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层搜钓--原本是应用在以矶浮游鱼为对象的一种战术,约17-8年前在下就曾在杂志刊物上首度发表过这钓法的使用心得,当时是暂时将它名为「全层钓」。

  全层搜钓---在初学者还没有足够时间,去透彻了解许多垂钓搭配因素前,这也不失是一个让初学者快快达到目的的方式。因应喜欢「玩」些另类钓法的朋友需求,但是在这之前,我觉得必需先给广大的矶钓朋友,先有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再去接触这钓法(特别是应用在黑鲷的垂钓上时),会对未来在黑鲷垂钓观念上,不会有偏歧的学习导向。

  最初用上这方法,是20几年前,有一次到苏澳一个禁区的凸岬钓场钓黑毛与黄鸡,当天气温12度,东北风8级阵风9级,标点中浪冲活跃,潮流溢畅,用正规钓法钓了2个钟头,效率始终不理想,也就是说偶尔一阵连上2-3尾黑毛,但随后又停了很久没鱼讯,这表示钓组钓棚上有点问题,鱼群也许因水温关系,并不是很稳定的在我所预期设定的棚层范围活动,而且因为浪搅以及标点中各分岔冲流的关系,让打下的诱饵,无法掌握鱼群聚集在所预期的棚深或路径上,造成了鱼群觅食棚层不明确的状况。

  于是,我用一个直径2.5cm高约3.5cm的「滨口 正村」2B丹锥,搭配了一个直径1.5cm高约2.5cm的黑檀木水中,当年原始的水中是完全100%的水中作用,没有内置铅重,所以也没分号码,完全依赖黑檀木与海水比重接近的特性,来发挥导引钓组的作用。它在水里无牵引状态下潜的速度,是随流向缓和的飘潜,而非接近直坠线路,当线组带住(波浮力牵引)它时,它是呈现近乎无重力状态,一控带线组,黑檀水中还会有点拂然飘扬的感觉。而当时的丹锥与水中,在完全搭载时的初时,在浪潮的波峰阶段,丹锥顶端是微没入水下,而波谷时是可见到丹锥红顶在水面附近,若继续弛线不加控带,整副组合,会因水中受到深处的压力,继续缓缓斜向下潜。

  随后,约略的测出标点流程中2竿、4竿远,两个测点的水深约是6M及7-8M后,将止结设在离钩子3.5浔约5M的深度。在矶际随测在临场海水浓度下,水中在无牵制状态下的潜降公约数,记得当时大概是接近20cm/秒的垂直深度。把相关需要且可以得到的操作数据取得后,开始了初次的试钓。

  战略设定是将诱饵洒在一竿外的浪冲沫侧边外缘(a)及矶际的根部(b)两处,钓组落水点则选择在(a)的诱饵落点外约半支竿远的距离。钓组落水后带紧线组,洒(a)(b)诱饵后,将钓组回引至(a)附近,然后略弛线组,让水中随流缓缓潜降,当时的钓组是持续的随流水往外冲流,当时流速约是10-15cm/sec,水中的垂直降幅应该是比在矶际测到的数据更弱。弛线走流途中,约隔10秒左右,牵引一下钓组,目的一方面是拖摆,一方面是顺开(直展)钓组。在组合中丹锥的游动距离是一浔半(子线2浔),钓组流到2竿远处时,大多都已止结到位,丹锥已承受到了水中的负载,渐渐没入水中,这时...不管它...继续维持10秒一次的间歇控带。

  在使用了这个方式后,很确定的,大多都是在3竿至4竿间的距离中到黑毛,4竿外一点中到黄鸡,明显的当天觅食棚层属于偏深的;一个半钟后,我改用传统的阿波钓法,钓棚设在4浔的深度,子在线离钩60-70cm处夹一个2b铅,直击3竿远的目标,这时也因诱了一段时间,鱼群被诱集中,效率明显提高,几乎是竿竿都有吃口....钓得有点累..呵呵!

