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8、9年前,我曾读过一位钓手写的比赛回忆文章,那时刊物上此类“干货”还很少,凡遇到,必仔细研读。到今天,原文已大部分淡忘,但却依稀记得一段内容:“后一场钓小鲫鱼,7目漂调4目,分别钓3目、4目、5目,空竿率一直很高。继续上推浮漂钓到6目多,才开始稳定中鱼……根据推漂距离判断,子线已经弯曲,但铅坠没落底……”
翻出这段旧话啥用意呢?有经验的朋友一定猜到,俺想提的是“子线支撑力”问题。钓小鲫鱼用的钩子不会太大,我们假设这位钓手当时的“无钩调目”是5目或5目半,为什么他钓到6目多还要特意解释“铅坠没落底”呢?
读此文章前后,根据平时的经验,我也多次思考过这个问题,并在鱼缸里用0.4号子线作过实验,钓目确实可以高过“无钩调目”而铅坠依然悬浮!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子线具有“支撑力”。
时光流逝如梭!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争议也看到过不少,大约有半数以上的朋友表示,子线支撑力在实钓中确实存在,而且他们也曾在调漂桶里做实验来加以印证。而少数人却一口咬定,子线没有支撑力!并且同样是斩钉截铁实验后得出的结论!这究竟为什么呢?

我比较喜欢琢磨有争议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也许更有内涵。直到有一天,带着疑问再次重复了实验,才恍然觉悟:子线支撑力固然存在,但此“支撑力”却不是孤立地来自于子线本身,而是受钓组其它因素支配使然!否则,针对水下软连接非刚性钓组而言,道理上很难说通……
实钓中,子线对系统是有“支撑力”的,这一点大家都能体验到,即钓目高过“无钩调目”而铅坠依然悬浮现象!比如无钩调6目,有时可以钓到7目或者更高,这从主线上的移漂距离即可判断是否悬坠。因为,从钓临界的“无钩调目”起,直到8字环触底,我们要上推浮漂大约一个“短子线长度”的距离才能实现,而钓到7目时并没有上推那么多!由此证明,铅坠还是悬着的……但事实上,此“支撑力”是依赖于风线的牵自作用才得以实现的!否则的话,双钩完全落底失重时,浮漂恢复到“无钩调6”这一原定平衡点,继续上推浮漂,即使子线有支撑,对于水中孤立的主线组而言,可以向四外任意倾斜,何谈“大于无钩调目”的上升力来源呢?
实际上,在调漂桶里做实验时,我们也能测到“子线支撑力”。但是,这也是漂座以上的那段“风线”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横向牵制水线和浮漂的作用,使我们看到,悬坠状态下的钓目真的高过了无钩调目!那么这种“风线牵自作用”如何来证实呢?很简单,您可以剪掉漂座以上多余的“风线”部分,仅留水线,再试一次……

提出此问题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感觉,实践中子线有无支撑力,对于老钓手们来讲也许无关紧要,因为大家都知道如何参考并驾驭这种“支撑力”!但是,针对长期以来部分朋友对“子线支撑力”问题持坚决否认态度,这可能会使新钓友产生误解,或完全不去考虑这份力的存在了。
比如我提个不相干的问题:假设空钩调4、无钩调6。当我们钓到临界6目时,上钩是否已经完全落底失重了呢?不一定!下钩先行落底长子线弯曲后,实际已有“支撑”作用。所以,钓“无钩调目”往往只是我们在忽略“子线支撑力”的前提下的一种“双钩落底”假定而已……
还有个问题:钓目一旦高于“无钩调目”, 8字环就触底了吗?更不一定!具体的“支撑力”究竟有多大并不重要,但在我们的意识中应该了解它的存在,这样才能心中有数,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水下钩饵状态控制更加准确真实……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