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生态的,同时我也是喜欢钓鱼的一个人,下面我从生态方面简单地谈谈我对于钓鱼的理解。比起各位来,算是搬门弄斧了,有空大家看一眼即可。
首先,以一句老话开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污泥。如果从生态上讲,这其实是一个食物链的关系。肉食鱼吃草食鱼,草食鱼吃植物或浮游植物。也有一些鱼是杂食动物,比如说鲤鱼。我海钓不多,平常更喜欢淡水钓,下面我就我接触到的淡水钓谈谈这个食物链在钓鱼中的作用。
A.对于黑鱼这种凶猛的淡水食肉鱼来讲,如果在其出没的水域下钩,那么最好的饵料就是这个池塘中常见的小鱼。因为黑鱼平时的食物也是这些,所以此时其对食物的戒心也小。当然,其中还有一个规律:越是食肉的鱼,其吃食越凶猛,因为如果不这样,那么平时它们是要饿肚子的。而对于那些草食性鱼来讲,它们进食则小心的多。这是因为在水体中其有天敌,长期的进化便它们形成的警惕的进食习惯,并且鱼越大,其越小心。
B.对于杂食性鱼类,钓饵的配置刚要因地置宜。假如说一个池塘中的鱼多以鱼饲料喂养,那么长期的投料会降低其对此种饲料的戒心,当然也可是能有口味的原因。所以,不论到哪个池子中钓鱼,最好先搞明白池子中长期以来投放的是什么样的饲料。
C.关于鲢鱼怎么钓最有效。大家从长期的垂钓中己经总结出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的好坏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我只想讨论一下这些方法有效的原因。作为顶层的草食性鱼类,它们的食物多以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藻类为食。而藻类生长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当我们把发臭所的鱼饵投入水中时,饵料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出来,所以藻类在应激性的作用下聚集在营养物质周围。实质上,鲢鱼并不是被鱼饵吸引过来的,而是被它们传统的食物吸引过来的。作为一种进化了几百万年的物种,它们肯定有自己的方法去发现猎物的所在。当然,上面的这些是推测。
下面讲一讲钓鱼地点的先择。俗讲说水无常势。我想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同样也适用于鱼。不论哪种鱼,总要寻找食物,寻找避难所,寻找最有利于其身体的地点。比如说太热的天,底层鱼可能到深水,但是鲢鱼等表层鱼刚到了表层,因为低层鱼的食物在池塘底部,而鲢鱼的食物---藻类却在热天浮到表面上进行光合作用。一句话:不论钓哪种鱼,要依据其生存习性制定相应的策略。
我还有谈一点,我对于夜钓的认识。我没夜钓过,但是我知道鲇鱼喜欢昼伏夜出。所以在夜间,钓鲇鱼是很正确的。不过,即使这样,我们也要知道它们的习性。比如说,白天,它们一般在水底,但又喜欢找石头多的地方做为自己的避难所。这一样,在夜晚找食的时候,难免会在其住所周围活动。顺便讲一句,鱼也像狼一样,有自己的地盘。所以,以我看来,如果水域周围的障碍物多那么此处最有可能是鲇鱼的活动场所。
先讲这些吧。欢迎大家拍砖。以鱼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