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鱼竿能钓鱼吗?

偶然兴起,想去钓鱼,但鱼具不全,常引为憾事。提起鱼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鱼竿,认为没有鱼竿,根本谈不上钓鱼。其实,没有鱼竿照样可以钓鱼。这种钓法称为"手线钓鱼"。殊不知人类在生产活动中(钓鱼在其早期意义上纯粹属于生产活动),各种工具都是手的延长。鱼竿也是手的延长,实在无竿,只有用手。

其方法是:将鱼线缠在线板上。线板可用小木片、小塑料片代替,有时甚至可以用硬纸片代替。线头以铅坠为砣。无铅坠时,亦可用螺帽之类的物体代替,甚至可以用石块代替。坠子的后面系2一3枚钩。这样就可以出门钓鱼了,委实简单。钓鱼前,取蚯蚓、青虫等为饵,装在钩上,然后将鱼线放出一截,顺时钟方向在手中打转,转到适当速度和适当部位时,猛然抛线。抛线当然有个熟练的过程,但并非十分困难,即令是生手,练几次也可以掌握。

抛线后,再将线往回绕,直至将线绷紧就行。这时,完全凭手感判断是否有鱼咬钩。这看来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其实又是它优于其他钓法的地方,因为手感较之浮漂.星漂、竿梢、小铃等更为敏感。当感到有什么东西在拽线时就要注意。一般来说,一下一下颤动的拽线手感并不是鱼,或者即使是鱼也还没有吞钩。只有出现连续颤动的拽线手感,便可拉线,往往可以获鱼。

2.没有钓线怎么垂钓?

垂钓时发现忘了带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钓线。你可将带着揩手用或垫膝头用的毛巾,找出毛巾线头,抽出一长截,套在树枝上,使之成为等长的两段。用牙咬住线头的一端,用双手掌向一个方向搓动另一段线头,搓得它有点发紧,然后将搓的这线头咬在口里,将原来咬在口里的另一线头在手中朝相反的方向搓动,搓得与前一根差不多紧,再将套在树枝上的线拉断,这样变成的两根线会自动旋转,组合成一根较粗的线。假如你认为这根线的强度不够,可以按上述方法再搓一根,将这两根用同样的方法合搓成一根铰粗的,直至你认为满意为止。这种用毛巾线临时搓成的钓线,强度一般是不太够的,大鱼很难钓上来,但二、三两左右的小鱼则毫无问题。

如果想钓大鱼怎么办?那就请破坏一只袜予,办法与上面讲的完全一样。目前袜子大都是非棉制品,强度较大,可以钓到较大的鱼。

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认真的鱼迷理应带足几副钓线,线、钩、坠、浮漂都应配套试好,以备垂钓时酌情选择使用。

3.忘了带钓饵怎么办?

两人相约垂钓,互相以为对方带了饵料,结果都没有带,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或在水边不慎将鱼饵落入水中,毫无捞回的可能。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应捉虾。办法是用草帽在水边兜小米虾。这类小米虾在水域旁是常见的。有了几只米虾,以虾作饵垂钓。钓得一两条鱼,无论大小,用鱼钩穿入鱼眼珠内(不露尖),这更是上等的钓饵。而且一个鱼眼珠往往不止钓一条鱼。

如果水域内的鱼对虾这类"亮"食没有兴趣,可以改用炸锰、青虫之类作饵;如发现有上层鱼类活动(如链鱼、鲸鱼等),则可以用嫩青草钓"踩水" (即浮漂与钩饵的距离在30公分左右,视气温、水色而适当缩短或加长)。所以鱼迷们常说:"无饵不要怕,有的是办法。"的确,饵料是极多的,香烟盒的锡箔纸、口香糖、牛粪内的硬结块、死家禽的内脏、桑棋等都可以充作饵料,这些不得已而采用的饵料,有时比精心准备的饵料效果还好。

4.忘了带鱼篓怎么办?

外出垂钓,忘了带鱼篓怎么办?用一根细绳,一头系住又细又硬的树枝尾部,另一头系住一截较粗的树枝的腰部。起鱼后,用细树枝从鱼腮中穿进,从鱼口中穿出,将鱼和绳置于水中,再将细树枝插在水边泥中。一根细绳可以穿一大串鱼,不比鱼篓差多少。这种穿鱼的办法,鱼的保鲜存活率自然比鱼篓略差点。

有一点要注意,用这种办法穿鱼,放置在水中时,要看看水边泥岸沿有无缮鱼洞,若不小心,所钓的鱼往往成为缮鱼的佳肴,令垂钓者空欢喜一场。

带点细绳在身上,应是垂钓者的一种习惯。

5.没有铅坠怎么办?

垂钓时发现忘了带铅坠,或钩线上的铅坠过轻,但手头又没有备用的铅坠怎么办呢?

可以寻得中部有凹陷处的小石块,系在钩上10公分左右处;亦可以扯下衣服的纽扣,穿在钩上10公分左右处。

假如你帽上.胸前有纪念章,也可以取下来使用。只是要注意,这类代用品往往不具备铅坠的圆滑,所以要系在脑线以上或鱼钩下方为好,避免影响鱼儿吞钩。

6.没有浮漂怎么垂钓?

浮漂在垂钓中失落是常见的事,假如没有带备用的怎么办呢?

一切具有浮力的东西都可在急需时作为浮漂的代用品。例如,可以截取一小段树枝,或削一小块木片、竹片,或取一小块泡沫塑料,或将几根火柴系在一起,甚至可以将装饵料的塑料袋吹气,扎紧下端,都能使用,只是因浮力的改变而应适当调整由钩;饵、坠组合起来的浮力,使之适应,以利观察浮物的变化。

假如连这些代甩品也找不到,那就只有靠手感钓鱼了。手感垂钓是一种新的经验和感受,既使有浮漂,也不妨取下浮漂试一试。先试有竿手感,后试无竿手感,乐趣真不小。

7.上了钩的鱼为何中途脱钩?