  全层搜钓的重点

  全层搜钓--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解高深学问,它的主要作用不外乎以下两点:

  (1)强制拖摆:初学者因为使用这方式,不由自主的必须经常性的拖摆钓组,因而增加标点中鱼儿攻击的机会。让初学者用传统钓法垂钓,他们往往放松钓线,紧张的双眼死盯着水面的丹锥,什么控线、拖摆...通通都忘了,自然减少许多的中鱼机会。

  (2)搜索棚层范围增加:垂钓时不局限在线结设定的棚深范围,钓者有更多的施展空间。当然,这一点对经验丰富者,是很好的运作空间,但对资浅者,则似乎是增加更多的「迷惘」空间。

  在黑鲷垂钓初学阶段,很难藉由探测标点水深去推敲揣测标点底部的情况,甚至更多的情况是,到了海边,心情亢奋,根本就不去测点深,不要说测三点了...连一点都没空去测。所以对钓棚时的掌握,多少有点不踏实的感觉,一般都会有「不咬拉深,再不咬再拉深点..」来建立信心的错误想法,而运用这个全层搜钓方式,棚层范围增大了,再加上强制钓者拖摆的效果,多少也能钓出点成绩。

  2001年出版的「矶 KnowHow」矶钓丛书中,关于全层搜钓法的要点摘录:

  ●丹锥水中浮标全游动钓组,是于各棚层探钓时使用,不将钓组设定于固定钓棚,经由钓者的操控,让垂钓棚层有更大的弹性空间。

  而藉由水面丹锥,来辨识钓组的搜巡所在位置,以及利用深度标记线结,来估计钓棚深度。更有效率的由就饵讯息,准确掌握鱼群位置,以及洄游深度。

  因就饵讯息主要依靠手感接收,故宜选用空心竿尾的钓竿,较能掌握钓线传递的消息。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丹锥全游动式钓组,以深度标记止结(标点总深度),来防止当以底层为搜索目标时的挂底可能;并以荧光浮球(太空豆)做为钓组位置辨识,可明确的掌握钓组行踪。

  水势缓和的标点,咬压铅可以搭配较微量的负载配置,让钓组更自然的漂然下沉,引诱鱼儿索饵。若在本流以放流方式垂钓,可先在岸际水流里,调校出自己希望的降沉幅度,于垂钓时搭配操控手法,使钓组在本流中发挥最佳的诱钓效果。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全层搜钓的应用在亲基底栖息的鱼类,如黑鲷、真鲷等来说,是属于一种比较投机性的技巧应用为主。毕竟,业余钓鱼爱好者,初介入时,大多是以渔获为目的,不会初入门就以枯燥的研究验证为目标。总是要先钓到了,再慢慢启发有心者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而上述对象鱼种,在不同的地形、水文、天候...,以及诱饵条件下,会造成非固定模式性的鱼群抢食棚层变化,除非经验充足的钓手,否则很难在临场中对钓棚有准确的掌握。更在有些条件情况下,往往钓棚的几尺差距,会有结果的天壤之别。

    建议基本组合方式  

  所以全层搜钓,其基础是建立在钓棚的摸索与模糊扩大垂钓棚层之上,增加了钓者在无法确定棚层时,与鱼群交手的机会。另外,全层搜钓方式,强迫常会忘了拖摆的初学者间歇性的控带钓组(波看不到时自然会主动的带一下线吧?!!),也是引鱼上钩的重点之一。

  以下总结在全层搜钓应用上的几个重点供参考:

  1/尽量以矶际为目标:在立体的纵面上,全层搜钓解决了锁定棚深的困扰,钓者也必需缩小平面的瞄准诱、攻范围,以提高整体的垂钓效率。设定两竿距离之内为重点范围,其效率是较高的,最远也不宜超过三竿远。也是顾虑在远距之下,竿外母线受到的干扰越多,影响整体的操控精准度,到尾来变成完全的拖底甚至绕底钓,就扭曲了全层搜钓的原义,在垂钓效率上也会大打折扣的。

  2/使用全层搜钓时,母线不宜超过3号,而且必须选择半浮水功能的矶钓母线。这点和全游动钓浮游鱼用全浮水线的概念是不同的,在这里必需藉助半浮水线的不会太浮(会影响钓组棚层游动的自主性),不会无限度沉落(会过度加速波下潜)的功能,来达到在这用法上的最高效益。

