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考证,有关比目鱼的传说是众说纷纭,娓娓动听。古时候的人们误认为比目鱼只是它身体的一半,只长着一只眼睛,必须两条鱼合游才能生存。于是《吕氏春秋》中载道;“凡遇合他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故比翼之鸟死乎木,比目之鱼死乎海”。的绝句。因此便把比目鱼看作是情深意切,形影不离的情侣,是象征着忠贞爱情的奇鱼。古人曾留下了许多吟颂比目鱼的美好佳句:如元贾固《小令•寄金莺儿》有一句:“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以及“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流传至今仍是脍炙人口。
比目鱼的样子很特别,身体呈扁状,黑白各一面。故大连的爱好者一般称之比目鱼为;扁扁鱼,牙片鱼,鼓眼子,片口鱼,石鳉子等。其实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头的两边,当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眼睛就开始“搬家”了,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了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比目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在水中游动时不像其它鱼类那样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侧向上,侧着身子游泳。它常常平卧在海底,在身体上覆盖上一层砂子,只露出两只眼睛以等待猎物乘机捕食。这样一来两只眼睛在一侧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因此一代一代遗传下来。那么究竟为什么比目鱼的眼睛会出现这种变化,据资料表明,它侧卧在海底的泥沙上,为了觅食和防备敌后的侵击,眼睛就向着有光亮的上方。天长日久头骨就发生了变化,靠海底一侧的那只眼睛就移到了向着光亮的一面,嘴也渐渐移动位置对着海底。由于便于伪装贴近海底的一面不需要颜色来保护,就变成了白色了,另一面需要颜色来保护,就变成和泥沙一样的颜色。当然了这也是动物进化与自然规律的结果导致。
全世界比目鱼的种类大约有500多种,在我国海域比目鱼的种类约为五十多种,其中包括有鲆类、鲽类、鳎类等但都是同属于比目科。鲆类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鲽类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叶鲽、;鳎科中常见的有舌鳎等。那么怎样才能区分比目鱼的种类呢?首先把有色泽以及眼.鼻处的一面朝上,腹部(白色)朝下。头部对准自己,注意观察眼和鼻若在右侧就是鲽类。眼和鼻面向左侧就是鲆类。
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面对茫茫大海如何才能得心应手的钓到比目鱼呢。首先者必须了解海域状况外还要了解此鱼的生活习性及繁衍规律,比目鱼属冷温水域或温水性纯种底栖鱼类,我国海域均有分布。比目鱼喜欢在海底有碎礁的砾石区以及有泥沙的海域是它们理想的家园。通常栖息在30至50米的深的海底,就大连地区而言,芒种节气以后也是他们的产卵期会游向浅水地带活动,览食。由于游泳能力不是很强,一般很少到水上层活动。因此比目鱼白天多伏在海底不动,只有早晨和傍晚出来活动览食,的最佳时间是上午十时前以及下午的四时后,期间很少能钓到。比目鱼为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沙蚕等,最爱的饵食是贝类,但因其肉质不恋钩需事先用盐脱水后再用。
前面已经谈到了比目鱼的生活习性及繁衍规律,对广大爱好者而言应该是有所帮助的,如果是常去某一海域,最好是选择大潮讯且退潮时间到海边,最重要一点是要认真的观察一下地貌,哪里有礁石,哪里有泥沙底,哪里有海藻繁茂的地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假如这片海域不经常到此的前提下,一定要多询问周围经常来的同行们此海域的具体状况,或用不绑钩的钓组大力抛出后慢慢地向回收线,用探底的方式来确定此海底的状态,一般的情况下铅坠遇礁石有跳跃的过程或急速落下,会有明显的感觉传到竿稍上。遇沙石和泥沙地会有小幅度跳跃或粘坠的感觉。切记不要忙完了事,一定要记住具体位置以后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