上了钩的鱼中途脱逃,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而且这不仅是一条鱼的问题,甚至还会影响一群鱼。中途脱钩不外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提竿太早,只钩住鱼唇表面的一层皮。这里涉及到提钩时机的掌握。鱼在顶漂时,也就是说漂正在明显上升时提华,一般不会出现提竿太早的现象,因为这时由手到竿,由竿到漂到钩的过程,刚好与鱼吞食入口时同步,如果鱼顶漂至停顿状态提竿,则因提竿过程延误的时间与鱼吐钩的时间相吻合,容易出现中途脱钩。这个问题,本书将有专节论述。经验证明,没有不碰到中途脱钩的鱼翁。

第二,是否蚯蚓太粗、面食太硬、钩尖太钝,这时需要作适当调整。

第三,是否误用了无倒刺的鱼钩?

第四,是否缚钩的结头在钩侧或钓背,钩到鱼后,鱼钩被鱼拉得向外倾斜,造成脱钩。力点应在钩柄内侧。

以上四点中,最容易让垂钓者忽视的是第四点。这时,只有重新系线,别无他法。

8.小鱼闹窝怎么办,

小鱼闹窝是一个困扰垂钓者的大问题。举凡小鱼闹窝,皆见饵钩入水后浮漂便不停抖动,或平或沉,被称之为"神经病",这样,不仅耗费饵科多,特别是耗费钓饵,尤其是让垂钓者消耗精力,极易疲劳,兴趣全消,情绪完全被破坏了。

如何防止小鱼闹窝呢?依据不同的水域、钓位,根据本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逐一试验,看哪种方法有效。

第一,不要认为小鱼闹窝一定是坏情况,在大面积水域,小鱼闹窝有时是出现大鱼的前兆,因为这些闹窝的小鱼本身就是大鱼觅食的目标;容易将大鱼招引拢来。若发现一群小鱼分成"八"字形飞快地向两个方向逃遁,则肯定是大鱼光临,应作好钓大鱼的准备。有了这种认识,使不再过分为小鱼闹窝而苦恼,不至于兴致全消从而失去其他的上鱼机会。

第二,小鱼闹窝时,可以改用小钩,以蚯蚓为饵将撒饵面积内的大部分小鱼钓上岸。当然,这些闹窝的小鱼也并不是容易钓获的,诀窍是在装钩和提竿上。装钩时,仅用半截蚯蚓,全部穿进钩内,露出钩尖,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回推,利用倒钩将虹蛹挂住,形成虽露钩但钩尖又被虹蛹从四周遮挡的状态,另外,浮漂上下抖动时不提竿,下沉时(有小鱼拉钩的手感,迅速提华,这样容易将鱼钓起来。在一个窝内闹窝的小鱼,有时仅那么十来条,钓光以后也就安静了。

第三,将小鱼闹得欢的窝"冷"一阵,不去理会,在3米以外的地方找点垂钓。但注意,既然该水域有小鱼闹窝,其他钓点也很难避免,所以事先不用打窝。

第四,尽量不用蚯蚓为钓饵,而改用面团,并且要大一些的面团。面团应稍干稍硬,指头大小。

第五,在粘饵中加一点中药山奈,但注意不要加阿魏,因为阿魏不仅驱不走小鱼,反而能招引更多的小鱼。撒几粒氯霉素有驱小鱼的奇效。

9,如何选择钓位及窝点?

钓位及撤窝地点的选择,是垂钓的重要环节。地点选择不当,则容易造成全天失败,尽管有"一日三迁"说法,但终究费时耗料费力,而且"迁"起来是十分麻烦的。生手迁移钓位,容易搞得十分狼狈,不是掉东西,就是疲于奔命。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一概否定转移钓位。但若撤窝地点选择正确,则可减少"迁"次数,节省体力、饵料,大大提高获鱼率。怎样选择窝点呢?一般来说,下列地点的成功率较高

养殖鱼塘的养殖下饵处,

养殖珍珠贝的空挡处,

沿岸桑树、果树、柞蚕树下,

长形养殖鱼塘的长边中间处,

方形养殖鱼塘拐角处,

自然长沟水域的沟尖、弯曲、狭窄处,

有电缆横跨的水域的电缆下,

群鸭游戏的水域旁,

淘米洗菜的码头旁,

烈日当空的村荫下,

落日余晖的明亮处!

水泵房附近的落水处!

桥下流水的泅流处,

水草浮萍的间隙处…

掌握这些规律后,来到水域旁便要花点时间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不要“一见水,腿就软",不要匆忙落座,匆忙撤窝,最好还应找熟悉水域情况的人了解和打听一下。

另外还有一个应适当掌握的诀窍,小塘坐旧位(指别人钓过鱼的地方。这种地方很容易发现,例如有砖座,有脚踩结的泥地等),大水域(如湖泊、水库笔)坐新位,即找没有人钓过鱼的地方,因为大水域的鱼的密度相对小一些,老地方因做过窝,或是小鱼闹残了窝,或是别人曾下边曲酒量过重的饵料,使那个地方已经臭窝。凡这种"臭窝》“三、五天之后才能恢复原状。恢复后的"臭窝”有人称之为"醒窝",由于难以断定这里是否

"醒"了,所以还是尽量开辟新钓位为好。同时,开辟新钓位给人一种勇敢精神的培养,富于刺激性,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10.果真 "神仙难钓午时鱼"吗?

