米以上,体重十几千克。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多采用围网捕捞或延绳钓法钓获。因近年来产量锐减,难以形成大的鱼汛而逐渐放弃。现钓友多采用船钓沉底式钓法,为上述沿海地区的钓友冬春主钓的对象鱼之一。 

  鳕鱼吃钩凶猛,中钩后挣扎力极强,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其横窜爆发力常令钓者猝不及防,小钩细线难以对付。同时,鳕鱼还常常会有“跟线”(或叫“回线”)的“毛病”,钓取此鱼时,钓友要随时“提高警惕”,以防“中计”而抱憾。因为有些鳕鱼一旦发现中钩,不是向海底方向或横向挣扎逃窜,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会随着“回线”而上浮疾窜。钓者此时往往会感到钓线松弛,毫无重量和力道而认为鱼未中钩或已经挣脱而放松警惕。此时一旦放慢收线速度,跑鱼往往就此发生。因为鳕鱼常常会利用钓线松弛的间隙猛力甩掉浅钩鱼唇的钓钩“溜之乎也”。所以吊友在钓取此鱼时,一旦在回线过程中发现有此有悖于常理的异常,千万不可“中计”,应快速采取有力措施,在加快回线的同时,或在回线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扬竿刹钩,只要感觉到钓组稍有重感,就要马上狠狠刹钩,以钩深钩鱼唇,以防鳕鱼在钓线松弛时突然回头挣脱。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