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zLife
一问:悬坠钓法好还是浇地坠钓法好?
实践证明,悬坠钓法与落地坠钓法各有千秋。钓鲫鱼,钓鲤鱼,钓小鱼,钓鱼的密度大的水域,悬坠钓法远远胜于落地坠钓法;而钓鲤鱼,钓大鱼,钓鱼的密度小的水域,钓大风天,落地坠钓法明显胜于悬坠钓法。这是因为鱼的习性与垂钓时的情形相异所致。有的鱼喜食小巧灵动的食物,有的鱼偏爱静止成堆的食物。悬坠钓法下钩过程中,坠到位后双饵缓慢飘落时,食物溶化过程中双钩轻微上升时,鱼接近钩时水漩引起钩的轻微移动,以及微风走漂引起的钓饵移动,对喜食活饵的鱼都是一次摄食刺激,但恰恰是这些特点,影响大鱼咬钩,或使姗姗来迟的鱼见到的只是脱尽了饵料的空钩。
有人以为悬坠与落地坠的区别主要在于隐蔽性上,实则不然。落地坠钓法同样可以做到十分隐蔽。落地坠的隐蔽性取决于脑线的长短,脑线长,水线与坠离钓饵远,隐蔽性就好,反之则差。还有人认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灵敏性上,其实也不尽然。决定落地坠的灵敏度有两个因素:一是坠重与漂的浮力的比差(这一点与悬坠相同);二是脑线的长短,脑线愈长,灵敏性愈差,脑线愈短,灵敏性愈强(这一点与悬坠不同)。所以单从灵敏性看,落地坠可以接近但不可能达到悬坠的灵敏度。如果要求既隐蔽又灵敏,落地坠则相形见绌,这就是竞技钓鲫鱼的比赛落地坠不敌悬坠的原因。
我以为悬坠钓法与落地坠钓法真正的差别,在于动与静上。论其优劣要看钓者的取向。欲以动取胜,则悬坠优于落地坠,若以静取胜,则落地坠优于悬坠。用粮食或雾化饵等人工饵料垂钓,落地坠可以做到鱼不咬钩,钩不离饵,这是悬坠不易做到的。钓者若要鱼与熊掌兼得,可以使用双竿垂钓,一竿悬坠,一竿落地坠,二者并用则优势尽点。
二问:窝子大点好,还是小点好?
用诱饵做窝一是为了诱来鱼二是为了留住鱼,但目的还是让鱼咬钩。单以诱鱼和留鱼看,诱饵多比少好,但要让窝内的鱼吃钩快,诱饵多了反而使鱼接触钓饵的概率变小。
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种方法,效果较为理想,这就是小剂量散点打窝法。方法是每次
窝将鸡蛋黄大小的一团饵料分成花生仁大小的若干粒团,在下钩处抛出三五粒,集中在一平米面积内;而后前后左右各分散抛出若干粒,扩大成直径五米左右的有饵区。这样,鱼只要发现边缘饵料,就不难进入中心,而一旦进入中心,就不难发现和吞食钓饵。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包麸粘饵之类钓法,因为用包麸钓鱼,每一钩都既在钓鱼,又在续窝诱鱼,起钩频率愈高,续窝量就愈大,诱饵散落面也被保持下来。如果久不咬钩,则应当考虑再散打若干诱饵,以保持诱鱼辐射面。有四种情况,大窝比小窝好;一是钓大鱼,鱼大摄食量也大,窝小了不易诱之,更不易留住它;二是用蚯蚓作钓饵时窝应适当大一些;三是小鱼特别多的时候,诱饵料少了极易被吃光,且小鱼接触钩的概率过高反而不利于钓大鱼。这时窝做得足够大,钩在窝内才有可能存得住,留给大鱼吞食的机会;四是备钓窝应做大一些。
三问:钓近点好还是钓远点好?
初学钓鱼时到水边不假思索地做窝伸竿,有时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钓龄愈长,愈不敢贸然断定在哪儿下钩好,因为且不说上游下游,就是远点近点,虽相距咫尺,鱼情却大相径庭的事遇到的太多太多。
商城这里四季分明,冬季月平均气温5℃以下,而夏季在25℃以上,春秋两季月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这里的地形复杂,尤其是水库,拦截山谷溪流而成,水域面积愈大,水下地形地貌愈复杂,钩下何处,确实颇费思忖。
有三个因素是老钓手下钩前常要考虑的;一是鱼的安全感;一是鱼的舒适感;一是鱼的摄食区。
鱼的活动主要是觅食,除了冬天藻草枯萎,虫虾蛰伏时外,鱼的食物大都分布在近岸区。但因安全与舒适问题,妨碍着鱼游至近岸觅食。这就要求钓者下钩要考虑水的深浅与清浊。一般说来,应是水浑钓近,水清钓远;水深钓近,水浅钓远;夜晚钓近,白天钓远。
提出鱼的舒适感的概念不无意义。虽然我们一时还看不清它的全部内容,但有两点无疑包含其内:一是水温,二是水的含氧量。可以说,这是经常捉弄钓者的两个魔术师。水的含氧量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都见过浮头鱼在池内充氧后恢复常态,安然摄食的情形。但是,为什么会导致缺氧?怎样事先分析水中的含氧量是否适宜于垂钓?类似问题我们作为普通垂钓者还无力解决,可以提供帮助的依然是经验。例如我们都知道,一般说来,雨后陡然天晴且升温过快时,鱼容易因缺氧浮头,下雨前人感觉气闷时鱼也容易因缺氧而浮头,而更多的情况下只能是碰运气。
鱼对水温的敏感程度不会亚于含氧量,相信除非万不得已。鱼是绝不愿到不适宜的水温中去受罪的,不然,我们就无法理解鱼为何放着那样多的好吃的东西于不顾,而在远远的地方呆着。各地的气温、地温与水温不尽相同是可想而知的,不同的鱼喜欢不同的水温,这也是我们都知道的。但有一点或许是共同的;鱼总是向感觉最适宜的水温层(区)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