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拒食有两种原因,一是温度、气象环境方面的原因。二是被钓滑的原因。前一种原因是鱼无条件进食,后一种原因是鱼有条件进食却拒绝进食,即鱼被钓滑了。本文分析的是池塘钓,针对的是第二种原因。
在温度,气象条件都正常的情况下,鱼的进食与拒食都是鱼自身的听觉、嗅觉和视觉分辨后做出的选择,滑鱼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防从鱼的听觉分辨力、嗅觉分辨力和视觉分辨力这三个方面去分析一下鱼被钓滑的成因。
一、滑鱼的听觉分辨能力
鱼有着十分准确的听觉分辨力,凭着鱼的这种分辨能力,鱼能对鱼塘,鱼塘周围各个方位发出的声响作出准确的是非判断及反应。例如:飞虫落水后发出的声响,喂鱼时饲料入水发出的声响,或是塘主农家往鱼塘泼倒泔水所发出的声响等等。就能对鱼产生诱惑。鱼听到这样的声响后,它不但不会逃走,反而会像接到命令似的一齐循着声源闻声而至。但另外一些声响的作用则相反。例如:沉重的脚步声,嘈杂的喧哗声和无规律的击水声等等,这样的声响不但不会对鱼产生诱惑,反而会使鱼受到惊吓,使其闻声而逃。由此可知,鱼的听觉分辨能力是敏感的,准确是。
这使我们联想到,有时我们来到那些开放的鱼塘垂钓时,尽管你在钓饵,钓技上下了很大功夫,动了很多脑筋,可鱼就是不领情。原来,不知不觉中,鱼已从我们的脚步声,说话声,甚至于投饵声等等一些不被你所注意的声响中有所察觉,并因此得出一个“此时贪吃有危险”的结论。那么,此行的收获不大,或者领个“白板”回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鱼的这种听觉技能与鱼塘开放时间的长短,垂钓人次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滑鱼的嗅觉分辨能力
鱼是靠其灵敏的嗅觉寻觅食物的。它们在很远就能嗅到它要吞食饵料的气味,并对这些气味进行追寻。要想多钓鱼,就必须注重气味对鱼产生的诱导作用,这一点已被广大钓友所共识。
基于这种认识,钓友们在自作饵料时都加进了一些刺激鱼嗅觉,促使鱼咬钩的添加剂。诸如:曲酒、鱼虾粉、各类香精、甚至于氨基酸等等一些引诱鱼的物质成分。这些有效的物质成分所发出的气味,通过水体的传播、扩散,很快被鱼的嗅觉分辨出来。鱼便跟踪追迹(击)的寻着这些气味来到窝点,我们因此而提高了上钩率,有时效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事物便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这种辨证的关系当然也适用于垂钓。钓鱼的人多,受惊的鱼更多,钓走的毕竟是少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垂钓人次的增多,死里逃生的鱼也越来越多。当鱼再次闻到这些既给它们带来过食欲,也给它们带来过恐惧的气味后,是喜是忧,鱼便打了个问号。久而久之,鱼便对这些气味的引诱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在多次重复的作用下得到了加强和证实,进而使鱼产生了戒备,形成了条件反射。当鱼再一次闻到这些已被它所熟悉并曾使其上当受骗的气味后,鱼的嗅觉便能分辨出这是一种带有危险成分的气味。其结果是在一定的水域范围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灵的钓饵在鱼分辨能力的辨别下,也会变成失灵的钓饵。
三、滑鱼的视觉分辨能力
就多数鱼而言,视觉是决定其能不能张口的关键。当鱼通过嗅觉接近食物源后,就用视觉来观察、决定饵料是否可食了。虽然我们也知道鱼是“近视眼”,但这并不意味着鱼因此而丧失了对钓组形态以及鱼饵颜色的视(识)别能力。
那些常有人光顾的鱼塘,实际上是培养、锻炼、提高鱼的视别能力的大学校。鱼在这样的学校里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该领教的都领教了。对它们来讲,什么样的饵料没吃过?什么样的饵料没见过?形形色色钓组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鱼的视觉分辨能力也得到了“实战”的检验和考验。尽管钓友们为它准备了好看又中吃的食物。但这些见多识广的鱼一看便知。那些颜色、形态基本相同的饵料中却暗藏杀机,是钓鱼人对付它们的一些“雕虫小技”。鱼具备的这种视觉分辨能力,使它们看到钓饵钓组后,便会敬而远之了。
钓术则骗术,骗术的高低则是检验你钓技水平的试金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