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竿垂钓的,中鱼时,必须及时快速地挥臂扬竿,以便在鱼竿的带动下、鱼线的牵拉下,确保钩尖直至倒刺穿透鱼的中钩部位而将其扎深扎牢。海竿有自己区别于手竿之明显的“大水面、远距离、钓大鱼”的突出特点。

  但我们在水边却看到,几乎所有的钓鱼人在鱼中钩后,都是向身后大力挥一下(有的两三下不止)鱼竿,然后再摇轮收放线进行遛鱼。有的人在遛鱼过程中也是不断的来几下,唯恐钩未扎牢。那末,使用海竿垂钓,到底是否必须扬竿刺鱼呢?身边的钓友争论激烈,但意见不一。我以为,是否需要扬竿刺鱼,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即“六看”:

  1、看竿身之状态。

  海竿中鱼时,是先闻其声,再见竿形。声音之大与小,取决于鱼的动作的大与小、快与慢,也取决于鱼铃本身既定的发音限度,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而竿身的形体语言,却足以道出水中的一切秘密。鱼竿既是钓鱼的工具,也是“消息树”、传感器、度量衡。通过竿身的不同变化,钓鱼人就可以读出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小鱼拉竿频点头,大鱼拉竿起又伏。所以,竿身的形体语言,是钓鱼人此后采取一系列对策的第一和基本依据,它给我们传递的第一信息,就是中钩之鱼个体的大小情况,这也是钓者在兴奋中立即就想知道的最重要的东西。

  以3.6米中硬调海竿为例,一般而言,竿尖第一二节颤动的,鲫鱼为200克左右,草鱼为300克左右,鲤鱼为500克左右。钓点距离达80米以上时,鲫鱼大于400克,草鱼大于600克,鲤鱼大于800克。竿尖三四节抖动的,鲫鱼大于500克,草鱼大于1000克,鲤鱼大于1500克。竿身弯腰并大起大伏的,鲫鱼大于1000克,草鱼大于2000克,鲤鱼大于3000克。竿身几乎处于倒伏状态,竿、线与钓点几乎成一直线状态的,鲫鱼很难一见,草鱼大于4000克但还有其它表现,鲤鱼大于5000克。竿身的实际表现,还与鱼种的特点、水的深度、架竿的姿态及角度、钓点距离的远近、风线的长短、铅坠的重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竿尖一二节颤动的,应挥竿刺鱼,但力量不要太大、太猛,以防拉豁鱼嘴。竿尖三四节抖动的,若是鲫鱼和鲤鱼,在抓竿后只要向后轻带一下即可;若是草鱼,唇厚且较硬,可用力挥竿。竿身大弯腰或倒伏状态时,鱼自身重量加上水的阻力已经很大,不用大力挥竿,在轻拉慢拽中,鱼钩早已扎到深处。

  2、看鱼体之大小。

  既,由鱼的自身重量来决定是否挥竿刺鱼。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的鱼都能通过竿身的状态而做出准确得判断。老奸巨滑者、尚未感到疼痛者,并不会在中钩时立即就做出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常态。竿尖的微微颤动,本应是小鱼上钩的征兆,却往往就是大鱼上钩的现象并不稀罕。老到的钓手,只要抓起鱼竿,根据竿线绷紧的程度和鱼游动的速度、逃窜的力度,仅仅通过手感,就会有八九分的认识,是大是小,心知肚明。小鱼拉线快又急,大鱼拉线沉而稳。小而轻的鱼上钩,适度扬竿就可刺透,大而重的鱼根本不用挥竿刺鱼。

  3、看鱼种之类别。

  鱼种不同,其力量、速度和逃脱的方式也不相同,而且不能以鱼体大小与力量大小一概相提并论。鲤鱼中钩后,一开始就拼命挣脱,外窜、横移、打桩、闷线等等一招接一招地连续使用,把它拉到岸边,就是胜利,刺不刺鱼并不重要,仅靠它不间断的挣脱的力量,鱼钩早已扎进深处。草鱼中钩后一般并不极力挣脱,或许是其唇硬还未感到疼痛的缘故,他竟是表现为顺线慢慢跟来,很好收线,但到了近岸处或听到人声、见到人影时,便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拼命外窜,力量、速度惊人,如事先未做好调松曳力之充分的放线准备,必然线断、钩折,不较量几个回合肯定不行,直至无力时才肯就范。而且,其唇厚而硬,不用力刺鱼是不放心的,只要钩硬、线粗,大力挥竿也无妨。鲶鱼、狗鱼、黑鱼等肉食性鱼类身强体壮,就是个体小些的鱼,也是力量大而猛,中钩后,多是“玩命”,不必担心钩扎的不牢靠。

