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 是一种技术性非常强的钓法,其核心部分 五大技术 分述如下:


1.调标----精髓所在

 (1)常规调标法,也称为 基本调标法 (以台钓引入时的 调4钓2 为例说明)。调整时要先兑好 调目 ,然后再兑 钓目 ,程序可分以下4步:第一步,把估计超过浮标浮力的铅皮卷在铅皮座上,浮标移至比水深浅一些靠近铅坠的位置,投向钓点,浮标受重,全部沉下水面。第二步,把超重的铅皮逐步剪去,让标尖慢慢露出水面,直到稳定在露水4目为止(此时的钩坠悬于半水,不应着底)。

  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铅皮要一点一点儿剪,因剪多了再加铅片比剪去麻烦。二要把风线全压入水中,因漂浮在水面上的主线将影响浮标调整目数的精确性。第三步,将饵团装到钩上(比垂钓时使用的饵团要大些),使钩下沉到底,这时,浮标将再一次受重没入水面。第四步,按传统调整立标的方法,逐步把浮标向上移,直到双钩装饵抛到钓点,主线压入水中时,标尖在水面露2目为止。后面这一步一般都要反复多次才能定成,一次次的提竿抛钩,饵团难免要脱落,需多次装饵。笔者琢磨出一个小窍门非常实用:将一片小铅皮代替饵团捏在钩上调标,抛提多少次也不会掉落。捏在钩上的铅皮的大小要根据经验掌握,小了,无法将标压得没入水中;大了,钩下沉快、迅速沉落,就容易在较远的地方落至池底,这样钩至标的 水线 或多或少就会是斜着的,难免造成虚假调标(依此调好了2目,可是摘下铅皮、换上饵团抛钩垂钓时,因为小饵团很轻,入水后飘摆下落,会落得比铅皮近,这样水线垂直,钓目就不是2目而成了3目或4目)。小铅皮的重量最好掌握在与垂钓所用的两粒饵团重量相同或稍中一点点即可。关于悬坠钓的调标法,台钓大师徐银舟有过很精到也很全面的阐述,这里将他的调标程序转引于下,以便钓友们知道一流高手是怎样调标的:

  调标有空钩和带饵两种,还有精确到先调一钩、后调两钩、再分调一饵和两饵的。其中,最简单实用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肯定的是空钩半水调标& & 反复修剪铅皮片,让标尖浮出水面,摒弃多次抛钩都浮出相同的目数,调标的第一步就完成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成为调目。至于定多少调目才合适,是不能用公式推定的。虽然约定俗成的是调标尖总目数的一半再加或减半目,但具体应用的时候,必须综合浮标性能、水面环境、鱼情、风浪等因素。比如,用7目空心标钓鲫鱼,我习惯调4目;改用11目的实心标钓鲫鱼时,我会调6目,钓大鲫鱼和鲤鱼就调7目,甚至会调10目。确定调目后还要进行复核,然后根据水深和饵重的变化确定合适的钓目,这时调标的第二阶段。

      复核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验证两钩是否离底,办法是将长子线钩挂铅片,使其能将标尖压下,调目若减少,说明两钩离底。二是检查浮标的性能,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铅坠中夹入微量铅片,观察调目变化,掌握浮标的灵敏度;第二步,将标尖压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看它重新浮出水面是不是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如果不出现异常,就可以选择钓目了。加上钓饵后,两钩下沉,浮标也跟着下降了,这时标尖停留的位置,就是钓目。看不到标尖,意味着水线太短,需将浮标向上移动至标尖浮出水面并低于调目。

  若水深,调目时水线较短,就必须使水线延长许多才能让两饵触底,在这种情况下,钓目的确定就应该考虑水线重量的影响。另外,钓饵的溶散性过强、饵重在下沉中损失太多时,也应考虑调整钓目。

关于悬坠钓组的灵钝;

  灵钝之于钓组很复杂,因为除了调整浮标,还必须兼顾钓饵状态。调标时,标尖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敏;调目越少则越迟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敏;钓目越多则越迟钝。调的时候钩上没有钓饵,露出水面的目数多是因为铅坠重量轻。如果加一个很小的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这时说它灵敏谁也不会反对。可有些浮标加一点或减一点铅皮都没有反应,再称灵敏就勉强了。浮标调得低,比如7目调3目、2目,表明铅坠的重量大,稍加一个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而这在调6目或5目时是表现不出来的,因而,把标尖调的高和低,定名为 调灵敏和调迟钝 是值得商榷的。

  但钓目就不同了,钓目越多越迟钝,这个 多 是针对两饵状态说的。7目标尖调4目,即说不上灵敏,也说不上迟钝,而钓目取5目则意味着水线长度的增加、铅坠雨水地接近、子线弯曲、两饵重量完全被谁低承接;改6目后,前缀与水底更加接近了、子线平底、两饵失去重量、浮标也没有反应。这种状态下,鱼咬钩必须拖动铅坠才会出现鱼汛,浮标则失去了微弱外力的能力,故而称之为 钓迟钝 。如果将浮标下移,钓1目,则水线缩短,浮标的上浮力就得到充分体现,即使不能将一颗饵提离水底,至少也会把短子线拉得更直,并使沉于水底的一部分饵重转移到浮标上。若饵重继续减小,至浮标的上浮力把短子线钩提离水底时,鱼触饵的细小动作就都会在标尖上表现出来。两相比较,钓1目显然比钓5目灵敏多了。因此,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抛开钓目与两饵状态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定状态下的变化趋向,是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为鱼的咬钩动作所体现的浮标运动规律。