  3/运用全层搜钓时,应使用碳纤质高的实心梢矶竿。当波潜行至可目测范围外时,钓者往往必需藉助风线动态,或是竿梢感应来侦测钩端讯息。碳纤质高的空心竿梢,最能敏锐传达细微讯息至钓者手感的,碳纤质不高的竿梢,不只会让持竿时感到沉头外,对讯息的传递也有延误或是消解弱化的缺点。

  4/使用全层搜钓时,钩饵宜使用单只南极虾直式钩挂,或是掐头鹿钩尖的挂法。让钓组末端水阻面积降至最低,以期钓组在水中的展幅顺畅。

  5/全层搜钓的钓组,子在线尽量不要设置咬铅,以减少在冲波区域,子线范围产生大角度变化,影响所在棚层的钩饵位置变化,以及钓者对讯息的侦测。但在另一种状况下,就是以无激波的垂崖壁边的重点狙击时,是可以酌情在子线范围,加上适当的配重,以期钓组整体的垂直状态。

  6/记得!使用全层搜钓时,不要偷懒,间歇性的控带钓组,维持线组的最佳弧度状态,多动动...也是诱鱼上钩的关键。

  以上几个重点,供使用者参考,祝各位刚中毒的钓友,能用全层搜钓方式钓出兴趣,继而加入研究班的行列

  关于全层钓组的再叙讨论

  所谓的「全层钓--」就是指钓组不设置固定的垂钓棚层目标,让钓组在诱饵流经的任何鱼群可能索饵的棚层位置间随机搜钓。

  基于这个垂钓概念下的技术,更早有将之取其它名称的很多如:全游动钓法、SURU-SURU钓法、Zero钓法.........多不胜枚举!名称并不是问题,重点在于这类垂钓方式上的概念,是否能为操作者贯通进而运用自如。而17-8年前笔者在台湾的钓鱼杂志上也曾经发表过一篇全游动钓法的拙作,但也不能就说是我发明的,只能说是当年个人垂钓认知上的新启发。毕竟,阿波钓术源自异域,总一定有前辈,对于当鱼泳层不确定时,该如何变通钓组与手法,以探寻不同的棚层为目的,会有另类的思考与尝试,只是早期信息不发达,没有流通开来罢了。

  基本上,这个概念下,在阿波钓组的组成方式有两大分类!

  1/一个就是钓组上有游动限制,或是固定式钓组,游动到位后,搜索任务由钓人所设定(增减铅重)波自身的潜降速率来搜寻钓棚。

  2/另一类是线组上没有游动深度限制(线结)的设置,垂钓时完全由钓者的操控线组,来决定搜索层面。

  在使用这类钓法时,对初学者来说--垂钓时如何能知道:现在钩饵在什么位置........基本上就是个很玄,真的很玄的问题。要追究到底的话,我钓了几十年矶钓,对这种钓法上的这个问题也只能处在:凭经验,靠感觉。------它让钓者有无限大的想象空间,忖对了你也不知道是对了,忖错了你一样不知道是错了....唯有~~鱼扯在线钩了,是所有飘浮空气中的抽象问号消失的时候。它的乐趣真的就是在这里---「无限大的想象空间」。

  所以说,这个垂钓方式,可以说是「最适合没太多经验的钓者使用」..因为它起码可以让你有多点机会钓到鱼。不若用固定式钓组,你错了就是错了,有可能旁的人上了10几尾鱼,你却打着大龟旗耗在一边。

  但也可以说「最不适合没太多经验的钓者使用」,因为在你还没搞清楚鱼性、及环境中浪、流、漩等等..与钓组、手法间的关系时,你是懵着在玩这把戏....。

  不过,话说回头,钓鱼嘛!就是以能钓到鱼为主,业余休闲娱乐吧!也就不需要太坚持...先钓上几条鱼,达到目的先,挑起了深入研究的激情时,再慢慢进入钓癌二期吧!要是太坚持,以我个人的垂钓历史感觉,在我们当年信息缺乏的情况下,要对矶钓的鱼性、环境、标点、天候种种因素的搭配变化,搞出个正确的轮廓概念,就算天天钓,也得有个7-8年历练,才会有「不须有再过多修正」的概念...呵呵!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