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水釣法,內容很多。大致有淡水溪釣、池釣、水庫、河川和湖泊等等。 各種形式的垂釣方法,都有各自的深奧技巧,愛好者想全盤精通,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目前香港流行的台灣釣法,是用手竿在池塘垂釣養殖魚,特別是針對鯽魚的釣法,是一門易學難精的釣魚技術,當中包含了很多奧妙,需經長期垂釣和實踐中學習。從前輩留下的寶貴經驗中,使現在的初學者能更快捷地掌握到過中精髓。裝備齊全,動作規範,反應靈敏,上魚效率等等,都是這釣法的基本條件。雖然目前本港供人釣魚的淡水釣魚場不多, 但常見的魚種也不少,分別有白鯽魚、非洲鯽魚、鯉魚、加洲鱸魚、磄蝨魚、烏頭魚、鯪魚、鯇魚及草魚等等。在有限的知識範圍下,編者將會盡力地協助各下掌握簡單的入門技巧。
俗語有云:“有水便有魚”。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水源無處不在,但我們的對像便只有魚。各種魚類,會因生態環境,生活水域而千變萬化,所以我們的釣法,會因我們的對像魚而有所不同,絕不能千遍一律。
香港人每天忙碌工作,難得禮拜天放假休息,到郊野享受釣魚樂趣,減低一下工作壓力,不必駕船出海,不怕驚濤駭浪,只雖靜靜地坐在魚塘邊,在傘子庇蔭下,等待美味的魚兒上釣。魚餌只不過是乾淨的香粉,清潔衛生,亦不雖每次釣魚前購買,返家後也不雖把每件釣具清洗,花費無幾;在香港人的快捷方便慳錢慳時間的原則下,絕對是最佳娛樂 ~!
台 灣 釣 法 之 釣 具 及 裝 備
釣 竿
手竿的長度短以2.1米至7.2米不等,而普遍採用的短竿為2.7米,長竿則以4.5米,但以3.6米最為普遍。筆者建議初入門者購買3.6米竿長的手竿作學習之用。而一支好的手竿,應具備以下條件:幼細而輕、彈性良好、軟硬適中。目前市面上所見的分別有玻璃纖維及炭素纖維所造,價錢由數十至數千不等。玻璃纖維價錢較為便宜,質數一般,反之炭素纖維價錢較貴,質數當然較好。總言而之,竿不但要有柔軟的彈性,還要有一定的強度及節數越少越好。
2. 釣 組
勾;必需是無倒刺的,其功能是加快了解魚,為上魚率高時爭取時間。
八字轉環(拎圈);具有將子線和母線連接及防止兩條釣線互相結纏,為上釣率提供保障。
鉛片座;鉛片座和所加之鉛片,實質是一個鉛墜,它的功能是通過釣線的悠蕩和借用墜的重量,將勾和餌投向預定的水域,透過細而長的子線和釣勾相連接,令鉛墜遠離釣餌,故具有隱蔽性好的持點,降低魚類的警惕和顧慮,可誘魚大膽食餌。
浮標座;具有將母線與浮標相聯接。
太空豆;固定浮標座及鉛片座,防止其上下滑動。
3. 母 線
母線的線徑應是子線的0.8至1倍左右。最大不能超過釣竿所能承受的強度,長度最長不應超過竿長20cm。 首先在線的頂端取母線約7cm折彎,離頂端1cm處打一個八字結,再離頂端3.5cm處再打多一個八字結,之後順序在線上加上兩粒太空豆,之後是浮標座,再上三粒太空豆,鉛片座,加多一粒太空豆,最後便是在尾端結上一只八字轉環(拎圈)。這樣母線便完成。
4. 子 線
子線之線徑比母線細一半、總長45-50cm,兩端各結上魚勾一只,魚勾不可有倒剌,完成後把線對摺,在頂端打一個小結,兩隻魚勾距離為魚勾長度之一倍左右,形成有高底勾之分。最後將釣竿與母線連成一體,裝上浮標後,再加上鉛片,這樣垂釣前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5. 裝 備
竿架;目前常見有兩節和三節式的竿架,均為鋁合金材料制成,攜帶輕便,使用時還可為釣點目標找到測定的依據。使釣竿有了固定的擱置而避免垂釣時由於碰撞而損傷。既可解除手必需離竿時而無處擺放魚竿的煩腦,更可避免長時間握竿的疲勞。
坐椅;避免了長時間站立垂釣的疲勞,因此舒適的感受和椅子有著密切關係。
傘子;用來遮擋陽光,檔雨,可解除中暑、雨淋等惡劣天氣帶來的麻煩。
工具盒;是一個輔助裝備,能將細小而難以尋找的小件和用具收集盒內,打開盒蓋即能一目了然,隨心所欲應用,避免小工具的遺失和損壞。
摟簊 (抄網);網架的質地較輕,直徑不應大於40cm,中魚操作時更有一種輕巧的感覺。
魚網 ;用作安放魚獲,使上釣魚兒有暫養所.
