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在把准钓点、使用适当钓具、合理钓组、理想钓饵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因应鱼情、水情、风情,方能立竿见影取得钓效。
鱼情:
不同的鱼类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域、不同的环境总是循规蹈矩,有它相对稳定的“轨道”、富有规律的洄游路线。就以我国盛产的黄瓜鱼,它于每年的农历三、四月必从渤海湾顺着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岸线朝南游弋,汇集东引岛、南北竿塘(即马祖岛)等三个岛少石水域,交配产卵繁衍后代,也就是沿岸渔民常说的“横三、横四、不横五”,过了五月,黄瓜鱼为了肥鱼强身、觅食,适时见到它们成群地追逐小鱼、小虾,而后随着气温回升再洄游到原先的宿地等等;带鱼则犹如换班式地于“立冬”至“冬至”则从渤海湾一带南下浙江“舟山”群岛一带,海鳗也随着带鱼结伴南下,开春后觅食凶猛、易捕、易钓,故在渔村方有“春圆冬扁”的传说。
福建还盛产稀有的形同白历鱼的时翅鱼,于清明节前洄游至闽江口绾头镇的凰窝海域产卵繁衍后代。位于闽江口以北的连江县黄歧半岛以南海面,在“芒种”前后,总是成群密密麻麻的一片小鳗鱼(白浪鱼)汇集在一起觅食虾皮、肥鱼强身,临近“端午节”成鱼。尾随而至的马鲛鱼强食弱肉也来凑热闹,但此时马鲛鱼个头较小,到了“秋分”方为成年鱼,个头较大。
在东南沿海周边的岛屿海域还栖息着鲷类鱼。特别是小红斑鱼则唱主角,但黑鲷有它独有的个性,尽管它胆小、个头不大,于每年“寒露”至“立冬”前后觅食却毫无顾忌。这些海域除了鲷类鱼外还有命鱼、仓火鱼、鲂鱼等,小的有黄姑鱼、小黄毛腿等亦时有发现。另外鲈鱼无论淡水、海水均可找到它的踪迹,但它最喜欢的是淡水与海水交汇的出海口,并在每年的五月份“小满”至“小雪”前后为觅食的旺季。随着气温的回升美国红鱼(福州俗称一点红及红股鱼)也喜于在这些区域游弋,它凶猛捕食,靠近海的“鱼虎”,小鱼虾,螃蟹都成它的美味佳肴。所以说东南沿海的资源较为丰富,鱼情好。
水情:
水情除了适应各类鱼的理想温度外,这里着重指的是潮汐变化。渔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涨八退八,关键时刻”,指的是涨退于半潮时是鱼类最活跃的黄金时段。海水潮起潮落每天24小时有两次,天天变化受月亮引力的支配是非常有规律的,我国属于东半球,二十世纪中叶,相对比较稳定,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地球受温室效应,地球变暖,南极冰山融化,海洋的水位提高,但平潮的时间仍然不变,涨潮与平潮大约相差四个小时,划分四个时段,大约在第二个时段正是平潮前的一小时和平潮后两小时为涨八退八。为此就要掌握平潮的时间,为了便于记忆,今将平潮口诀介绍如下:
初三、十八是大潮,
平潮十一点零几分;
前后一天只早半点钟,
初一、卅各早40分;
往后四天最好记,
每天各慢四十分;
初八开始水落小,
平潮推迟50分,
初九仍然按初八,
平潮又迟50分,
初十、十一水最小,
平潮各慢一点一十分,
十二又迟一小时,
余下三天各慢50分。
以上述口诀中不难看出,只要记住几个重要时段,对上下流的每天平潮就了如指掌。第一,大潮上弦初三下弦十八,平潮时间为11点,这样就便于展开,前一天为初二(半小时为10点30分,那么初一、卅各提前40分,分别为9点50分与9点10分;第二,大潮往后四天是初四、初五、初六、初七(下弦的十九、廿、廿一、廿二)各慢40分,初七是大潮往后第四天,4x40=160分,是2点40分,11.00+2.40=13.40,就是1点40分;第三:初八和初九(下弦的廿三、廿四)各慢50分,分别为2点30分;第四:初十、十一(下弦的廿五、廿六)水最小,每天各慢1点10分,分别为4点30分和5点40分;第五:十二(下弦的廿七)只慢一小时,正好是6点40分,余下三天十三、十四、十五(下弦的廿八、廿九、卅)分别是7点30分,8点20分和9点10分,月小只有廿九天,下一个月的上弦初一仍然是9点50分,俗称尾水,相差正好是1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