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钓饵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天南地北的习俗不同,钓友们各有各的爱好和密方,只要掌握了钓组的自作和应注意的事项,钓饵还是随各人自定为好,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还是有几点应该注意的有必要强调一下。
(一)、钓饵的酸臭要适度
大家都认为钓鲢用酸饵,钓鳙用臭饵,还有人说,越酸越臭越好。
我的看法是,不能一概而论,钓场气候、时间不同,鲢鳙摄食的口味爱好是不同的,这一点本人深有体会,去年夏天有一次,我在一小型水库钓鲢,上午钓的很好,连上了五六条,最小的都在三斤以上,中午以后就风平浪静了,一连两个小时没有鱼讯,中午是钓鲢的黄金时节,为什么鱼儿不吃食呢?想来想去才想到,可能是由于天气太热,饵料过分发酵,酸味变浓了,就分了一部分酸饵出来,掺一些没有自作的干米糠,果然不出所料,抛饵 不到十分钟,就又开始上鱼。还有一次,在另外一个饲养鱼塘,别人连连上鱼,我的浮标确没有一点反应,只好去请教别人,一看他用的是没有通过发酵的米糠,饵中透出一种米糠的纯香,他告诉我,这塘的老板经常喂米糠,我回到钓位一试,果然开始上鱼了,所以说鲢鱼除了爱酸也爱香。
(二)、钓饵的软硬要适度
大家在合饵时都知道,水加的多就软,水加的少就硬,但在合鲢鳙饵时,千万要掌握好水的比例,手杆钓鱼时要求软一点,这样雾化较快,但鲢鳙饵如果软到这种程度,就根本无法抛出去,稍硬一点抛到水中又会久久不化,只有将饵合的很干才行,因为较干的钓饵入水后,由于表层的米糠或其它饵料吸水后体积膨胀,表层膨胀后,势必和还没有来得及吸水的内层分离,然后慢慢脱落和雾化,使钓点形成一团诱鱼雾区。而那种已经合了较多水的饵,入水后不再吸水,只能靠表层慢慢的溶化而形成雾区,相对来说效果就差的多啦。
(三)、垂钓的深度要适当
一般钓鲢的理想深度是七八十公分,可是也不能一概而论,鲢鱼也经常在不同的时段和气候条件下,在不同的水层觅食,本人曾经在上层不吃钩的情况下,慢慢向下找,直到四米多深才开始上鱼,所以说在没有鱼讯的情况下,要主动寻找鱼层,不要死守在一个深度。
五、气候对钓鲢的影响。
(一)、气温
鲢鱼喜高温,它最适宜的温度是22-32度,在这样的水温下,钓鲢如果方法和钓饵对路,定会大获丰收,如果水温低于20度时,鲢鱼咬钩率明显降低,水温在17度以下,鲢鱼一般就不咬钩了,但由于鲢鱼是滤食性鱼娄,用易于雾化的,鲢鱼对口的饵料,在鲢鱼密集的地方,较低的水温下,也有可能钓到鲢鱼,所以说水温是钓鲢成功与否的前提。
盛夏是钓鲢的黄金季节,初夏或秋天水面温度高于水底时,鲢鱼会趋温游到上层来活动,如果水温在17度左右时,它有可能咬钩,但咬钩的力量很轻,浮钓时浮标晃动信号微弱,这与夏天鲢鱼咬钩不同,夏天它往往表现为拉黑标。
炎热的夏天,许多钓友都认为,神仙难钓午时鱼,喜欢钓早晚,中午休息,其实这时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不过这时要比早晚钓深一点。
喜欢夜钓的朋友千万不要放弃盛夏的夜晚,晚上夜深人静,也是钓鲢大好时光,晚上钓鲢不用看标,只要杆动就肯定中鱼。
(二)、气压
鲢鱼不怕热,就怕天气闷,闷就是气压低气,压低会导致水中缺氧,这种天气人都会感觉到不好过,鱼就更不咬钩了。就是耐缺氧的底层鱼同样不咬钓。
水中的氧,大部分是靠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小部分是靠从空气中溶解,所以无风的早晨,水中氧气最不充足,这时垂钓定无收获。
夏天的中午,由于光合作用充分,如果再加上有风,水中溶氧充足,这时是钓鲢大好时光。
有时,垂钓时,上鱼情况不错,在场地和饵料都无变化的情况下,鱼忽然不咬钩了,钓手们大都会从多方面去找原因,但往往忽略了天气变化的原因,雷雨前,有明显的湿闷,有时人尚未查觉,而鱼已经感觉到了,遇上这种情况最好收杆回家。
最后是鲢鱼上钩不要高兴太早,因为鲢鱼口大、唇薄、肉少、膜多,所以很难钓牢。特别是鲢鳙反应慢,上钩后有时的第一感觉是好似挂底,用力后拖时,又好像拉塑料袋或树枝,不颤也不游动,完全不象中鱼,等你把它拉近,它才会忽然发力,如果你事先没有准备,往往会断线跑鱼。
所以要使钓到的鱼顺利上岸,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不能硬拉,以防豁咀。二不能松线,以防脱钩。三不能性急,以防断线。只能因势利导,谨慎溜渔。最好事先就将卸力装置调整好,以便在鱼忽然发力时能够自动放线。鱼翻白后用抄网抄鱼时千万不能把抄网端出水面,只能慢慢将抄网在水中移到岸边后斜拽上来。否则可能由于抄网不堪重负,而使眼看到手的鱼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