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带饵调漂的优劣。
其优点就是:能够及时地掌握饵在水中的即时状态:如饵团的大小;溶散速度;是底是浮。同时也能很好的反映鱼群的确切位置。比如:饵团逐渐溶解,在浮漂轻微升起的过程中,突然出现顿口或加速上升。还有就是在抛竿换食的时候,饵在下落的过程中出现的顿停或加速上升——就是我们常说的“截杀”。若此两种现象频繁出现,多表明:鱼群已经离底。第三,就是能及时地变换钓法,而不用增减铅皮。钓鲤:加大饵团;钓鲫:减小饵团;钓浮:改搓为拉。变换自如,因时而异。
其缺点就是:技术要求比较高。所钓水域的水质,饵团的大小,饵料的溶散性,脑线的长短粗细,以及浮漂的特性等等对其均有影响。其中浮漂的特性,尤其重要。若不了解自己所用的漂子,不了解漂子的浮力,材质,灵敏度,吸水性,适用范围,你最好不要采用此种调法。而这些,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和总结。对于新手,难度可想而知。往往钓了很长时间,也上了鱼,却仍然没能找到最佳的上鱼时机。甚至看不出鱼讯,扰乱了鱼口。
打完预防针,再信口雌黄一番:带饵调漂一般分挂双饵和挂单饵两种调法。
挂双饵调漂:
(1)此调法多运用于浮钓。其在浮钓中属于偏钝,而用于底钓却是最灵敏的。但此法找底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找到底后,也会因技术动作、水底不平等原因,无法确保饵团每一次都能触底。而且挂双饵调的漂,只要双饵不到底,理论上是很灵敏的,有鱼游近,浮漂就会有反应,便于及时掌握鱼情,做好上鱼前(起竿)的准备。但同时也存在假口现象,鱼越大,假口就越明显。是不是吞口,判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 顾名思义:双钩挂饵后钓组的总重量,等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使双钩挂饵后悬浮于水中,在此基础上,调整铅皮到平水或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目数(一般不超过2目)——称为“挂双饵调漂”。依此法调好漂后,可轻易地将双饵置于各个水层。由此不难看出:其优势就在于钓浮。如钓离底上浮的鲫、鲤,以及属中上层水域的草、鲢、鳙等。如今也有人把它运用于底钓(多为双饵调平水):一饵轻触底,一饵离底状态。
(3) 那如何找底呢?钩上挂双饵找底时,可先将漂粗调到漂尾露出水面2—3目(一定要大于半水时的调目),即可确保下饵已触底。然后再将浮漂往下移一点点,最好将钓目调成调目,如:调2目就钓2 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离——这就是渔人们常说的反调法。若是挂双饵调成平水,找底时只要能看到漂目,就说明下饵已肯定到底了。饵动漂即动,抓鱼吞饵的瞬间,即可抬竿中鱼。这也是浮漂底钓法中,较为灵敏的一种。尤其适用于钓快鱼。
(4)但是在有鱼靠近而未吸饵时,鱼鳍的煽动会使水流产生变化,必然会影响线组的平衡,从而产生假的鱼讯,造成钓手的误判。因此,很好的分清真假鱼讯,尤为重要,这也是此种调法的瓶颈所在。同样,因池底不平或饵料大小搓拉不均等因素,钓目会在调目上下变化,纯属正常现象。应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而且,如果风浪水流影响较大时,再运用此法就不太明智了。
挂单饵调漂:其又分为挂上钩食调漂和挂下钩食调漂两种
(1)不论上钩还是下钩挂饵调漂,都是半水将漂调成平水或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目数(一般不超过2目)。在此单饵钓组平衡后,如果再加挂一饵,整个钓组就一定会往下沉,直到下饵触底,上饵轻擦底或悬离(上饵状态与子线粗细、软硬程度有关)。这个问题,有机会我再细说。
(2)单饵调漂:不存在找底的问题,只要漂尾所露目数大于或等于调目即可。此种调法,比之双饵调漂,更容易掌握,鱼讯更加真实,适用鱼种也更为广泛。而采用这种调法较之空钩调漂(即传统的台钓法,俗称调4钓2法)的好处,就在于它已加了一个可调变量(饵重)进去,灵敏度更高,钓得也就更加精准些。
经我长时间的摸索发现:钓组的搭配,也是一个决定因素。大线(母线)与脑线(子线)的型号最好接近或相同。这样搭配,其讯口清晰、准确了许多(尤其是浮钓)。钩子,最好用中号偏小的(大号或过小,都不好用)。带饵调漂,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适用于竞技钓!其对于休闲钓,尤其是杂鱼居多的水域,那难度就不言而喻了!当然,多掌握一些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水平,纳其利而溶己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