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鱼资源 我国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渤海是中国的内海,黄、东、南海是西太平洋的陆缘海,四大海域总面积473万km2,其中浅海滩涂面积在水深15m以内的为1 200万hm2,潮间带面积200万hm2。大陆海岸线1.8万km,加上6 500多个岛屿岸线1.4万km,共3.2万多km。渔业水域和生物资源丰富,可供捕捞生产的渔场面积为81.8万平方海里。 我国海洋生物有3 000多种,其中可捕捞、养殖的鱼类有1694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重要的捕捞对象有:鱼类—带鱼、鲐、参、鲱、鲅、鳓、鳗、大黄鱼、小黄鱼、鲆、鲽、鲳、鲷、红鱼、金线鱼、鳕、马面屯、沙丁鱼、河屯、鲨鱼、是鱼等;软体动物—乌贼、鱿鱼、章鱼、鲍鱼、扇贝等;虾蟹类—对虾、毛虾、鹰爪虾、青虾、龙虾、梭子蟹、锯缘青蟹等;棘皮动物—刺参、梅花参、海胆等;腔肠动物—海蜇;藻类—海带、紫菜、裙带菜、麒麟菜、江蓠、石花菜等。 海洋渔业的自然环境——中国周边海域从北纬41°——约北纬6°,纵贯35个纬度,东西从鸭绿江口到东兴横跨度16个经度,径流量1.5亿立方米。总面积482.7平方公里,大陆架面积140万平方公里。 东海 :77万平方公里,大陆架面积57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水深为40-160米, 大陆架外缘转折水深为140-180米, 冲绳海槽为2 719米。60-70米等深线以西软泥,泥质沙,粉沙为主,东侧细砂为主, 台湾海峡南为砾石。以黑潮分支和沿岸水相互影响。 南海 :350万平方公里,大陆架面积为37.4平方公里。周围较浅,南北为大陆架中央为深海, 北部湾最大水深80米。 除岛礁以珊瑚礁为主外,其它以泥、砂为主。黑潮为主,北部大陆架有沿岸水影响。 内陆水域渔业的资源:中国内陆水域总面积2.64亿亩。河流1亿多亩;湖泊1.1亿多亩;水库3 000多万亩;池塘2 000多万亩;河流300KM以上104条,1 000KM以上22条。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 0 00多个,百万亩以上18个;水库8.7万座,其中大型328座;中型231座;小型8.4万座。全国纵贯49个纬度、横跨62个经度。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种类繁多:鱼类2 000多种;头足类80多种;虾类300多种;蟹类800多种;贝类3 000多种;海兽类40多种;藻类1000多种。 但渔业统计和市场销售约200种。按渔业资源栖息水层、海域范围和习性可分为:中上层渔业资源、底层或近底层渔业资源、河口渔业资源、溯河产卵洄游鱼类资源、降河产卵洄游鱼类资源、高度洄游种类资源。 根据FAO的统计,全球捕捞约为800种,按渔获量等级划分为六级。 中国渔获量超过100万吨以上的有鳀、带鱼;50万吨以上的有马鲛鱼、蓝圆鲹、毛虾、海带、扇贝;10万吨以上的有小黄鱼、银鲳、大黄鱼、远东拟沙丁鱼、日本鲐、马面鲀、鹰爪虾、三疣梭子蟹、海蛰;1万吨以上的有毛蚶、菲律宾蛤子、文蛤和狭鳕、太平洋鲱鱼、多齿蛇鲻、长毛大眼鲷、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白姑鱼、马六甲鲱鲤、绒纹单角鲀、金色小沙丁鱼、远东拟沙丁鱼、青鲮鱼、班鰶、黄鲫、乌鲳、海鳗、绵鳚、鳓鱼、竹荚鱼、鳕鱼、真鲷、日本枪乌贼、对虾。 但是,由于多年来捕捞过度,有些渔业资源遭到破坏,尤其是底层经济鱼类资源更为严重,如大黄鱼、小黄鱼、乌贼、真鲷、太平洋鲱鱼、中国对虾等。目前,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只有20多种。 海水养殖资源---由于中国海域南北跨距很大,海况条件不同,海水养殖种类差别很大。渤海区:河口地区贝类为主,如毛蚶、文蛤、杂色蛤。各湾口:对虾、梭鱼等。渤海口:扇贝、鲍鱼和有关鲆类。 黄海区:此部多为岛屿山脉,以海带、裙带菜为主。 紫贻贝、牡蛎、鲍、扇贝、真鲷、牙鲆。南部砂洲浅滩为主,有条斑紫菜、文蛤、蚶。 河口地区:鲻鱼、梭鱼、蟹类。 东海区:沿海多岛屿,有紫菜、海带、贻贝、鲍鱼。滩涂有泥蚶、缢蛏、文蛤、牡蛎、杂色蛤。湾口地区,有黑鲷、石斑鱼、大黄鱼、真鲷。 南海区:鱼类有黑鲷、石斑鱼。特有品种珍珠贝、翡翠贻贝、华贵栉孔扇贝、麒麟菜等。 随着养殖技术和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资源不断扩大,如海蛰、日本对虾等均可养殖。按适温要求,分冷温性种、 暖温性种和暖水性种。其中暖水性种约占2/3。 根据东黄渤海的渔业资源和其自然环境的特点,有关鱼、虾类存在着一定的洄游路线,大致是南北和东西两类,春季一般由南向北洄游,或由东向西洄游,到产卵场产卵。秋季以后由北向南或由西向东洄游,回到越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