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钓界,长期备受关注和争论的两个关键词:一是“剩余浮力”,二是“归零点”,这两个涉及灵钝的问题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众说纷纭和褒贬不一的情况下,我的主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我所用的拿来,无我所取的摒弃,钓无法则,适者生存。

  1,我对“剩余浮力”的理解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那么钓事中的剩余浮力应该是指鱼就饵时把露出水面的示目(钓目)漂体拉入水中所用的力,或者说是被鱼拉入水中的示目漂体所排开水的重力,换个角度说也就是在钓事中没入水的那部分示目漂体本身并不产生浮力,简言之就是鱼没咬钩前的剩余浮力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在鱼咬钩且拉动水面示目漂体部分入水,这时才产生剩余浮力,剩余浮力的大小取决于鱼拉力的大小和示目体入水的多少,由此可见的剩余浮力是鱼事中的一个动态变数。

  从狭义上讲,的剩余浮力就是在钓事中调目确定后漂尾露出水面的示目漂体那部分的浮力,但这种浮力还没有转换为的剩余浮力,只有当鱼儿就饵向下拉动,露出水面的示目体有一部分或全部没入水中,并排开一定量体积的水后,这时被拉入水中的示目体才产生浮力,这种浮力才是钓事中的剩余浮力,在这个条件下,剩余浮力就变成了一种向上的牵引力,这个牵引力的大小取决于鱼向下拉力的大小,而不是取决于剩余浮力的大小。

  当鱼没有就饵下拉时,具有剩余浮力的示目体露出水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没有排开水的体积,就不具有浮力,同时也没有向上的牵引力,这时,钩饵悬浮也好,卧底也罢,松驰也好,绷紧也罢,与剩余浮力毫不相干;鱼就饵斜向拉动时,上送,具有剩余浮力的露出水面的示目体仍然露出水面,不排开水的体积,的浮力任然不会增大,这时,剩余浮力也不是向上的牵引力。

  那么,剩余浮力能否决定钓组的灵钝状态呢?个人认为决定灵钝状态的不是剩余浮力而是调目与钓目之间的搭配差,道理非常简单,“调目”数减去“钓目”数,目数越大,说明挂饵后示目入水体积越多,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排开水就越多,相应的浮力也就越大,向上牵引力也就越大,钓组也就越灵敏;所以,调整钓组的灵钝状态就是调整调目与钓目之间的配置差,而不是调整剩余浮力的大小。

  2,我对“归零点”的理解

  “ 归零点”之说是台湾廖心阳大师首先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的最佳灵敏状态;程宁大师也曾提出过“归零”;最初提出“归零点”的理论是:半水调平水,然后一目一目地减铅,减至超出一目时,此时,与水面的相互交溶点就是该支的最佳灵敏点,也就是动态上下行趋势的最佳“临界点”;为什么要寻找的浮力中心点呢?曾多次举办学习班传授台术的台湾高手廖心阳先生认为:调至最灵敏处是“归零点”,采取寻找浮力中心点的方法,不但能精确地测试的灵敏程度,而且还可鉴定这支的使用效果,找到浮力中心点并调试出精确的漂坠钓组结构,鱼吃饵时不但漂的反映极为明显,而且上下沉浮的幅度因浮力和沉力相等;所以不难看出,台湾的高,主张在于找出浮力中心点,也就是台湾高手习惯称之的“归零点”,即浮力=下沉力,两者之间互相抵消的“归零点”。钓界对此理论有赞同,有反对,更有甚者发表《枪毙归零点》论;钓界也有人主张的归零点就是在调水平位置上的“浮力归零点”;个人认为,在处于静止状态和单一的理想环境下上述理论可能成立,但在实际的鱼事中,影响的灵敏因素太多太多,当挂饵后你能测出最佳归零点吗?那么,的最佳状态又是不是取决于挂双饵调平水就是“归零”了呢?我认为任然不是,这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下的“负重归零”,原因是你不可能保证做到每一次挂饵的重量、大小绝对一样,既然每次挂饵有差异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归零;我认为“归零点”的划分应该在调目,你调的是几目,这个被你在具体钓事中选定的“调目”就是这次这支归零点的界线,它不是固定在标尖上的某一目数,而是随着钓组重量的变化在标尖上下移动,具体的归零点存在在每一次钓事的调目数确定之中,我们不能也无法硬性规定它在哪里,有了调目,再用钓目来调整的灵钝。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