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海钓多年,在矶钓与船钓的钓位选择上小有心得,今撰此文,以期供诸位钓君参考。海钓同淡水钓一样,钓友在同样的水域,以同样的装备,其鱼获有时会大有差异。这其中除钓技差异及季节、风向、饵料等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钓位选择的正确与否。
矶钓钓位的选择
矶钓(ROCKFISHING)原指在大陆架延伸入海的山脉岬角、崖前及岩礁附近等沿海范围内进行的一种海洋活动或方式。随着近些年来海钓活动的发展,现代的矶钓解释已将传统的矶钓概念打破,矶钓已以岸边向海洋中岛屿、岩礁转移,并以此因钓法不同而细分为重矶钓和轻矶钓。但万变不离其宗,钓位的选择正确与否则是矶钓的首要条件。
(一)岩崖矶钓的钓位选择
此种钓法其站位多选择在临海的岩崖之上。其钓具装备为多支远投钓竿,其抛线距离大都在六七十米以上。竿梢与海面基本呈45°钓饵以抗海流冲击的海沙蚕为主。此种钓法在钓位、钓点的选择上,须掌握的最关键一点即找准“鱼道”。因临海岩崖多居高临下,茫茫沧海视野开阔,钓者凭肉眼即可观察找到钓点。
海鱼多栖息、游弋、觅食于水下暗礁及海生植物以及海流流经的边缘地域,对此,钓友可根据海水颜色变化及水下阴影确定钓位。整个海面的海水呈蔚蓝色,而部分海水呈零散的深蓝或黑蓝色,皆可确定为水下暗礁或海生植物的生长地域。而海面上所呈现的弯曲宽窄不一的游动变化的条状“白带”,则是海流流经的区域范围。对此,岩崖矶钓的钓点选择应在上述所界定的地域、临界地域或海流活动的边缘地带。这种选择主要因为:一是水下暗礁及海生植物附近多生长与活动着牡蛎、小虾、小蟹等甲壳类动物。为鱼儿觅食提供了便利的前提条件;二是暗礁之间多沟堑、缝隙及岩洞等,是鱼儿栖息及躲避天敌的避难场所。加之海鱼多随海流游动,其周围水域的溶氧量较其他的水域充足,为海鱼的觅食活动程度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二)礁堡矶钓的钓位选择
此钓法的站位多选择在根据潮汐变化下落而露出海面的暗礁、礁堡之上。其钓具配备多为1至2支长矶竿。采用放线与海面呈90°垂直钓法。但关键的一点必须是认真掌握潮汐变化时段,最低落点来施钓。
此种钓法的钓点选择应以深海沟、礁石之间的缝隙为主。并且要注重“走位钓法”,不可如岩崖矶钓般“固守”。要做到此处无鱼另寻彼处。边钓边向“纵深发展”,直达潮水下落的最低点(但不可冒险而进)。这种钓点的选择主要是因为,当潮水不断下落时,原涨潮淹没于水下的暗礁渐渐显露,可直观海面下形态各异的海沟、缝隙,其次,随着潮水的下落,浅海区的海鱼多在潮水退尽前纷纷游离原地而去深水区的深沟、缝隙处藏身,是施钓的最佳时段。笔者多年来在礁堡矶钓时多采用此法,曾在市区南部的“棒槌岛”海域和“石槽”海域等处,手执一竿“赶潮水”(即根据潮汐时间变化施钓),常有不菲的鱼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