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种类不同,摄食习惯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能从源的反应上分辨出来。但是鱼咬钩的表现,除了鱼的品种不同之外,鱼的饱饿程度不一,摄食的反应也不一样。人饿了,吃饭时紧往嘴里塞;不饿时筷子只在碗中扒拉。鱼也是一个道理,饿鱼夺食,它会一反常态,猛追猛抢。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养鱼池的鱼因食物充足,不如野鱼夺食凶狠。这些凶猛和迟钝、快和慢,都能从漂子上反应出来。
鱼摄食最易受外部条件影响,如水温、水中含氧量、水的肥瘦不同,都能导致鱼儿援食情况的变化,在漂的反应上当然就有所不同。即使是各种条件都相同,水的深浅不一,垂钓的方法不同,漂的反应都不一样。如果说我们既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又掌握鱼儿在特殊条件下摄食的各种变化规律,那我们在垂钓时就等于长了一双识鱼的“火眼金睛”,只要它咬钩碰动漂子,就能从漂的变化中将它们认出来。
在垂钓时我们与鱼接触的第一个回合,就是观察漂子的反应。许多老钓手只要见到漂稍有动静,马上就知道是什么鱼在咬钩。他们之所以能辨漂识鱼,有几个主要条件:不仅要了解各种鱼的习性,而且也要了解它们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摄食的反应;再一个就是心中早有“底牌”——他准备的钓饵,就是专钓某种鱼的定向钓饵,例如钩上装草,别的鱼一般都不吃草(鲂鱼吃草),所以咬钩拉漂者虽未谋面,但可能定为草鱼无疑。
用手竿垂钓,经常遇到的几种鱼咬钩后,漂上的反应大致如下。
小杂鱼闹漂
这是最易于识别的漂态:漂子不停地颤跳横移,或拉黑或送倒。调得愈灵敏的漂,其跳动愈激烈,钓友们形象地称为“会跳舞的漂”。它主要的特征是除漂子作不规则的跳动外,就是漂子轻浮,有一种飘动感,这是成群小鱼夺食,你拉我拽,使漂子漂忽不定的根本原因。
许多老钓手见到这些铺天盖地小家伙,也苦无良策,钩上有饵它就闹,饵抢光了,漂也不动了。对付它的办法无非是将活饵改面食,将软饵改硬饵等,这些招数也仅仅是缓解小鱼的顽闹。可是换上小鱼不爱吃的钓饵之后,大鱼也无甚兴趣,影响上鱼。
对小鱼闹漂,另有一种带积极意义的评价:认为投下饵料,首先是小鱼进窝,为大鱼充当先锋,当大鱼到小鱼在摄食时,它会立即过来抢食。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小鱼闹漂时钓不到大鱼,当小鱼突然不闹了,那就预示着大鱼来了,“大鱼到,小鱼逃”,这时要盯住漂子,准备大鱼咬钩。
鲫鱼,托漂的冠军
鲫鱼属底层鱼,也是在水底觅食,见到钓饵,先拱后喝,将它吸人口中,随即抬头,水面漂子的表现就是先点几下,而后被托起来,这就是鲫鱼咬钩最典型的表现。传统的钓法是短脑线配擦底坠,所谓“擦底坠”,就是坠子虽接触水底,但并不是实实在在地沉于水底,仅是似触非触地接触水底。钓饵也在水底,当鲫鱼咬钩抬头时,轻易地带动坠子离底,水面的漂子自然上升。漂子上升的高低与调漂的灵敏度、水温及鱼的大小都有关系。
鲫鱼这种咬钩送漂的表现,非常稳定,不论是夏钓还是冬天进行冰钓,它都是这种表现,只是水温低时,送漂稍显乏力。如果你准备的是小钩细线,又是钓鲫的香甜饵,漂子出现上述送漂现象,你可毫不犹豫地肯定是鲫鱼咬钩。
鲤鱼和鲫鱼的口味基本相同,香甜饵及蚯蚓红虫鲤、鲫都爱吃,但在垂钓时从它们咬钩拉漂的动作中很容易区别:鲤鱼咬钧拉漂显得稳重有力,大多数是拉黑漂。
垂钓的方法不同,各种鱼咬钩送漂的表现都不一样,鲫鱼也不例外。如竟技钓鲫,采用悬坠长脑线,由于脑线长,鲫鱼咬钩上抬时,其力量先传到脑线上,钩虽上提了,但脑线来不及向上升,使长脑线成“U”字形,其托饵的力量反而变为拉原的力量,所以用台钓法钓鲫鱼,一般会出现黑漂。如果虽然也是用悬坠,但脑线短,鲫鱼咬钩抬头,又可能出现送漂。
鲤鱼拉黑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