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大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野外天然的沟、塘在逐步减少、商业化鱼塘在增多、河流、水库水质的逐步富营养化,这些,都使我们垂钓爱好者常常要面对一些肥沃(不包括受化学污染)的水质下竿了。那么,在如此的水域如何垂钓?它与在天然水域垂钓的有关方面又有哪些不同?这是不少的钓友经常要面对的问题。现将本人多年垂钓肥水鱼的一点体会奉献给大家,但愿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发表不同意见指正。

  一. 温度方面--钓低不钓高:刮风、下雨天,我们已经知道对水体的影响,但并非非要等刮风下雨天才能出钓。在连续几天高温后,偶遇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的天气,也是难得的好机会。2006年度的4月份,我在合肥的银河公园垂钓,水较肥平时鱼较难钓,那天正遇冷空气南下云层变厚,人感觉有点冷,但钓上的鱼摸在手中感觉温呼呼的,那天鱼变的特好钓,我用蚯蚓一下午钓了154条约1两重的鲫鱼,在那一片钓友中传了很长时间

  二.天气方面--钓阴雨不钓晴天:在肥沃的水体中,一般水底的淤泥、枯枝烂叶较多较厚,在温度升高时,水体下常有一定量的沼气等有害化学气体溢出,有时我们能看到水面有固定的气泡冒出水面,还有一些肉眼难以看到的气体不断挥发,从而降低了水体下水的含氧量,鱼呼吸不适,而越往上有害气体浓度越底含氧量越高,鱼的趋氧本性常使其离底,也常使如鲫鱼、鲤鱼等底层鱼变层,又因水中的浮游生物较多,鱼在中上层靠吸食浮游生物即可饱食,时间长了,鱼已习惯在中上层活动。而当天气发生变化,如刮风、下雨时,一般会使水体温度下降,水的表层温度与下层发生对流,上下温差变小,有害气体挥发相对下降,水的熔氧量快速增加,鱼感觉舒适、活跃,鱼的泳层下降,食欲转旺,从而给钓取提高机会。

  三.水深方面--钓浅不钓深:大家知道,水越浅水的溶氧量越高,肥水中鱼一般喜在中上层活动,连鲫鱼、鲤鱼等底层鱼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水域我常用浮钓、和在仅有2尺深的水中钓到它们,特别在浅水区,鱼的食欲比深水区要强,由于肥水域水的透明度较底,浅水区的天然饵料较深水区要多,所以,鱼喜欢到浅水区觅食。但垂钓时的环境要安静,走动、说话声音要小,否则,一但惊散鱼群,会很长时间鱼不敢上窝。

  四.钓组方面--钓小(细)不钓大(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水域鱼的食欲差,警惕性强,当鱼进窝时并不是见食就吞,而是在确定没有危险时才张嘴品尝,这样,我们在选择、组装钓组时,就要选择细线、小钩。线细隐蔽性好,钩小易于鱼吞饵,如钩大鱼吃钩困难,就会只吃诱饵而放弃钓饵,但也要注意线和钩的质量以及鱼的大小而匹配。

  五.距离方面--钓远不钓近:大凡肥水域都距村庄及闹市区较近,人们的生活、生产产生的噪音对鱼的干扰较大,久而久之,鱼便不敢在近水逗留,即使偶尔游近岸边,一但听到响声便快速逃往远处,只有在早晚才敢到近岸活动,所以,平时选钓点应尽量打的远一点。当然,如有一平时无人到之处的安静处,也可利用一下。

  六.钓饵方面--夏素冬荤:爱野钓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年四季在野外的水域垂钓,只要找到一天然水域,那里的鱼都很好钓,吃口干脆荤素不拒。这是因为天然水域饵料贫乏,水质较瘦,浮游生物少,俗话说,饥不择食,鱼也是这样。而在离村庄、公园较近的水域。由于人们经常在此水域淘米洗菜或游人或养殖人故意投放饲料饵料,使的水质变肥饵料丰富,浮游生物繁殖迅猛,鱼终日吃喝不愁,对饵料比较挑剔。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大鱼的食欲不高,而肥水中的小鱼小虾食欲旺盛,用荤饵常遭其抢食,闹的你浮漂跳动不停空竿连连,如你用素饵情况将大为改变,小鱼小虾对素食不大感兴趣,从而给大鱼觅食创造机会。有一次,我与单位钓友在农村一肥水塘垂钓,它是村民淘米、洗菜的地方,水很肥。大家用长长的玻璃钢竿,浓香诱饵红蚯蚓做钓饵,钓的深和远,结果钓的都是很小的鲫鱼,空竿不断手忙脚乱。而村里的小孩只用2-3米长的竹竿,装白面团或米饭也不打窝 ,这一竿那一竿走着钓,结果钓的鲫鱼比我们钓的大且多,大家想不通气的直想笑,只得学人家换食钓近,这事给我们的印象特深。当进入深秋入冬季节,鱼类为了满足越冬时身体中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大量需求,开始又对荤饵感兴趣,这时的浮游生物也很少繁殖,鱼的食源减少饥饿程度增加,这时我们就要迎合其口味,及时改用荤饵,以增加收获。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