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白鲫的新概念[转]
秋霜:
  
  白鲫,原产于日本,引进我国大陆有近三十年历史。与土鲫相比,体型较大,高而侧扁,前背部明显隆起,头稍小,尾柄细长,因体色银白,所以被大家惯称白鲫。是深受广大垂钓爱好者喜爱的鱼种之一。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用散漂底钓的组钩方式来垂钓白鲫,以浮标向上回翻来作为提竿的信号。我们当地的土鲫鱼的吞钩讯号却是浮标向下有力的一沉,为什么呢?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两种鲫鱼的习性与食性,便可以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了。

那么,白鲫与土鲫的食性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地方在于白鲫是一种靠吸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的鱼,而土鲫是靠摄食水底杂物为主要食物的鱼。根据日本鱼类学解剖证明,白鲫与土鲫的腮耙密度差别很大,同样大小鱼的腮,白鲫的腮耙密度超过土鲫整整一倍多,高密度的腮耙有利于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从而有力地显示了白鲫与土鲫在食性上的重大差别。

由于食性不同,白鲫为了摄食,一定会在洄游在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的水层,而这个水层又会随时随水的温度与光照的变化而上下变化。因为最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的温度是摄氏15度至20度。春天,当水面温度高于水底的温度时,水中的浮游生物会向水面聚集。此时也正是白鲫在水中的中上层览食的好时光;夏季,因炎热的阳光使水面温度过高,浮游生物则在水中中下层聚集,这时的白鲫则也相应地在中下层徘徊。总之,浮游生物聚集的水层就是白鲫洄游的水层,哪一层的水温在摄氏20度左右,白鲫就一定会在那一层洄游。

谈到这里,有的钓友可能会问。既然你说白鲫是中层鱼,那么我经常在水底钓到白鲫呢?对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那你一定是在养鱼塘或水库等非自然水域中钓到的白鲫。由于人工饲养的原因,白鲫会迫于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摄食方式,但最终天性难改,还是会长期的洄游在水中的中层。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还有人用蚯蚓或米饭等饵料也同样钓上白鲫的现象了。

还有一种现象可以证明我的观点。凡是爱好钓白鲫的钓友可能会有这种经历,当抛竿投饵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浮标全部浮在水面上而无法下沉,一提竿便是白鲫已被钓上的现象,这说明白鲫在水的中上层拦截了饵料,所以浮漂再也不可能下沉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在中层洄游的白鲫发现水底的饵料以后,以头朝下,尾在上的姿势去吸食,吞饵后马上抬头游回中层,此时的浮漂必然会上回翻。由此,我们就充分了解解了用散漂底钩的组钩方式钓获白鲫时,浮漂为什么要向上回翻的奥秘了。

当我们已经了解到白鲫是中层鱼以后,为了提高钓获量,就应该有针对性地从垂钓方法上加以改进。其改进的方法首先在组钩方式上的考虑,使之适应在水的中上层垂钓。

传统的散漂底钩只能钓底,不能钓中层,局限性很大。近两年来,大陆与台湾两岸选手同池比赛钓鲫,台湾钓手几乎所向披靡,其中有一高手竟在4个小时内钓起399条白鲫。这种平均54秒钓一条的实例,不正说明了台湾钓友的组钩方式科学先进吗?即能钓底也能钓中层,比赛成绩领先于大陆钓友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第二点是钓饵的选用,要做到钓饵与组钩方式相匹配。虽然白鲫要觅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但作为钓饵却不方便使用浮游生物,而应选用容易买到的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饵料。比如面粉、麦麸、油枯粉等等,以及在商店里出售的专用钓饵。因为这类钓饵在水中会逐渐化散浮漂容,容易诱鱼集中。当白鲫在吸食饵料的同时,其余化散抖落开来的饵料恰好还在周围形成一片像浮游生物的聚集群,那么这时的白鲫还舍得离开吗?

综上所述,我向钓友们提出钓白鲫的五个要点:



竿软一点、线细一点、钩小一点、饵松一点、组钩方式新一点。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