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问:在选钓位的问题上,有“草角银边金中央”的提法,应如何理解?

 “草角银边金中央”这条渔谚并不多见,我觉得它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把钓场的中央和边角“草”在处冠以金银草这里与金银并列,显然是表示低廉之意,这种带价值等级的称呼,甚是不妥。它忽略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气候”,也可说成温度,例如在春秋季节,岸边水温高,鱼儿会趋温游到那里去,这时的岸边就成为选钓位的最佳地点,冠以金银当在理中。这时水的中央,一般来说因水深太阳晒不透,温度自然低于边浅处,鱼儿避低温就会离开深水区,此时的中央,称作“草”钓点倒也合适,这就与上面这条渔谚完全成了相反的情景。如果到了炎热的夏天,用这条渔谚作为选钓点的依据则甚为合理,因为夏天的边浅处,水温偏高,鱼儿不适,自然会游到深水区去避暑,这时选深水区作钓点是合理的,渔谚中也有“夏钓深”之说。在这里所指的“深”,绝不是那些山塘水库数十米深的极深层,在这些深冷区,一般是存不住鱼的,这里所指的“深”,是在每个钓场中的一般都会有深浅之分,在夏天垂钓,下竿于每个水域的深处,比较合理。
 当然,选钓位虽有些基本法则,但在众多的水域中,总存在千差万别,所以一定要从当时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拘泥于一法,要善于随机应变,这当然要靠丰富的经验。
 关于选钓位,换一种说法,也可称作“找鱼”。那么鱼在什么地方?鱼儿又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呢?一般来说,鱼儿是受水温、食物和水中含氧(应包括整个水的质量)
这三个条件的制约,当然,首位的还是水温和氧这样与鱼儿生命攸关的问题。选钓位就应根据这三者联系起来考虑,而这三者既是相依相靠,又相互制约,如有时应首先按水温来选择,例如在冬季或水温极低的深水层,无论水中食物和氧多么充足,也招不来鱼。又如夏天,天气十分闷,水中严重缺氧,这时即使水温合适,钓手用的饵料再好,鱼儿也不会张嘴。由此可见,选钓位应将这三者联系起来分析。
按这个观点去分析渔谚,就会发现有不少好的渔谚,它们用词精炼,叙事准确,如讲季节如何施钓的有“春钓滩,夏钓潭……”这句话内,既有“春”“夏”季节的前提,又有“滩”“潭”等具体地点。还有“春秋钓北夏钓南”,也是既有季节,又有垂钓方位。还有些遇到特殊情况提出的谚语,如“鱼浮头,不咬钩”,说明水中缺氧,这时鱼儿只顾命,不会摄食,就是将钓饵送到浮鱼的嘴边,它也会躲着游开。还有“风雨前不下钩,风雨过后大丰收”,风雨前气压低,水中缺氧,鱼不进食。风雨后,水面经风浪的搅拌,水也活了,空气中的部分氧被溶解于水中,鱼儿也活跃起来,它的食欲大振,这对钓手来说,预示着丰收在望。还有就地理位置提出的渔谚:“长坑钓腰,方坑钓角”,长坑之腰,鱼儿洄游必经之道;方坑之角,易于聚集各种杂物,而后孳生出水下微生物,这些都是鱼儿的美食,它自然会前往觅食。当然,任何塘岸夹角之处,都有这样的功能。还有“增氧机响得欢,鱼儿爱往跟前钻”,开动增氧机,搅活一池静水,又将空气中的氧带入水中,流水和氧,正是鱼之所需,因此增氧机周围都是好钓点。
渔谚,是经过众多钓友长期的实践,将垂钓中的经验体会,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来,这当然是钓坛宝贵的经验财富。但也要看到,有些谚语只就直观现象予以表述,将一些构成现象的主要外因,或者叫客观条件省略之后,就显得不准确了。前面已提到一些,还有如“早钓东,晚钓西”,它是教钓友躲着太阳下钩,此话用于夏季,正合时机,如果是春秋季节,鱼儿正要追温逐热,而此谚正是要背阳施钓,岂不是躲着鱼儿下钩!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