台 灣 釣 法 之 拋、揚 的 動 作 要 領
拋竿在整個垂釣過程中,是始終存在的一個操作環節,能否準確熟練地掌握每一個環節,會直接影響到垂釣的成績,所以拋竿的
掌握,比揚竿更為重要。為了正確地掌握這動作,必須按照規定,認真地進行練習。
拋 竿 要 領
拋竿前,釣者需坐直,如遇大風,可站立拋竿。右手持竿,左手捏鉛片座,竿頭向水,柔柔地把竿向上舉,借助竿長之力,輕輕地把魚餌盪向正前方的釣點,使釣點、線、魚竿成一直線,動作一氣呵成,有一種非常輕鬆自然的感覺。
魚餌的落點必在釣點直徑60cm的範圍內,只有這樣才能把魚誘入釣點。當魚餌墜落時,還應是拋力己經消失,輕輕地落入水中,使
進入釣點的魚群不受驚動。
待浮標將立直時,把浮標以上的母線全部切入水中,順勢把魚竿靠身慢慢拉後約15cm, 等浮標立直後,再送回出去15cm,使浮標與
釣竿保持垂直和一定距離,再放在竿架上。這時手不可離竿,眼不可離標,等待魚訊出現。
(二.) 揚 竿 要 領
將魚竿及時向前向上推出,手臂伸直,釣到大魚時應及時向左右傾斜,使用竿的彈力起到緩衝作用,使魚線發到最大限度的拉力。
當魚竿向上提魚時,不得超過90o直角,否則會令魚竿受損,同時亦不能用力過度,使母線受到不應有的衝激。
揚竿起魚時,應盡量控制魚兒於水面,而且帶引於左方,如發現釣線未必能承受魚兒離水時的重量,應用左手握抄網(摟簊)起魚。
若在起魚過程中魚兒跑掉,應立時把魚竿作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擺動,用意是不會令浮標和魚竿產生碰撞而受損。
揚竿無魚時,魚釣不應露出水面。
(三.) 誘 魚 要 領
誘魚是通過拋竿、揚竿的操作過程來完成,它是垂釣過程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也可說誘魚比釣魚更為重要,只要把魚誘到釣點中
來,才能使魚吃上勾。
在開始時候先用較大而鬆散的魚餌掛於兩隻魚勾上,連續拋上5~10次左右,魚餌入水的位置應在釣點,令散落釣點的魚餌發揮最好
的效果。
視乎不同的場合,對像魚,來決定釣餌的大小,當釣點的魚餌成窩,引入釣點的魚兒便會增加,那樣魚兒爭著吃餌的喜人場面,隨即實現眼前。
台 灣 釣 法 之 浮 標 的 動 作 與 調 整
(一.) 浮 標 的 作 用
浮標的靈敏度,是在於浮標與鉛片配合是否恰當,使釣點水域出現的任何情況及時地在浮標上反影出來,當魚進入釣點水域尋找食物的時候,釣點水域就產生水流。水下的鉛墜受到水流影響,使水面的浮標也就跟著上升。當魚找到魚餌扑向釣餌時,釣點水域即產生自上而下的壓力,使裝有餌料的魚勾向上托起浮標,浮標即時也會向上升,上升中的浮標就會隨即迅速而有力地下沉,這時也是揚竿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以上的整個過程足以說明浮標的作用,要充份地利用浮標,反應正確無誤,關鍵就是如何把它
調整好。
浮 標 的 調 整
調四目釣二目:調四目就是把浮標調整到露出水面四目。釣二目是在魚勾加上魚餌後,浮標露出水面的部分是二目。這樣的調整能使浮標保持一定的靈敏度和定性。
怎樣調四目:調四目首先要注意的一點,是母線+子線的總長,不得超過水深,換句話說是雙勾要離地,在於半水狀態。在開始調整
時,應在鉛片座上多加鉛片,接著拋竿(程序與拋竿要領相同)拋向你理想中的釣點。若是浮標向下沉入水中,說明鉛片過重,可以用剪刀把鉛片一點點地剪去,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一點點地剪。剪去一點,試一下,再剪一點,再試一下,反復剪,反復試,直到浮標露出水面四目為止。這樣就叫調四目。順帶一提是調好四目以後,魚勾的位置仍在半水,而不是在水底。
怎樣釣二目:在調四目的基礎上,於上下勾均加上大小一樣的釣餌,觀察釣餌的重量,如浮標向下沉沒入水中,便把浮標推向竿頭,令浮標以下的釣線總長增加,直至調到浮標浮出水面兩目為止。返覆測試,如測試結果依然相同,則釣二目的浮標調整及水深的測試即告完成。
幾種異常情況的處理:由於氣候及魚性的關係,往往也會出現浮標反應正常,就是釣不到魚;或是反應模糊,釣餌郤在不知不覺中己被魚吃掉。以上情況,前者稱為浮標反應過於靈敏,後者稱為浮標反應過於遲鈍。這些現象統稱為異常現象。
過於靈敏的調整處理:當發現過於敏感的情況時,應及時把釣目增加,改為釣二目半或三目、三目半,甚至釣到四目。如還不能釣到魚時,可在鉛片上再一點一點地加鉛片,把調的目數減少,直到上魚為止。
過於遲鈍的調整處理:方法和上面所講的相反,把釣目減少,即把原來釣二目改為釣一目半或一目,甚至釣水平。亦可一點點地剪掉鉛片,使調的目數增加,達到理想的上魚效果。
