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开始把悬坠钓法(俗称:台钓)应用到野钓环境中,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对野战台钓的一些想法和心得,请各位高手指正.
一,选漂:浮漂的调和钓一直是争议最大,理论最多,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一个话题.什么调低钓低灵,调高钓低钝,,有的说调高钓低灵,又是上迟钝,下迟钝等等理论,搞的初入此道的钓友不知所云.不知道听哪个大师的好.有的大师甚至玩起了高科技运用起了什么流体力学之类的理论.我不敢说这些理论有那些地方不对.但随着实践的检验,也达成了一些共识,那就是悬坠钓的基本原理就是二力平衡.只要这种平衡一打破,就意味着鱼情.(这平衡包括在浮漂下降中的加速,停顿等),维持这种平衡的纽带是浮漂和坠只间的钓线,也就是我们长说的水线.这段水线要是弯曲,那就很难谈平衡这一话题.第二个共识是,浮漂越小越灵敏,越大越迟钝.所以很多钓友为了追求灵敏,在野钓中选用很小的浮漂.我们知道,现在市场上多数的高档浮漂是为了竞技比赛而设计的.一般的比赛池在2米左右.基本能把浮漂到铅坠这段水线绷直.但我们在野钓时,特别在水库,2米以内的水深是很难钓到鱼的,就是有也是些个体较小的鲫鱼等,大多数鱼在3到5米这段水深.这就涉及到了如何提高浮漂灵敏度的话题.也就是说,要想提高浮漂的灵敏度,起码的要使浮漂能够把从漂脚到铅坠的这段水线绷直.在绷直水线的前提下,浮漂的体积越小,就越灵敏.出的动作就越大,所以在到达钓场,测好水深的情况下选用一只浮力合适的浮漂就成为当天钓获多少的关键.野钓由于都是生口鱼,除了在极端的天气和环境下,鱼的吃口还是比较大的,由于浮漂体积的和浮力的不统一很难定出一个几米水深建议用多大铅重的值.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大水面,水深的区域钓鱼,选一只相对浮力大一点的浮漂,不失为一种明知之举.
二,钓线的选择:实践证明,线越细,对灵敏度的提高越大.在鱼吃口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适当的降低线组的号,绝对有利于灵敏度的提高.但这里仅仅是对主线而然.很多钓友,在主线不换的情况下,碰到鱼口不好的时候,为了图省劲,只换脑线,并在很多的时候取得了立杆见影的效果.不知道钓友们观察过没有,在更换了细脑线后,浮漂的顿感没有了,只是黑漂和上升两种语言.可能有的钓有说,少来这一套,钓上鱼来就是硬道理.我很赞同.但我们都知道,浮漂的漂象可粗略的可分为口动漂和体动漂象两个类型.而且口动漂和体动漂的钓获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更换细一点的脑线只是改变了鱼的适口性,降低了鱼的警觉.但从灵敏度来说,细脑线是对灵敏度的损失.脑线越细,对灵敏度的损失就越大.因为脑线越粗,对水的兜力越大,也就是说对水的阻力越大,继而在第一时间将信号传导到主线,并通过浮漂体现出来.看到这里,有的钓友说脑线粗了更好,是在胡扯蛋.我开始也感到很矛盾.这就需要有一个最小值和最大值.那就是在不影响鱼的吃口的情况下,脑线越粗越灵敏,主线越细越有利于提高灵敏度.
由于受钓混养脑线20公分左右这一固定模式的限定,很多钓友在野钓特别是水深鱼稀的大水面也套用这一固定模式.感觉钓的也很不错,我们知道,悬坠钓法在线组入水在铅坠到位后,脑线由于饵重跟不上铅坠的下降,会有一个二次下摆的过程.这一过程很多钓友和大师对此称为黄金下降.也是拿鱼最多的时候.这是由于鱼的习性所决定的,我们所钓的大多数鱼都是底栖摄食,多数情况下是在离水底50公分左右游荡.适当延长脑线,虽然会降低整体的灵敏度,但,同时也加大了诱鱼间区,再一方面,在整个钓组种,脑线也是最薄弱的环节.脑线越长,抗拉强度就越大.也就是说脑线越长,诱鱼间区越大,越利于聚窝,只有鱼来了,才能谈灵敏.否则就是隔着萎菱亲嘴.线组越细拉力越小.断线率就越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但小的窍门还是有的,那就是尽量不要打满杆,很多钓友为了打杆准确,,在抛杆时有意抛成一条直线.以至于发现信号杆还没抬起来,线就切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和鱼瞬间形成拔河状态.钓杆的弹性没发挥出来.这和软杆能配更细的线是一个道理.再一方面,抛满杆有可能造成水线不直(饵,坠越轻,水线倾斜的越厉害),影响浮漂的钓目降低了灵敏度.
三,饵料的选择:在很多钓鱼比赛结束后,由于受商业性的利益驱动,很多大师在谈经验时,大肆鼓吹,所代表的某厂家饵料神奇和巨大无比的诱鱼性.同时为了展示自己高人一等的水平,最少将三五种,甚至十几种饵进行搭配.再高深的还要加小药.搞的想学这一技艺的我等大众,是一头雾水.商家也隔三差五的推出所谓的经典配方,某某绝杀之类的组合.我的很多伙计也是到了水边就开始按自己想象的配方,多种饵料进行组合,如不这样,好象就钓不上鱼来.我不否定这种组合的好坏,在某些情况下,多种组合是有效的.但就从野钓和我们没有受过特除训练的人来说,多种组合还是少用为好.就是用也不建议十几种的掺何.这就象我们喝的冬瓜汤,稍微加点虾米,能提鲜,但要虾米加多了,估计那味道是不会好到那里去的,再一方面,鱼类摄食象我们想的那样挑剔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可能是化石.但春腥,夏淡,秋香,冬浓还是要遵守的.这是由鱼的生理需要决定的.所以在野钓中,尽量使用谷物类饵料是钓获大鱼的关键.有的钓友喜欢一到水边就先扑通,扑通的打下一个大窝,然后挂饵开钓.打大窝聚鱼是不争的事实,但前提是要打持久战,象我们多数钓友很少有条件能长时间的驻钓,最多一天和半天.自认为打下大窝诱鱼快(这有一定道理),鱼进窝就奔钓饵,不吃窝料,我认为是不对的.鱼的嗅觉是很灵敏的,稍微打点窝如其说是诱鱼,但更重要的是留鱼,让进窝的鱼有东西吃,但还不够吃,自然就吃你的钓饵了.所以打窝的度宜适当.正常情况下施钓前打一小团窝料,以后随着抛杆的次数抖落的饵料足以留住进窝的鱼,毕竟野钓中很少有那么厚的鱼争着进窝吃食的.上鱼快,可挂大饵有意识的补几下窝就可以了.
钓鱼作为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不是说精细了那一个环节就可以钓好鱼,而且偶然性很大.我常常私下想,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钓鱼,这和做人是一样的,每那就是有所的,必有所失.统筹兼顾,才是成功完美的人生,人生亦然,钓鱼亦然.由于本人的文化水平和对钓技的理解有限,罗罗嗦嗦词不达意,如有不对的地方就当是为了博众兄弟一笑.有误导钓友的地方,也恳请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