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认识两个“特征”
“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一“屯”集中出现在悬坠钓钓鲫之时,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我们首先了解悬坠钓钓系和鱼吸饵二者的特殊点。
1、悬坠钓钓系的结构特征及其力学特性
悬坠钓钓系与其它钓法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独有的两条长子线钩饵。故双长子线钓饵是悬坠钓钓系的结构特征。
结构决定性质。长子线属柔性体,其力学特性只传递纵向拉力,非纵向拉力只能使其弯曲变形。例如,子线下垂时,只有方向向下的吸饵力(或有向下的部分),才是纵向拉力,才能被子线传递到到坠。主线亦然。因此,首先判明主、子线一端的作用力,是否为纵向拉力,就成了悬坠钓受力分析的一个特点。
主线、双长子线同系于连接环的下端0点上,另一端各连漂坠钩饵。当主线方向和双子线方向都有共点力作用于0点时,0点上是三力共点关系,是反映钓系各元件受力最全面的共点。这是悬坠钓钓系的又一力学特点。
2、鲫鱼的吸饵特征及其力学特性
底钓是悬坠钓的基本钓法,故本文以鲫鱼吸食底饵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常用“在一定距离上低首翘尾对准钩饵猛地一吸”来描述鲫鱼吸食底饵时的特征。其力学特征是:吸饵力方向斜上,作用时间短暂,被吸饵在进入鱼口前有一定的运动空间。
二、悬坠钓子线为何细长?
从受力上讲,鱼标出现下屯,一定是受到了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时间极短、数值较大的力),受其支配经历了一个先是向下的急加速、后是一个急减速的运动过程。无疑这个拉力的初始来源,是钓系之外的鱼吸饵力。在由吸饵力到作用力于漂的力的传递、转化过程中,从钩饵到主坠是第一关。下面我们看看吸饵力是怎样被传递到坠的。
1、从传递过程看子线的作用
如图1所示,当鲫鱼从斜上方的一定距离上吸食A点上的底饵时,立即在A点和鱼口之间形成一个负压通道。被吸钩饵在负压水流的裹携下,自A向鱼口方向加速运动,作用于钩饵上的吸饵力F向向斜上,它对下垂子线来说是个非纵向拉力,故它不能被长子线传递到坠下的O点,只能使子线弯曲,如图1中虚线所示。这就形成了饵动坠(漂)不动的局面,此是长子线在钩饵与坠之间就像一堵“隔力墙”。然而被吸钩饵却籍此在不受漂坠牵扯的情况下充分地加速,随着钩饵运动速度的增大,钩饵所具有的动量(动量=质量×速度)也迅速增大。显然这是下屯在钓系内的动力之源。
当钩饵运动到鱼口中的B点时,弯曲子线经鱼口上吻的C点支撑,突然被折向拉直。此时钩饵上的吸饵力,对长子线来说变为了纵向拉力,故它立即被传递到O点,形成共点力H,其方向斜下即拉直了线OC段的方向。H的向下分力P对主线而言是个纵向拉力,故它带动坠、漂向下运动,鱼漂的下屯由此开始。
由上述分析可见,长子线在以上过程中先后起到了“隔力墙”和传递吸饵力两种作用。显然,在鱼吸饵力相同的情况下,隔力效果越好钩饵获得的动量越大;传递中的损耗越小H越大;H的方向越向下P就越大,下屯就越显著,钓系就越灵敏。
2、悬坠钓子线为何细长?
隔力效果取决于子线的柔性,而柔性则受长度、直径、材质的影响。子线越是细、长、软,则柔性越好,隔力效果越佳。
传递损耗主要来自水对运动子线的阻力,显然是子线细为好。
H的方向取决于拉直子线O、C的方向,而O、C的方向与鱼的吸饵位置和子线长度相关,由图1可见,子线越长O、C越向下,P越大。因此子线长了好。
综上所述,悬坠钓子线细长的科学之处,在于它能提高下屯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