按照以上浮標調整的道理,我們可把浮標反應的現象歸納 : 調的目數越少,越遲鈍;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釣的目數越少,越敏感;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同時我們還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水域環境,使用不同的方法垂釣,對浮標進行調整,具體的方法以下幾種 :
調靈-釣靈 調靈-釣鈍 調鈍-釣靈 調鈍-釣鈍。
台 灣 釣 法 之 問 題 精 要
細 線、小勾釣大魚
台灣釣法,最具特點之一是線細、勾小,效果好。使用粗線、大勾釣不到魚,改為細線小勾,返之效果往往好得多。這是我們學台釣的一個主要內容。但是有的釣友擔心細線、勾小,碰到大魚會比較吃虧,甚至認為台釣不適合於釣大魚。這種看法不是完全沒有
根據的。但必須注意一點,在一定的條件下台釣中的細線、小勾既適合釣小魚,也能釣大魚,事實証明確實是這樣。
細線、小勾必須與較軟、強度又較大的魚竿相匹配。使用這樣的魚竿,在較大的魚上釣之後,靠近竿尖部份彎成弓形,隨著魚的重量和掙扎的大小,改變其彎曲的程度,一般變至90o以上,甚至180 o,到緩解魚的衝勁,以柔制剛。如細線、小勾配上又粗、又硬的魚竿,即使上釣的魚不大,也很難避免折釣斷線發生。
細線、釣勾小是相對的,還要隨具體情況的需要而變化,能細則細,該粗的還是要粗一點,不是一概都細的,例如: 釣小的鯽魚,使用0.8號母線,0.4子線便足夠了。如果魚比較大,或者在混養塘裡,有不同的魚種,大小也不一樣,線才用粗一點,母線可以增加到1-2號,甚至3號,子線的號數一般為母線的半就可以了。
細線、小勾與垂釣者的操作水平配合。操作熟練、經驗較多者,線、勾可細一點,線細、勾小要求揚竿不能粗猛,動作量不能過大,魚吃勾時提竿不能超過90o;提竿時魚勾沒有釣上魚,魚勾不應露出水面;上勾的魚大,魚竿要指向前方的水平線保持45o或以上,防止魚掙扎逃走時把魚竿和釣線拉直,形成拔河現象。
重視抄網的使用。提竿後,如果是小魚上釣,可以直接提出水面拉到上岸來,參加釣魚比賽時,不少釣友為了節省時間,常常是這樣做的,除此以外,一般都應使用抄網。如果釣到魚,可將魚頭提出水面,留意魚身仍在水中,竿向左傾斜(對右手握竿者而言),拉至岸邊,左手用抄網抄魚,如果是大魚上釣,則須待魚兒消耗一定體力後才抄上岸。
使用細線、小勾,折勾、斷線的現象是常見的,不足為怪,尤其是在混養魚塘裡垂釣,更容易出現,所以必須充分做好隨時換勾換線的準備。釣前把一副副的子線綁好,對可能要用到的不同型的魚勾配合子線各綁若干副放在勾盒內備用;還要根據竿長和可能需要的不同型號之母線作備分,當然要套上太空豆,浮標座等等,以便隨時更換。折勾斷線時是麻煩事,耽誤時間,但細線、小勾的垂釣效果好,有麻煩也是化算的,尤其以尾數計算成績的比賽,用粗線、大勾往往是不行的。因此,台釣不但要求好的釣魚技術,也要做好準備工夫,更要對換線、換勾做到很熟練,令熟而生巧,爭取時間
台 灣 釣 法 之 動 作 技 術
台灣釣法在拋竿把釣餌投入水中之後,接著是有一連串的動作。一般的做法是在釣餌、線、浮標落水後住下沈,先稍微上下震動竿尖,使部分母線沉入水中,再將竿身放在竿架的前叉上,等浮標將要立穩時,把竿尖壓入水中,令浮標以上的母線全部壓入水中,順勢把魚竿靠身拉回10-15cm左右,稍等浮標下沉立穩後,再向前推送約10-15cm,最後,把魚竿放在竿加上,保持竿尖入水,手不離竿。
這個連串動作,由釣者根據實際情況而具體掌握。一般拋竿情況正常,釣餌投到正前方較遠的位置,具體就按上述步驟要求進行。
如果拋竿動作掌握得不好,或者遇到逆風等原因,不能正常地把釣餌投出去,釣餌入水比較近,浮標以上的一段母線較鬆,拉不直,如不起竿重投的話,壓線和拉線就要竿頭提高一些,竿尖入水就要深一些才能奏效。但筆者建議還是重拋的好了。在這動作中,亦可表現出母線的切水性也是很重要,購買時也要留意。其實為何要做此一連串的動作呢? 筆者具體分折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被風的影響減到最低。有些人說,台釣不抗風,在風大時不能使用。這根據是不充分的。由於調標後,浮標的浮力與魚勾、鉛墜、魚餌的重量相等,魚勾和魚餌接地很輕,有些人認為在有風的情況下,魚勾、鉛墜、浮標容易隨標移。其實,全部母線連同竿尖都沉入水中,只有兩目很細的標尾露出水面,風的影響是很少的,只要塘裡的水不流動,魚勾、鉛墜、浮標就不容易標移。如把標調鈍或鈍一點,那就更不容易漂移了!
