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鱼漂是钓鱼人的眼睛。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鱼漂在垂钓中的作用。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靠使用同高手一样的鱼漂就能很快使自己也成为高手,这样的认识无疑是大错特错。其原因是:
1.不同种类的鱼漂适应的鱼情也不相同,没有那一种鱼漂是可以包打天下的。我们知道,鱼漂的制造发展到今天,无论从材质还是造型都出现了很多细分的类型,从漂体材质上分有孔雀羽、巴尔杉木、芦苇、通草等,从漂尾分有硬尾和软尾,从漂脚分有长短碳脚和竹脚,从漂型上分有细长身和粗短身等等。各种不同的鱼漂适应的具体鱼情也不同,比如钓浮时,使用竹脚短身硬长尾的鱼漂,因其翻身快,漂尾体现有效鱼讯距离长而有明显优势;而巴尔杉木长身长硬尾鱼漂对放大鱼讯有明显效果,因此在鱼开口小时具有一定优势;碳脚软尾细身孔雀羽漂充满灵性,要滤除虚假信号对付猾鱼则非它莫属。因此可以看出,虽然每一种鱼漂都可以体现鱼讯语言,但它们都有最擅长表现自己的时刻,也都有自身的弱点,没有一种包办所有鱼情且都表现突出的鱼漂。
2.所谓高手换了别样鱼漂成绩提高,其原因除了鱼漂适应当时他垂钓的鱼情外,还有其本人的自身原因。钓无定法,每个人具体调漂的方法不同,看漂的方法也有区别。有人调4钓2,有人调3钓3,同样是下扌屯1目,有人提竿中鱼而有人却空枪,有人专抓向下“阴”(意指无明显力度的下沉——编者注)半目或上顶一点点的小动作,而有人却放弃这样的小动作,由于技术和习惯的差异,某一支漂对别人合适对自己可能不合适,在此时好用到彼时就可能不好用。因此,盲目的跟从他人更换鱼漂不是明知之举。
3.提高钓技没有捷径可走。要想提高钓技,只能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开始,对钓鱼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要虚心向高手学习,特别要学习高手开饵、调漂、找底、抛竿、看漂、提竿等最基础的东西,只有打牢基础,多加练习,才能“化腐朽为神奇”,用最简单的鱼漂也能应对最复杂的鱼情。这条经验在很多钓鱼大师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比如翟少明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参加各种比赛都用一种软尾漂,但由于他熟悉这支漂的各种语言,因此漂成了他的眼睛,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因此他可以用一支漂对付各种鱼情,但这并不说明他用的鱼漂有什么特异之处。
4.虽然我反对鱼漂至上的观点,但对于希望成为高水平钓手的人,适应不同鱼情需要的鱼漂还是应该有几支,因为毕竟用几快钱的塑料漂去适应钓放多次的猾鱼是不现实的。从经济角度考虑,建议配备两支碳脚孔雀羽细长身软尾漂、两支竹脚短身硬尾巴尔杉木漂,两支长身硬尾长脚巴尔杉或芦苇漂,号数以2、4号为主。有了以上6支漂,对大多数鱼情基本可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