  4、看钓饵之软硬。

  不同硬度的钓饵会对鱼钩刺鱼产生直接的明显的影响。软钓饵易于刺鱼,硬钓饵会妨碍刺鱼,颗粒状钓饵对刺鱼影响最大。此外,钓饵穿钩的方法和穿钩的部位也会影响刺鱼的效果。在钓饵穿钩时,苞米粒要在钩条上拧几下,将钩眼弄松了以后再放在钩的倒刺位置,否则,不仅钩尖难以扎透鱼唇,很可能在苞米粒的支撑下,连扎都扎不上。钓肉食性鱼类使用的瘦肉干,要挂在鱼钩的弯脖处,对于肉食性鱼类而言,露不露钩尖都无所谓,但若将肉干挂在钩尖部位,就可能妨碍钩尖快速刺鱼。另外,许多钓饵在水下泡得时间一长,其形态和软硬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苞米粒中的淀粉就会产生硬化现象。为万一起见,钓饵为颗粒、肉干、草捆的,都应分门别类、力度适中地挥竿刺鱼。

  5、看钓线之状况。钓线有其固定的服务年限,使用得当与否,便会决定能否延长或缩小其服务寿命。经常扬竿大力刺鱼,就会损伤钓线,大大减少其使用年限。扬竿刺鱼时,不仅要看鱼的种类和大小,还要看主线的弹性和强度、脑线的粗细和拉力、钓线当前的实际状况。如是新线、粗线,可以毫无顾虑地扬竿刺鱼,细线或已经使用多年的老线,要慎重举措。仅仅为挥竿刺鱼而拉断钓线、跑掉大鱼,得不偿失。

  6、看钓组之情况。鱼钩细而小,其钩口也小,钩条如刀,就有可能只是扎在大鱼的鱼唇或口腔的表皮上,不深不牢,此时扬竿刺鱼,极有可能把鱼钩拉出。即使不能把鱼钩拉出来,而是经这一拉把鱼钩扎深了一些,也可能又同时把鱼钩也拉直了,给以后的遛鱼过程埋下隐患。所以,与中钩之鱼相比,小钩细钩,尽量不要扬竿刺鱼,只要手持鱼竿、带紧鱼线、耐心遛鱼即可。大钩、粗钩,相对较钝但钩身的强度高,要适时扬竿刺鱼。

  扬竿刺鱼时,有一些错误的做法需要抛弃。

  一是用力过猛。不注重冷静地分析具体情况,不管什么状况,一概大力扬竿,致使一下便拉脱(或拉断钩、线)跑鱼的情况屡屡发生。 

  二是多次扬竿刺鱼。在遛鱼的整个过程中,每摇轮紧一段钓线,就大力扬竿刺鱼一下,结果是,情况好的,到岸之鱼的中钩处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豁口,鱼钩都已松动,不敢想象如果再有几个遛鱼来回以后的结果,而那些遛到半途就莫名奇妙地跑掉了的大家伙,当局者可能还未找到跑鱼的真正原因。

  三是遛鱼遛到近岸时还在扬竿刺鱼。近岸之鱼已是强弩之末,体力殆尽,难以逃脱,已到了收获的阶段。但不利的是,经过这一阶段多次反复的较劲,钩、线的强度可能也达到极限,不堪再战的重负;鱼钩可能已被拉直,用力大了,鱼钩就会被拉出;或者是钩眼已被拉大拉长,随时都有彻底豁开的可能;鱼钩本就没有扎入上下两唇厚实且结实的地方,现在已经即将豁钩等等。

  有的钓友此时却更加担心鱼钩扎的是否牢靠这一问题,唯恐“煮熟的鸭子”飞了。心理上的顾虑,必然在行动上极端地表现为下意识地继续扬竿刺鱼。在人的惊扰和鱼钩再次附加的疼痛的刺激下,大鱼必定孤注一掷向外逃窜,人的拉力加上鱼游动方向的反力作用,线断、钩折、嘴豁成为必然,使到手之鱼失之交臂。

  总之,是否扬竿刺鱼,要综合分析,准确判断,全面考虑,恰当应对。在垂钓实践中,能否扬竿,是否扬竿,何时扬竿,多远扬竿,扬竿的角度、力度、幅度、速度,是丰富经验的积累和高超技术的体现。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