   钓组是灵敏好还是迟钝好?如果鱼情未知,应该是始于不灵不钝,然后才有偏灵或偏钝的变化。当然,一出手就钓灵或钓钝,而后再调整也不是不行,但在鱼情位置、鱼的咬钩规律还没有被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未免太草率了。不灵布顿是指长子线钩拖底、钩饵卧底、子线前端平底、整体成低垂的跨步;而短子线是垂直的、钩饵触底、钩饵重量的一部分有水底承接,一部分被浮标的向上牵引力所平衡。这时,浮标上调目与钓目之差就相当于高低两钩间的距离。如空心标调4钓2,两目约2厘米,两钩距离是2厘米。实心标尖出现后,调目与钓目的距离增大,如标尖长13目,调7目钓4目,钓目与调目之间相差4厘米,大两钩的距离仍然是2厘米。同样,饵重将实心标压下3目时,短子线仍然保持直线,只是长子线的弯曲度增加了,所以,使用实心标应将两钩的距离稍稍拉大一些。

   关于悬坠钓组的调整:在不灵不钝状态下,浮标上移则钓组趋向迟钝,下移则变为灵敏。由浮标升降引起的钓组趋灵趋钝变化,还可以从水线的长度调整和浮标的牵引力大小两方面去认识。趋灵,水线缩短,浮标的牵引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子线的松垂状态得到改善,鱼对钩饵的微弱作用会在标尖上得到反映;趋钝,则水线延长,、铅坠下降,浮标的牵引力得到释放,长子线更加松垂,短子线也开始弯曲,鱼对钩饵的微弱作用只限于子线,如不能影响铅坠,标尖就表现不出来。因而,相同的鱼讯表现在不同钓组中的中鱼率是有差异的。反之,鱼施与钓组的力相同,不同状态的钓组,体现在标尖上的信号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种状态下的钓组不能正确的表现鱼讯----动作又幅度、有速度却钓不上鱼,或鱼讯表现得非常勉强,常常被水波掩蔽,视觉感到吃力。这时,浮标就需要调整了。特别是原来钓不灵不钝时信号确实,指标有幅度、下挫度,但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钓不上来鱼,或信号起了变化,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时,就需要改善钓况了。简单方法就是依靠浮标实现灵钝转换,大体有以下五种方法:第一种,调整钓目。标尖动作挺大,上窜下跳、信号频繁,很可能是来了一群小鱼,嘴不大,冲击钓饵的力却不小。这与浮标的牵引力有关,也可能是短子线钩上的钩饵太大、太硬,鱼轮番冲撞钓饵,一旦钓饵晃动起来更刺激鱼不断地对尔发起攻击。对策是钓迟钝,可按1/3目为一个阶梯,将浮标渐次向上调整,极限是上推不能超过两钩距离。第二种,改变调目。调目取浮标目数的一半,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标准。比如,钓100---200克的鲫鱼,可以用2号袖钩搓小饵调4钓2。若钓300----500克的大鲫鱼或鲤鱼,钩换成4号,饵搓得大了,调目就要提高到6目或者7目。因为饵重增加了,调4目,短子线钩不是触底而是卧底,钓组也偏向迟钝,信号得不到体现,空钩率必然增加。改变调目应该遵循鱼越大,调目越高的规律。第三种,更换浮标。钓鲫鱼用2号或1号浮标是因为钩小、饵轻,即使调得高了,也可以用搓大饵的办法来改善钓组。但一支浮标的浮力是有限的,用钓鲫鱼的浮标钓罗非鱼就肯定不行。钓罗非鱼不能太灵,两钩间距由2厘米扩大到5厘米,靠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在饵被吸入鱼嘴时,让钩尖主动刺入。浮力有限的小浮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它钓灵时反应太快,钓不着鱼;而钓钝了,钩又吸得太深。第四种,增减铅皮。只有一支浮标,钓灵、钓钝都到了极限仍不在状态时,调标就要打破常规。比如,气压降低使底层抬高游层,钓饵下沉到一定位置时会出现截口。但鱼的密度不高,如果哪个位置没有鱼截饵,钓饵下沉到水底就没有鱼咬钩了。对此,可以减铅皮调标顶出水,用增强浮标上浮力的办法来延缓两饵的下降速度,使两饵摆动到坠下后,下降速度变慢,滞留时间变长,鱼就容易将饵截住了。第五种,改善子线。除了标尖体现钓组的灵敏和迟钝外,钓小鱼时,子线的长短、曲直、软硬都会对钓组的灵钝产生影响。打浮的子线硬一点没关系,钓底却马虎不得,因为两钩以怎样的动态出血、摆幅大小、两饵静止后的状态都与子线的长短和柔软度密切相关----子线越长,摆幅越大;子线越硬、越曲,钓组越趋于迟钝;反之,则钓组趋向灵敏。所以,选择子线要服从钓组的需要。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