俗话说,"神仙难钓午时鱼。"这话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来说,这话是对的,即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三时,鱼比较难钓,上鱼率明显低于早上和下午的后半段时间,只有少数几种鱼(如罗非鱼.练矗等),表现得不明显。这种情况在气温高的日子比气温低的日子显著。气温超过3oc更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春末至中秋,中午时分鱼很懒惰,纷纷找较荫凉的地方躲起来,人工养殖塘中那类方方正正、用推土机推成的无绿化可言的鱼塘,除了用海竿将钩甩至水域中央或无意落入凸凹不平的水底深处,可能偶有所获外,简直没有其他办法。这时,年老体弱的垂钓者最好找地方午餐、休息和躲荫,不要与年轻力壮的人较"瘾劲"。在岸边绿荫处,地形、树木形成天然有荫水域旁,仍然可以继续垂钓,虽上鱼率会低些,但只要在饵料上加点较浓的气味,以及改短线定点钓为踩水游动钓,仍然是会有所收获的。

第二,一般来说,底层鱼在这种惰困的时刻,往往不沉底,而升至离水底3一10公分左右的地方。这时要主动引鱼下底,办法是:假若是星漂,则加星1一2枚,使装饵的钩下沉速度放慢,经过鱼停留的地方时间延长,可诱鱼下沉觅食,假若是立漂,则将漂往下移3一5公分,这样,装饵的钩便在沉底前,在鱼停留的地方有较长的时间,同样起到诱鱼下底咬钩的作用。

第三,这个时间鱼咬钩的动作往往较轻(除鲤鱼之外),所以要特别注意漂的微小变化,如是海竿钓鱼,对于铃、梢、线的变化更应倍加留意。

11.如何掌握提竿时机?

提竿时机是困扰垂钓者的重要问题,也是垂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有人提倡"宜早不宜迟",有人提倡"宜迟不宜早"。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全面。钓鱼之所以那么吸引人,皆因其钓技、钓法、钓具、钓饵千变万化,能不断撩拨人的探求欲。所谓千变万化,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鱼制宜。不同的鱼、不同的饵、不同的水情,提竿时机是各不相同的。

就鱼而言,凡吃食文静,有所谓"绅士风度"的鱼,提竿应稍迟,如(鲫鱼)仅起漂1厘米左右便提竿,往往跑鱼,所以一般应起漂2至3厘米,甚至倒漂、平漂之后再提。又如鲤鱼也可以稍迟。如刚往下沉便提,也容易跑鱼,所以至少要浮漂基本入水后再提。有些鱼则应稍早提竿,如罗非鱼,无论沉浮,一动就应提竿。

就水的深浅而言,半公尺以下的浅水,提竿应稍迟,水越深提竿越应早一些。就坠而言,轻坠反应灵敏,提竿应迟些,重坠反应较迟缓,提竿应早些。

就饵而言,蚯蚓往往在钩上留一截可以蠕动的部分,鱼吃食时开始可能只咬住这一部分,而后才吞钩,所以提竿应迟些,但若用饭粒、面团等饵料,提竿应稍早一些。一般来说,提竿的迟早应将上述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提竿时机,这既要积累经验,又要勤于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鱼的饥饿程度、养鱼塘化肥的使用情况,使鱼的咬钩状态发生变化,甚至出现鲤鱼送漂.鲫鱼沉漂的违反常规的现象。为了提高上鱼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凡到不熟悉的水域钓鱼,应尽量向熟悉情况的人了解鱼情、水情,甚至水域底部状况。

第二,用一点时间作试验。先稍早提竿,即令跑鱼,鱼饵料也抖落在窝内,得知此处提鱼应稍迟些。有的水域,非要平漂才能提竿。这只需提竿一、两次便知分晓。不过,应尽量缩短试验时间。

12.如何识别鱼泡?

许多钓了多年鱼的鱼友感到识别鱼泡很难,这是没有下功夫进行研究的原因。有意识观察几次,便会心中有数了。做到心中有数是大有好处的。

第一,提醒你是什么鱼、是多大的鱼在你的点附近游戈觅食,你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对策;

第二,这是"人找鱼"的"路标",可在鱼泡前方下钩,往往会有可喜的收获。

如何识别鱼泡呢?首先,要将鱼的泡和水域中其他的气泡(如沼气泡)区别开来。这是比较容易的。凡在静水中垂直状升起,里有规律的连续状,大小较均匀,甚至咕咕有声(声音当然有大有小,有时小得基本听不到),而且升到水面后迅即破灭的,就不是鱼泡。其余的气泡就极可能是鱼泡,应留意观察。

鲫鱼泡,泡较小.有时是单泡,多数是一大一小的双泡。这是鲫鱼的游动泡;鲫鱼的吞食泡不同,数量多,住往集中在小范围内移动。

鲤鱼泡,鲤鱼泡吐出的少,钻泥时形成的多,往往大小不匀,出水后像开水泡一样翻动散开,然后成团缓慢移动。这种成团的面积越大,鱼就越大。超过半平方,至少是2000克以上的大鲤鱼。

草鱼、青鱼泡,先冒一个泡,然后连续数个一次地往上冒。雄鱼单泡较多,雌鱼连续泡较多。鱼泡不大,若有蚕豆大小,则是2000克以上的大鱼了。

鲢鱼、蠊鱼泡,鲢鱼、镰鱼一般情况下不冒泡,只有在窝内吞食饵粒时出现既细小又均匀的气泡,一团一团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几分钟吞食完饵料后便散去,不再投饵料往往不会在原处出现类似的情况。

鳊鱼泡:鳊鱼大多呈个体游戈方式,不摄食时很少吐泡,吞食前容易吐黄豆大小的气泡,吞食中也很少吐泡。

黄鲟鱼、鲇鱼泡:成团冒细泡,鱼越大,这种细泡的团状越明显。

13.如何遛鱼?

