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钓鱼活动,或者参加一个钓鱼比赛,钓友最需要控制好的是钓法、钓饵和钓具。这三个因素中,钓技靠的是基本功和临场应变,钓饵靠的是赛前(钓前)扎扎实实的找饵,而对钓具的选择却简单得多,应该、也是完全可以选择得最合理。但是,很多钓鱼人对线的重视程度,也就是“钓大鱼不断”、“细线入口好”、“柔软”,等等。
本人十分重视钓线,总希望将钓线的不利因素控制到最小,有利的条件发挥得最充分。因此,经常在使用钓线时搞点小变化:钓慢鱼时把钓线用得最细,以求得更高的上鱼率;钓快鱼时在强力、挺实度等方面多做文章,以求得垂钓过程更顺畅;冬钓时,则会用非常细而柔软的主线(高温时用比较硬的主线),以保证良好的信号。在我自以为是个“玩线的”。
老话说,“打一辈子雁,反叫雁扦了眼”,玩钓线的却经常在钓线上出些低级错误。这些错误并不常有,但每一次都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在这里把这些糗事抖落出来,相信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训一:高强度不如没错误
2008年3月30日,参加首届“客友杯”武汉站的比赛。因为在用线方面犯了两个低级错误,导致在“家门口的比赛”打得大失水准。
第一、二场都是在龙王恨4号池进行。这个塘虽然是钓混养,但是主要的垂钓对象还是吃食轻微的鲫鱼。适逢气温骤变,加之赛前练竿,鱼上钩非常慢,还有点猾了。第一场,我以4.5米、0.5号特竞主线,0.2号子线为主打,使用主办方客友公司提供的一种黑白相间的“体验竿”垂钓,没有出任何意外,这种竿子钓这种鱼正好合适;试了好几种饵,感觉饵料的味道还算对路,没有丢分。
第二场钓混养比赛只是换了个方向,饵料问题差不多了,我决定仍以“小”取胜:如果鱼来的仍然和第一场一样慢,就用3号细袖、0.15或0.1号子线(直径0.064mm、0.052 mm)主打,用第一场找到的上鱼比较好些的饵料。
我之所以敢用这样细的线,是出于对它的了解。这两种子线,有500余克和400克的拉力。在用图一所示的方法装子线时,在连接处可以保持相当于直线强力95%以上的拉力值。然而,比赛中,我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未注意到,造成子线频频从挂钩上脱落,严重影响了成绩:短短的70分钟比赛时间内,子线居然脱落了5次,有四次是中鱼时整个子线脱落,还有一次是抛竿时子线在中途脱落。垂钓中有一次偶然发现,因太空豆太靠近转环,导致转环歪斜。而此时子线线结松动,稍稍受力即可从开口处脱落。
由此得出子线脱落的两个原因:一,子线同单钩转环的结打的不紧;二,单钩转环的开口太大,子线容易从这里滑脱;三,有时“8”字环上的一颗太空豆靠得太近。
第二、三个问题好解决,用钳子把钩子的开口捏小一点、注意太空豆距离“8”字环的距离就行了。而结没有打紧的原因,是这种结本来就不大容易打紧,而且那一场我用的子线是准备用于装在“8”字环上的,有一个疙瘩,如图二所示。这个疙瘩,在用于“8”字环时,可以挡住子线不让从那里滑脱,而在用于单钩转环时,却使线结无法拉紧。
认识到这个问题,当晚我就将所有的单钩转环的开口用钳子捏紧,并用相应的子线试了一下(以该线组的最粗子线能正常套入不受挤压为度)。如此一来,即便是使用和过去一样有疙瘩的子线,也不容易轻易脱落。
教训二:最高档的钓线,也是很纤弱的
如果说第二场钓混养时犯的错误是低级的,那么笔者在同一天的第三场钓小鲫鱼时,所犯的错误更是低级至极。