使竿、線、標、墜、勾保持在正前的一個重直面上,並減少了母線對浮標以下的一段的水線牽制,令標、線、墜、勾成一條直線垂直於地面,由竿尖到標座的一段母線較鬆,揚竿時及時把竿向前推出,隨即向上舉起,竿、線、標、墜、勾都在一個垂直面上移動,勾和墜也近乎沿著一條直線般帶魚往上提,這樣,上魚的效果就會好一些。
通過這連串動作,能進得釣點定位,使釣餌大致不差地落在預定的釣點上,利於誘魚聚集,提高上魚率。所以這動作也要考慮釣點定位的需要。
台 灣 釣 法 之 調 標 法 (探索編)
“調四目,釣二目”,是台灣釣法在正常情況下的浮標調整方法之一,而在不正常的情況下,比如天氣變化,魚性反常,又怎樣決定調和釣之目數呢? 共有兩種調整方法,即;過於靈敏調整法和過於遲鈍調整法。 記住,台灣釣法是千變萬化,當中含有很高的智慧和技巧,不容小觀!
例如魚兒靠近魚餌,有時會將魚餌移位,浮標就會左右擺動,這是魚將魚餌吸在咀唇外面往上頂,這時的浮標大都因為靈敏性過強,穩定性較差,要增加它的穩定性,由過於靈敏改成遲鈍或過於遲鈍,可將原來的釣二目改成釣二目半或釣三目、三目半甚至四目; 或者增加鉛片重量,把調整的目數減少,直至上魚為止。
又如,由於魚的胃口不好,或是魚餌不合吃,魚兒吃食的訊號便很輕,魚餌被吃掉了的反應也很微,甚至沒反應,釣者不易察覺,這叫過於遲鈍。解決的辦法是;垂釣時要減少目數,或調整時減輕鉛片,增加目數。把原來的釣二目改成一目半、一目甚至釣平水;或者一點一點地剪去鉛片,使調整的目數增加,提高浮標之靈敏度,直到上魚為止。這是由過於遲鈍改為過於靈敏。
根據上述浮標的調整,可以出如下幾點結論;
調整時,水面上的目數越多越靈敏,目數越少越遲鈍。
垂釣時,水面上的目數越多越遲鈍,目數越少越靈敏。
越遲鈍,浮標反應不明顯,但穩定性好。
越靈敏,浮標反應很明顯,但穩定性差。
由於天氣、氣溫、魚性及水質的不同,浮標的調整便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不斷改變調整方法,以適應各種變化,具體可歸納為下列四種:
調靈敏,釣遲鈍.; 2.) 調遲鈍,釣靈敏.
3.) 調靈敏,釣靈敏.; 4.) 調遲鈍,釣遲鈍.;
這四種調整方法,由篇幅關系,只能作如下簡單介紹;
第一種 <調靈敏,釣遲鈍> 調整時,水上浮標保持在四目以上;垂釣時,水上的浮標要保持二目以上。
第二種 <調遲鈍,釣靈敏> 調整時,水上浮標保持在四目以下;垂釣時,水上的浮標要保持二目以下。
第三種 <調靈敏,釣靈敏> 調整時,水上浮標保持在四目以上;垂釣時,水上的浮標要保持二目以下。
第四種 <調遲鈍,釣遲鈍> 調整時,水上浮標保持在四目以下;垂釣時,水上的浮標要保持二目以上。
在垂釣實踐中,究竟採用哪一種調整法,則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否則,以上四種變化哪怕背得滾瓜爛熱也亳無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