俗话说:“跑了的是大鱼。”这话不无偏颇,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因在实践中,大鱼的跑鱼率确实较高。当然,鱼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在钓鲤鱼时,用小钩细线,150克的鱼就钓得很有意思,如果钓到300克以上的就算得上大鱼了。500克以上的大鲫鱼就会令垂钓者狂喜。但若钓鲤鱼,钩线较为粗大,1000克左右的鱼不能算大,至少1500克以上才称得上过瘾,2000克左右的才能说得上是大鱼。所以我们所说的大鱼,是根据钩线的大小粗细和鱼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大鱼的跑鱼率是判断垂钓者钓技的重要依据。没有经验的垂钓者,钓到大鱼十之八九是会跑的,即使相当有经验的垂钓者,也难免会有跑大鱼的憾事。

如何提高这方面的水平,防止大鱼脱钩逃走呢?

第一,"宁可舍线,不可舍鱼"。精明的垂钓者,常备有足够多次替换的主线。须知,当一根线钓到一条大鱼后,或者即使没有钓到大鱼而用过若干时间后,线因老化,质量下降,在水中因遛鱼左奔右突,碰上石块或其他厉物,是极易受伤的。不少带伤的线非经仔细检查是看不清楚的。这样的线再次钓到大鱼,就极有可能在受伤部位截断,造成极大的遗憾。不少垂钓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认为是鱼大力大挣断的,夸大所跑鱼的重量,或者认为是遛鱼不当造成的。其实,半斤左右的鲤鱼就有可能将伤线挣断。这是垂钓者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一般凡钓到一条超过1500克的鱼,便应立即更换主线。这样大鱼上钩,可十拿九稳。所以说"宁可舍

线,不可舍鱼"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宁可遛跑,不可拉跑"。稍有经验的垂钓者,提竿时根据手感便能判断出上钩鱼的大小。如手感较强,是大鱼,则绝对不能硬性将鱼拉出水面,因为这样,即使大鱼来不及挣扎,也能将鱼嘴拉豁,甚至钓起一圈鱼唇,严重时可能断线折竿。正确的方法是提钩后,将鱼竿稍稍绷成弧线形。纤维竿,可用立式绷竿,竹竿,最好斜式绷竿,以防大鱼抽走第一节竹竿。绷紧后并不能一味死绷,而应趁鱼末挣扎时迅速收竿,而当鱼用力挣扎时,适当松竿。这个"收"是"收而不紧",这个"松",是"松而轻绷"。待鱼挣扎两三个回合后,便可适当提鱼头出水,令其呛水。这是制服大鱼的有效办法。一般的大鱼,鱼头出水两、三次,挣扎的力量便大大减弱了。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鱼是可以淹死的",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多呛几口水,鱼就会翻肚皮,任你拖拉了。但第一次让鱼头出水至关重要。因为鱼头初次出水,见到完全陌生的景象,会极度恐慌,拼命挣扎。所以一出水后要立即松线。另外,当鱼翻肚皮后,任你拖拉至岸边,鱼会感到水压的变化而自知厄运的来临,会来个"回马枪",再次拼命挣扎。这次挣扎往往出乎垂钓者的意外,结果功亏一匮。所以遛鱼的全过程都不可大意。遛鱼时间的长短,要视线的粗细和鱼.的大小而定。用细线钓起大鱼才是真功未。我的一个钓友,用03毫米的线钓起一条245公斤的青鱼,遇鱼时间长达近三个小时。

至于绷线,不能死绷不松,不要以为自己不用猛力,紧紧绷住鱼就行了。其实,你不用猛力,上钩的鱼因负痛和求生欲望会用猛力,而一斤鱼在水中约有七斤力,它会突然打旋,猛然翻腾,意外改变方向猛窜。所以绷住鱼应有紧有松,亦张亦弛,紧中有松,松中有紧。这话说来容易做来难,不知道这些要领,不跑几次鱼,是断然掌握不好的。俗话说,"鲫鱼像绅士,鲤鱼像少年,感鱼像力士,黑色像逃犯",不同的大鱼,挣扎逃窜的表现是不一样的。鲫鱼较老实,鲤鱼胆小活泼,上钩后显得慌张,而感鱼、黑色则全拼个鱼死网破。这样,就要求垂钓者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三,在陡岸钓到大鱼,在遛鱼的过程中要相机向缓坡岸边移位,不可自以为鱼被遛得无力了而轻易硬提。最好不要用手提线。

第四,海竿和轮竿容易遛鱼,打开开关就行,而手竿则很难遛鱼。如在手竿的竿梢绕一段线,线外用胶管套紧,遇到大鱼时,这段线会自动放出来,缓冲鱼的挣扎力,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五,如果在较小的水面垂钓而遇到大鱼,假若当时风大,可以在用力提竿使鱼钩深深扎进鱼体后,采取弃竿的方法。因风浪吹动鱼竿可以使鱼疲惫,开始是鱼拉竿,时间长了,便成为竿拉鱼。垂钓者到下风处,可以将鱼竿捞上岸,再与鱼拼搏而终至降服大鱼。

第六,尽可能使用抄网或带柄钢钩起鱼,但应练习自钓自抄,不能依赖同行的钓友。由别人抄鱼,往往因双方配合不够默契而跑鱼。

第七,如果没有抄鱼工具,则应延长遛鱼的时间,使之疲惫到肚皮朝天的程度再往岸边拉。这时,一手将已收的纤维竿(留出前三节,或竹竿的第一节直立,让线向自己靠拢,另一手贴线(不是抓线),下滑到鱼的头部,迅速用手指抠住鱼腮,拖到岸上后,转身让自己的背部朝着水面,用自己的身体阻挡大鱼再次挣扎滑溜到水中。

l4.如何看水色?

