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然水域的鱼情不尽人意,钓者便把鲫鱼作为主要垂钓对象。钓鲫鱼有几个好处:一是钓场好找。二是用饵好配。三是漂相好辨。四是钓法好循。
从本人近年坚持野钓的情况来看,有五个环节(或招法)是不可忽视的。
一、抓住好时机,不打“持久战”。野鲫的趋温、趋食倾向比较明显。适时出钓,可获丰收。夏季水温高,常见鲫鱼“一日三迁,早晚溜边”,钓“金早晨”优于钓、“银黄昏”。立秋后20天左右往往有“秋老虎”盘踞,应仍按夏钓行事。仲秋后有一段不长的秋高气爽天气,机不可失,加上立冬到寒潮入境、气温水温大幅度下降前,又会出现一个鲫鱼积极进食、准备越冬的好时机,选择晴到多云天、阴而温差小的天气出钓,常常收获不匪。笔者除了仲春至初夏和秋分至立冬前后间断地坚持全日钓以外,基本上都是高温时钓午前或傍晚,低温时钓10一16时,避开大风、大雾、中到大雨、雷阵雨前和闷热、空气温度大的低气压天气。不在野外打无希望的“持久战”。以免劳民伤财。
二、避嘈找幽静,选择特异处。鲫鱼喜欢在安静、少危险的地方生活,选择钓位钓点不能图方便在大道、码头等热闹场所,应舍近求远,尽量找幽静的环境和水边地形地貌,有独特、变异之处,大都能取得较好的垂钓效果。
三、装具少而精,钩下不失鱼。 钓鲫早有“细其纶,小其钩”之说,野外钓鲫有时因鱼情水情或其它原因需转移阵地,所以随身携带的物件越少越好,轻装上阵,速战速决。要多备几枚已绑好子线的钩,一旦挂底失钩,随时更换。
四、钓组灵中钝,防备小杂鱼。针对野外钓场风浪较大、深浅不一、底层复杂、水广鱼稀等特点,笔者一般采用坠悬钩触底,通过上下移漂找底,露出水面的漂尾通常有4目左右,这样既比坠落底的传统钓组灵敏,又无须频繁增减铅皮调漂。如果由于在湖、库钓鱼多选用浮力较大的浮漂,漂尾又加了醒目标志既使风浪大、距离远或鱼吃口讯号弱,也能准确无误地把握鱼儿吞钩入口的动作,鲫鱼提竿成功率可达95%以上。为了防备小杂鱼干扰,除了那些鲫鱼多并对蚯蚓一类荤饵惟有独钟的钓场外,尽量用非浓香的诱饵布窝和较硬的面饵装钩,发现硬饵小鱼啃不动,鲫鱼也很少上钩后,再用粘而软的面饵代替过硬的面饵。起到了钓鲫避杂的作用。与此同时,布完鲫鱼窝后,又不时在窝外2米左右处撒一些麦麸、玉米皮等轻浮的诱饵。尽量将小鱼控制在中上层,若窝点上也有小鱼活动,可以从窝点外下钩,待钩将要落底时再移到窝中心,为鲫鱼上钩创造条件。
五、荤素两相宜,饵随鱼口变。自然水域中的鲫鱼以水中的天然动植物为生,食性很杂,对饵料的要求并不苛刻。基于这一认识,我在施钓中一般采用荤素齐备、饵随鱼变的办法。诱饵多用曲酒加丁香浸泡的大米和小米,颜色黄白相闻,气味浓郁醇香,颗粒大小适中,既能快速引鱼进窝,又能留住鱼,第一次打窝量大一些,以后补窝可少一些,一般经过三次打窝,半天工夫就能做到窝里鱼“长流水,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