这一场是钓小鲫鱼尾数的比赛,间或有四两半斤的大鲫。为了求得更真实的鱼讯,仗着自己对“特竞”线的了解,我用0.4号主线(0.108mm)、0.2号子线(0.074mm),还是敢于直接飞上三、四两的大鲫。距比赛结束还有大约15分钟时,意外发生了:飞鱼时主线从“8”字环处断了。重新换主线,刚刚调整过来,裁判的枪声响了。晚上,检点手头的钓线时才意识到,自己用的是前一天练过竿、掐过鱼的主线。
对钓线的过度自信害了自己,我再一次地意识到,再高档的小号钓线,也是十分纤弱的。和机械设备一样,钓线也有“最大负荷寿命”和“经济寿命”,钓线在接近最大负载的条件下使用,其使用寿命必然非常短;不少传统钓手常常用0.4mm以上的粗线钓鱼,这其实是最经济的用线方式(虽然粗线会减少很多的信号和收获的乐趣)。
教训三:钓线与小配件要匹配
谈到在用线方面的糗事,又想起2004年在龙王恨4号竞技池的一次比赛。比赛进行到第三场,鱼越打越疯,一小时能钓50~200克的鲫鱼100尾以上,钓的少的一小时也能钓五、六千克。当时我用的是5号袖钩、0.6号子线,距比赛结束大约还有7、8分钟时,我的最后一副子线却穿不进子线夹的孔里进去了。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绑钩时为了让子线长短一致,我把一根稍稍长了一点的子线多挽了一下——这个结便大了。换上别的钩线,要么是钩子太大吃不进,要么是钩子太小子线太细老断线,好几分钟竟然只钓了三尾小鱼。
上面的例子是子线和子线夹大小不匹配的问题。其实,太空豆和子线不匹配的问题,也会对垂钓带来严重的影响:太空豆如果太松,在钓上几尾大鱼后,浮标附近的太空豆会松开,浮标就成了“活动标”,鱼讯便给的不准了;如果太紧,则非常容易在捋动钓线时把钓线烧坏。2006年参加在武汉的红健杯分站赛,第一场钓混养时,没有中鱼,没有提竿,只听到搁在竿架和鱼竿振动了一下,主线便断了。这便是当时未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偶然被鱼挂中并突然摆头时,线立马被拉断。
教训四:硬线误人也宜人
2005年6月12日,在武汉参加比赛,每场120分钟,只钓两场。第一场,对付那种半斤八两的生口大鲫鱼,我用那种硬质的火线类编织线钓得非常好。在第二场鱼讯变弱时,稀里糊涂地变了两小时,只钓了9尾:那种非常硬的钓线让微小的鱼讯变得几乎没有了。
但是,这种线,用在抛竿钓、矶钓、船钓等长线垂钓,靠竿尖摆动或手感传递信号时,却有信号非常灵敏的优点,原因是这种线的伸长率非常低,鱼的力量能够迅速传递。硬线用于手竿信号不好,用于抛竿信号好,是因为二者的力量大小相差非常大。
其实,即使是较硬的尼龙钓线,也有非常好的特点:同样号数的硬线,一般有较大的抗拉强力、较小的伸长率和较好的抗摩擦性能,它的“硬”也不像“大力马”那样会明显抵销浮标的信号。相反,有的加工厂为了迎合钓友的用线习惯,把钓线进行“柔软处理”,在改善钓线手感、柔软度的同时,也降低了钓线的抗拉强力。
教训五:大鱼还得粗线钓
我曾经用0.25号“特竞”子线钓上1.7千克的草鱼,用0.6号“特竞”子线成功钓获近5千克的水库鲢鱼。用更细的钓线钓上更大的鱼,或许还有更多。但是,千万别把偶然当成了必然。因为我们在用更粗的线,钓上更小的鱼时断线的情况,相信并不少见。细线钓大鱼,除了鱼本身的力量及季节因素以外,确实还有个机遇性:或许鱼还睡眼惺忪的就被人整上来了;或者那鱼恰好是个没有劲儿的。钓大鱼,还是要用粗线大钩。
教训六:粗线、硬线,上个保险
有一次在龙王恨水库进行休闲钓。调好标,把竿搁在架上,去和饵,和好饵再看,主线便被拉走。这是因为主线结松了。
一般地,1.2号以上的钓线都比较硬,主线套在蛇口(竿尖的线绳)上时容易松动,所以应该穿一个太空豆,把线结“锁住”。而有些钓线线质偏硬(这样的线常常是比较好的线),1号或0.8号,也可以考虑加个“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