看水色可以说是垂钓技艺中的"高科技",非有长时期有意识的实践积累,绝不可能有把握地看清水色、判断水色。由于人们对颜色有一种习惯的参照印象,所以文字上说明的颜色并不能让读者准确领梧出真实所指,这种差异(领悟上的差异和文字表达上的差异)只能靠有心者的经验积累,特别是坚持记钓鱼笔记才能得到修正。下面所写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

最好的水色:微浑的米汤色,

其次的水色:微浊的青黄色;

再次的水色:稍淡的黄泥浆色。(但如在与江水相通的水域,这又属最好的水色。)

污水养殖水域,水色仍应以上述色彩为基础,但一般稍灰、稍暗。

水色由黄变青,上鱼率会降低!水色起灰黑的条块状,即水色变"花"了,是养鱼塘在进水,应将钓位移至进水口附近。水过清,能看清50公分远、30公分深的水下物体(水草、石砾等),则此处一般无鱼,不应选为钓点。

养殖塘出现深黄泥浆色,一定要弄清该鱼塘是用什么饲料养鱼,如果是用混合饲料、颗粒饲料,即为用料过重,鱼儿吃饱了,上鱼率不会高。水中的浮游生物也会对水色产生影响。浮游生物分植物性的和动物性的两大类。植物性的浮游生物在水中多呈绿色。所以在上述水色的判断中,如某个局部偏绿(或暗绿、灰绿、墨绿),则是植物性浮游生物的反映,不影响垂钓效果。动物性浮游生物多呈褐色。所以在上述水色的判断中,如某个局部出现浅褐色的水色,则是动物性浮游生物的反映,而这种水色却是垂钓的最佳水色,因为动吻性

浮游生物必然招引鱼儿,在这种水面垂钓,肯定会有较理想的收获。

15.如何理解"钓鱼上虾,趁早搬家"?

俗话说,"钓鱼上虾,趁早搬家。"这话是有一些道理的,但建议钓友不要"趁早",应该稍等一下,因为偶然

钓起一只虾并不能说明此处无鱼,往往是还未发窝的表现,稍待一会发窝了,虾便自然全没有了。

如果是大虾,亦可改用钓网,以虾为主,亦可兼得小鱼,不过难得大鱼。"涨水鱼,退水虾"。退水,近岸不

宜垂钓。

但是,在进取性强的垂钓者看来,别说是钓鱼上虾要搬家,就是半个小时甚至一刻钟钓不到鱼也要搬家,有的垂钓者干脆站着钓鱼,沿岸走着钓鱼,特别是钓鲫鱼的采用这种钓法的为多。对年轻的垂钓者,还是提

倡"钓鱼上虾,趁早搬家"为宜。

16.手竿钓到特大鱼怎么办?

用手竿钓到特大的鱼时,无论多高明的垂钓者都是极难得到鱼的。这时最大的目标是保住鱼竿。宁可舍钩不可舍线,宁可舍线不可舍竿,特别是近年逐渐普及的玻璃纤维竿和碳素纤维竿,由于价格较贵,更应尽力保护,不让出现折竿的现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改绷竿为平竿,使竿线的角度加大到120度以上,使人鱼的状态呈拔河状,促成断钩.断线,从而保住鱼竿。假若钩的强度过大,线的强度也过大,钩线不断,又想保住鱼竿,这就会造成险情。笔者曾亲眼见过在湖区垂钓发生人被鱼拉入水中的事。此人竟不会游泳,几

遭灭顶之灾。后来由不相识的见义勇为者下水相救,才免于一死。因此,当这种因钩、线、竿的强度配置失当而钓到特大的鱼时,会水者可入水搏斗,不会水者还是弃竿为好,兔遭不测。所以钩、线、竿的强度配置应该是:钩<线<竿。

17.闷热的天气如何垂钓?

闷热的天气是不适宜垂钓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时明明以为天气尚可,但到了水域旁,天气却转为闷热,水中鱼儿浮头。这时打道回府,心中不甘,怎么办呢?可以采用下面几种办法试试,可望有所收获,

第一,改换蜈蚣钩,不装任何饵料,以在水的中上层迅速拖动的方式钓鱼,往往有所收获,甚至能钓到大鱼;

第二,寻找水域的进水口(诸如稻田田埂的缺口处、水泵房附近)进行垂钓,

第三,寻找有浪水面进行垂的,绝不要在静水面死守;

第四,尽量用新鲜的活食为饵,不要用索饵!

第五,利用闷热的时候进餐或休息,等待水域缺氧情况的缓解。

18.什么风向不适合垂钓?

风向对垂钓有一定的影响,常有"西风不出门"、"钓翁钓翁,不钓南风"的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十分准确。请参照下列情况决定垂钓时间!

不适宜垂钓的风向、季节和时间----

第一,春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下午(15时至18时),南风或西南风;

第二,夏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下午(15时至18时),南风或西南风;

第三,秋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南风或西南风,上午(5时至11时).下午(15时至18时)及夜间,北风、西风或西北风。

19.如何确定钓鱼旺季到来的准确时间?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相差很大,所以对于垂钓旺季到来的准确时间在不同书刊上的介绍不尽相同。

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各年的气候不完全相同,所以指望日历或垂钓纪录确定钓鱼旺季的到来也是不完全准确的。

下面介绍一种办法,可以十分准确地确定本地垂钓旺季到来的日期,桃树开花之日,便是钓鱼旺季到来之时。

真正的鱼迷,如果住在城区,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房前屋后种一棵桃树。

20.如何掌握垂钓的季节和气温?

季节和气温对钓鱼的影响甚大,以中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农历3月至10月是适合垂钓的季节,所以鱼谚称:"阳春三月好钓鱼,霜降前后正捉鳖。"在漫漫的冬季,鱼儿的活动量大都减少,食量也降低,有的甚至处于蛰伏状态。它们多靠体内贮存的营养过冬。

当春暖花开,特别是清明以后,鱼儿经过一冬的消耗,急于觅食补充营养,并且要产卵。这时,垂钓的大好时光来临了。

从一天来看,春季全天都好钓(但遇寒流大风则影响垂钓)。夏季和秋季,如果是阴雨天,全天也是可以垂钓的,如果是晴天,最适合垂钓的时间是上午6时至9时(或10时),下午4时至7时(或8时)。冬季适合垂钓的时间是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所以鱼谚又称,"夏秋钓早晚,寒冬钓午时。"

若按气温来掌握钓鱼的时机,一般以l5℃至3O℃之间为宜。垂钓当天,温差相对稳定为好,不宜变化太大太快。但近年许多钓友的实践表明,闷热的天气突然转冷,甚至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可以获得大丰收(如有雷电,用碳素纤维手竿的垂钓者应改用其他钓具,因碳素纤维鱼具有导电作用,不安全)。究其原因,可能因为气温的变化虽大,但水温的变化并不象气温的变化那么大。如遇风雨,则浪涛击岸,水波翻腾,水中有了充足的氧气,底层鱼可能会受到一种特殊的刺激,产生兴奋,沉底觅食。有一天下午4时,气温骤降,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笔者与一钓友在一个养鱼塘垂钓,风浪己使我们完全不能判断浮漂的变化,因此只能凭手感,甚至手感也难以感觉,只得胡乱下钩,胡乱提竿,竟在一小时之内每人钓到七、八条鲫鱼,而且每条都在400克至500克之间,连鱼塘养殖者都称奇,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这个常常下网、年年干塘的水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鲫鱼,笑说我们把钻入泥底的鲫鱼爹爹和婆婆都钓起来了。这种情况己不是个别的偶然例子,但是不是规律,尚待进一步实践的检验。当然,对于年老体弱的垂钓者,这种情况还是以避雨为好。年老体弱的垂钓者,应以安全、保健为第一要义,然后才能谈得上健身和娱乐。试想,如果日最高气温超过35C,烈日悬空,又无遮荫的林木,对于一个装备平平的垂钓者,正中午坐在水边,上面太阳照,下面水气蒸,岂不容易发生意外吗?所以有不少年老体弱的垂钓爱好者,对于垂钓时的气温有个严格的掌握,如有的规定自己32℃以

上不钓,有的规定自己30℃以上不钓,视身体状态而定。困难的是,天气预报往往不准,常使垂钓者徒劳往返。只有垂钓者对于天气预报的不准确程度有最强烈的感受。

但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真正鱼迷,前述的季节、气温都不能限制其垂钓活动。就季节而言,冬季和酷暑并不象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不好钓鱼。那时,鱼并非处于半静止状态,除少数有年冬眠习性的鱼之外,大多数鱼还是游动的,还是觅食的,只是活动量小些,活动水域的选择性强些,活动规律有些变化罢了。有些鱼,如小杂色、鲢鱼,不大受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钓。同时,由于装备的改进,如近年开始出现的充气钓艇和已开始普及的海竿,冲破了鱼儿在水域中部集结的屏障(一般来说,中部水较深)。钓鱼遮阳伞,既方便又有风洞,轻便安全,免除了垂钓者在赤日炎炎之下的痛苦。钓鱼背心和羽绒垂钓服,使更多的人能进行冬钓,又何惧三九严寒和千里冰封?特别是夜光钓钩和夜光浮漂的运用,使夜钓日益科学化和普及化。近年,各地陆续推出一批极好的饵料(包括诱饵和钓饵),不少垂钓者也因地制宜地研究出一些自己常去水域的秘密配方,使得垂钓的季节、阴晴和气温更加不受限制。现在,真正构成对垂钓活动威胁的倒是由于水太肥,鱼儿喂养得过于充分以及养殖者在垂钓比较集中的节假日之前在水域中撤放某些既不利人也不利己的生化药物,造成在一定时间内鱼儿"闭口"。

21.如何掌握水温和水深的关系?

众所周知,温度对垂钓效果起很大的作用。人们不能以改变气温的方法来提高垂钓效果,但可以用改变深度的方法来使温度适合或接近最佳垂钓要求,因为在同等光照、气候的情况下,水的温度是根据其深浅而有所不同的。这是由于水的导热性能较差的缘故。

下面介绍在几种情况下垂的的最佳深度,钓友可依此推想。因时因地灵活掌握:

春天,表面水温达到15℃,垂钓深度以l米以下,40公分以上为宜,

夏天,表面水温达到20℃,垂钓深度以2.5米为宜,

秋天,表面水温达到15℃,垂钓深度以3米为宜,

冬天,水的表面温度为5℃,垂钓深度以4米或4米以上为宜。

由于人造养殖水域水的深度相差不大,所以不太容易判断水域深度。因此,凡住垂钓水域较近或有条件的钓友,应在该水域干塘时前往观看,记住水域的水下地貌,特别要记住平坡、深沟等位置,记法为,1>记住自己所站的位置;2>记住目标对岸的明显标记,如房屋、电线杆或某棵树木等,并大致判断一下所站位置与目标的距离。特别要记住自己常用手竿的长度所及的位置。

22.晚秋如何预测垂钓效果?

晚秋,美好的垂钓旺季即将过去,鱼迷盼望秋风秋雨来得迟一些,或者在垂钓的那天以及头一天夜里不刮

风,不使水温下降,从而得到丰收。怎样判断昨夜垂钓水域的风情和水温呢?这要看草根是否带霜。

有人看到有霜,以为水温下降了,不宜垂钓,其实,草根有霜正好说明昨夜无风,是枯草上的水分没有被刮走所造成的。这时,水温绝对不会很低,因此钓到鱼的希望是很大的,千万不要判断错误,耽误了大好的垂钓时光。

23.风大浪激时如何垂钓?

风对垂钓是有影响的,除某些季节的某些风向外,一般来说,风对垂钓的影响是利多弊少。风平浪静不如微

风荡漾。但若风大浪激,影响观漂或漂线移位又该如何处理呢?

第一,改珠漂为立漂,最好改用腰肥上细的防风漂;

第二,适当加重铅坠(建议垂钓者应随身携带开口型铅坠或捶扁了的保险丝,以备急用);

第三,改粗线为细线,

第四,海竿应降底竿位,甚至可以平卧竿身,使其贴近水面,尽量让线不露在水面之上。

另外,夏季垂钓不一定要钓下风,而应选有绿荫遮挡小风轻波的水域垂钓。如果此处多少有点水草,则更为适合。不过,春季应在钓浅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下风口,而秋末或冬季,则应在避风的水面垂钓。

24.风浪中有无特别好的看漂办法?

风浪中垂钓是可望获得丰收的,但风浪中看漂却很困难。下面介绍一神将浮漂的反应由上下抖动变成左右摆动的方法,以利于观察。

首先,改普通浮漂为防风浮漂,并将其往上移动数公分,使浮漂中间鼓肚的部分浮于水面,并使其与水面成45`左右的角度。这样,鱼送漂时,浮漂顿倒,鱼黑漂时,浮漂立竖,很容易察觉出来,不致错过提竿的最好时机。

25.夜间垂钓要注意些什么?

夜间垂钓的关键是三条:

第一,夜深人静,切忌杂音,

第二,使用灯光或能发光的其他器具,充分利用鱼的趋光性能。目前国外流行萤光棒诱鱼器,实践证明,夜钓效果极佳,其中以绿色黄光效果较好。我国现已采用萤光钩、萤光坠,也略有效果。另外,浮钓时可用马灯、电棒或白色反光板(如拍摄电视时用的反光板)等,效果也较好。

第三,在饵料的气味上下功未,气味应比白天垂钓时浓烈一些。

26.一般情况下如何看漂,

手竿垂钓,看漂是掌握水下鱼的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如何看漂和判断漂情与色情的关系呢?看漂时注意力要集中,这对人的身心是一种锻炼,因为这种行动可排除杂念,调节呼吸,起到类似气功的某些功效。如果说钓鱼活动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防病治病,看漂是最重要的原因。然而长久观漂,也容易使眼晴疲劳,所以在收竿、换饵等非看漂动作时,要养成将眼睛紧闭几下然后远看对岸景色的习惯。

不同的鱼,咬钩的情况不同,反应在浮漂上,呈不同的状态。垂钓者锻炼出在这方面的快速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对提高上鱼率关系极大。鲫鱼咬钩十分斯文,咬钩后抬头,所以一般表现为送漂,即浮漂上下微动几下,然后慢慢上升,甚至使浮漂平卧在水面上。有人提倡送漂即提竿,有人提倡送至倒漂的那一刹那提竿,有人提倡平漂再提竿,这要与水深、季节、鱼大鱼小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水深要快捷,水浅要慢提,气温低要慢提,气温高要快提;鱼小浮漂上升得急,但要提早,鱼大浮漂上升得稳,但要提迟。到了某一水域,提一两次竿便应心中有数,按照当时当地的情况决定提竿的时机。

鳊鱼与鲫鱼的表现相似,但它试咬的次数多一些,快一些,送平浮漂也较快,不过,它偶尔也中途接漂和拖漂,应该注意。

鲤鱼一般是黑漂,即在轻轻点动两下之后便沉漂,浮漂下沉得缓慢有力。个别情况下鲤鱼也送漂。

草鱼的情况类似鲤鱼,但轻轻点动的情况不大容易被察觉,浮漂下沉的速度比较快。然而提竿应略迟些,否则容易脱钩。

有人提倡"第二次抖动",即在此刻提竿,对青、鲩、罗非鱼等都有效,实践证明此言不虚。

27.如何"钓草"?

鱼谚称,"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自跑。"可见在长水草的地方钓鱼是何等重要。但是,不少垂钓者对于水草的鉴别和如何"钓草"不甚明了,往往事倍功半。

常见的有菱角草,应找不太密的地方寻得一块白水,下窝钓鱼,往往能有较多的收获,甚至能钓到大鱼。

花生草是草不入底的草,如果太密,用鱼竿推动,开洞做窝。同时多开几个洞,但每个洞之间的距离不能相距太近,否则甲洞起鱼,惊动乙洞。最好相距3米以上。洞口不宜大,碗口大小就行。由于开洞,必绊动水草,一定要等被绊动的草根残渣之类的东西沉底,水由浊变清之后再下诱饵,不然,这些草根残渣会将你匆忙投下的诱饵盖住,从而失去或减少诱鱼的功效。注意,如花生草过密的地方便不用费力了,因为这种地方的鱼绝不会多。在金鱼草边钓鱼则要注意水底尽可能干净。如钩上腐叶草根之类,则要换地方。浮萍是藏鱼的地方。特别是夏天,鳊鱼、鲫鱼、草鱼等喜爱到浮萍下面栖息,有时甚至将浮萍顶起,泪泪有声。在这种地方应钓踩水,用活蚯蚓、蚱蜢、青虫钓饵往往能有较多的收获。不过,在浮萍处钓鱼特别要注意,不能让鱼发现人影和钓竿,动作越轻越好。

"钓草"的第一步是开洞,但所开之洞又很容易闭合,往往使垂钓者烦恼。办法是将干草、树枝之类的东西置于洞孔中,阻挡草的合力,形成小圈。"钓草"仍然要遵循"春钓浅,夏钓潭,秋钓深,冬钓午"的原则。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草窝中哪怕是钓到大鱼也不能放线追鱼,因为这容易使鱼带着钩线钻进草丛,造成线断竿折的后果。所以"的草"时应选用略粗一些的线,最细不应细于o.35毫米以下。要垂直提竿,有手感时迅速顺势将鱼提出水面,甩到岸上,这就是所谓"开吊车"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只有生手才"开吊车",但在水

草区,老手也必须"开吊车"。

28.在污水养鱼塘垂钓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城镇近郊有不少鱼塘使用污水养鱼,一般来说,污水养鱼的鱼塘垂钓比较困难,常令垂钓者烦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污水养鱼的鱼塘,水域的透明度比较低,使用"万能钓饵" (蚯蚓)的效果往往比较差,因为鱼的视觉受到影响。这样,应当以"亮食"为主,如面团、饭粒米线糊、蛆等,其中,虾肉的效果较理想。

第二,污水的气味较浓,鱼长期生活在这种水域内,嗅觉渐渐减退,所以诱饵应以气味浓烈为好,如各种曲酒发酵诱饵、加入酒米或药米的诱饵等(药米中阿魏适宜钓小鱼,山奈适用面较广),将麝香风湿膏撕去其塑料层,剪成小块掺在诱饵中,也能加强诱鱼的能力。

另外,有人认为污水养鱼本身是不好的办法,鱼受到污染,不宜垂钓。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污水分工业污水和民用污水;一般承包鱼塘者是不使用工业污水的,因为这可能使他受到大量死鱼的威胁。民用污水是可以养鱼的,其成本比饲料养鱼要低。一般来说,一吨污水可长一斤鱼(不是指每条鱼都长一斤,而是指整个鱼塘内的鱼长一斤)。当然,民用污水养鱼容易使鱼生病,垂钓者若钓起病鱼,应就地掩埋,不应重新抛入水中。养鱼也应注意水域的消毒和鱼病的防治。

29、如何改进定窝、长竿、短线的垂钓模式?

江南的垂钓者,习惯采用定窝、长竿、短线的钓法,特别强调下钩的准确性,即一定要下在窝中,这种钓法是值得商榷的。采用这种方法,有时效果好,有时效果并不理想,这里介绍几种突破这种钓法的方法供参考:

第一,改定点打窝为大面积撒窝。所谓大面积,指在以定点为中心方圆50公分的面积,并不是乱撒一气。有人甚至在这个范围的左前方,正前方和右前方三处30公分左右的地方另撒三个引鱼诱饵道。这种方法有以下优点:钓到大鱼不会轻易搅窝;诱鱼范围大,吸引过路鱼进窝。但在这种窝内垂钓,特别要强钓钓饵在色、香、味上要胜过钓饵。

第二,下钩时要将钩稍微往前抛,使钩落在窝的前方。这种方法获鱼量较高的原因是由于窝的前方往往较深,鱼一般是由深处往窝中游来,当它未吃到窝饵之前先遇到钓饵,容易吞钩。

第三,最重要的是掌握长线钓(也称甩鞭钓)和海竿钓技法。掌握这些技法不难,难的是克服单一钓法的思维定势,跟上时代的潮流,接受新鲜事物,由“人等鱼”变为“人找鱼”。

30、在天然沟渠如何垂钓?

天然沟渠有以下特点:植物丛生,水草杂乱,深浅悬殊,鱼种多样,小鱼较多。因此垂钓时除掌握一般技巧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最好使用轻巧的旅行手竿,不宜太长,5米左右足矣。

第二,选用小号钩和0、2毫米左右的细线。宜用单钩,不宜用双钩。鱼坠应稍重,坠与钩的距离应超过8公分,这是要特别强调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重坠下沉落底,又保证坠在下而钩可能在上,容易形成鱼儿发现的目标,同时可使上了饵的钩随水的流动而摇晃,提高上鱼率。

第三,竿尖与浮漂的距离要短,这样可以保证下钩的准确,不至于远离窝子,同时也能保证在鱼咬钩后将鱼垂直提出水面,不惊动窝子周围的鱼。

第四,万一在鱼咬钩后垂钓者反应迟疑了片刻,未能直接将鱼提上来,则应迅速判断是小鱼串入水草还是大鱼上钩。假如是大鱼上了钩,则要沉住气,轻轻绷线上提(不能用猛力,因为是小钩细线),不一定要提出水面呛水,而应机智地与之周旋,往无水草的地方引领,往水浅处引领,最好引领只水滩或沼泽处。反出现大鱼上了钩,此处的窝子肯定被搅了,但此处有鱼,不可放弃,只是应重新撒诱饵,到别的窝子钓一会,再返回此处垂钓。假如手感不沉又拉不动,多半是小鱼窜入水草中,这时切忌过于猛地拉钓线,而应送线,任由鱼窜游,待手感消失后就可能是鱼儿游至水草外,这时再将鱼提上来。有人担心送了线会使钩挂在草上,其实不必担心,因为这是鱼钩在鱼嘴里,不会出现钩挂草的现象。

31、如何增强手竿的遛鱼能力?

手竿在水库垂钓,往往出现钓到大鱼但却不好遛鱼而造成跑鱼的憾事。有一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这个问题。

自备一载内芯是粗橡皮筋的松紧带,两头装进接环,在较大水域内垂钓则在竿梢先装此带(大约20-30公分即可),再接钓线,这样遇到大鱼,可以形成较大的缓冲,造成溜鱼的条件,大大减少跑鱼的可能。

在手竿上装线轮则是众所周知的办法,这里不细说。

32、如何做到起鱼时不搅窝?

当钓到一条鱼后,再也不可能在窝内钓到鱼了。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原因很多,例如这个窝并未发窝,这条鱼完全是过路鱼,偶尔碰上的。但大多数是垂钓者缺乏起鱼技巧,在钓到这条鱼时将鱼窝搅乱。如何做到即将鱼钓起来,又不搅乱鱼窝呢?

第一,鱼无论大小,只要抖竿钓到了鱼,就要轻绷钓竿,顺着鱼儿挣扎的方向将鱼儿引出窝,这样,鱼的挣扎就变成游动壮,不致变成闹水搅水的状态。一般来说,只要不碰上硬性往上猛力提鱼,鱼出窝时是不会惊动窝内其他鱼的。

第二,钓到大鱼时要防止大鱼往水域中央奔突,或向草丛杂物中窜去。方法是:在流水中,应将鱼竿向无杂物的方向倾斜,将鱼轻轻绷住;如在鱼塘内,应向无草丛杂物的方向倾斜,将鱼引到便于起鱼的岸边。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