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吸引着广大钓鱼爱好者,而钓鱼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着。在我国,1983年国家体委又将它列入体育运动项目,它将乐趣、陶冶、健身熔于一炉。
一般认为东北三省从谷雨到霜降之间,是垂钓活跃的季节,而冬天一到,就收线挂竿了。原因在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见不到水的涟漪。
但还有不少钓鱼爱好者,并不放过这个冰封雪飘的季节,因为他们认为凿冰垂钓更不乏无穷的乐趣。
那么冬钓需要怎样装备呢?首先,必备一个冰镩,或袖珍铁镐,都要锋利,重量大些,2.5~3千克。冰镩最好用绳子拴住,以防脱手掉进水里。第二,钓竿短些,1~2米即可,钓线0.2~0.30毫米之间,钩要适中,伊势尼6号为佳。它不仅可钓25克左右的鱼,还可钓2~3千克的大鱼,可谓是“小大由之”。第三,钓鱼需要诱饵和钓饵,诱饵以曲酒泡小米为好,撒得不宜太多,钓饵以活蚯蚓或具有香味的面团最好。第四,为了防冻和劳累,最好多穿些衣服。
以上的准备就绪,就可以寻找垂钓地点了。一般说来,水深约在2米左右朝阳为好。时间为中午前后。
当冰冻水面10厘米以上就应以凿冰钓为主了。冰眼应成圆形或扇形。3~5个,当然2个也行。间距1米左右,成型后捞出冰渣,撒入诱饵,然后就可下钓垂钓了。钓法与一般钓法相同,仅是鱼咬钩较轻,见到鱼漂有反应就提竿,小鱼易拽,大鱼费点周折,但劲并不大,也很容易拉上来。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的五言绝句《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自得其乐的神情,是一种享受和幸福的陶醉。
人说,冬钓可能白搭工,我认为,就是在钓鱼的黄金季节,跑了很远的路,也可能一鱼无获,大凡钓鱼爱好者,谁没有这种憾事呢。
但愿初学冬钓者,能在冬天品味一下冬钓的独特情趣或者细品一下冬天的韵味吧。
冬钓五要素
冬钓,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一种很好的野外活动。笔者在此谈谈冬钓的肤浅体会,供广大钓友参考。
一、钓组要灵。根据鱼儿冬天咬钩轻、慢、钝的特点,不论是传统钓法或者是台钓法,在钓组组装上,均要使用质量好的细线(0.10~0.20毫米)、轻坠、小钩、小号细尾浮漂。钓组组装好后,最好先在家中挂钓饵试漂,通过增减坠子测定其灵敏度。如使用单钩,试水时钩饵轻轻擦底,悬坠,浮漂尖露出水面1目;如使用双钩,下钩饵轻轻擦底,上钩饵和坠则垂直悬空在水中,浮漂尖同样露出水面1目。这样组装的钓组,不仅灵敏度高,鱼讯反应敏感,而且碰上1.5千克左右的大鱼,只要起鱼得法,也无碍大事。
二、选点要活。一般说来,阳光充足的晴天,钓点应选择在背风向阳且有残存水生植物的相对浅水处;多云天,钓点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深浅水临界线附近的浅水处或深水处;阴天、小雨雪天,钓点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湾、汊、坎等地的深水处。此外,在备选钓点的附近,可酌情投喂几个窝点,便于轮钓。
三、用饵要佳。冬天特别是深冬,主要钓获的是鲫鱼、鲤鱼或鳊鱼,其它鱼儿很难钓获。根据上述三种鱼喜香、甜、腥的共性食性,因此,在配制诱、钓饵时,特别要注意味对、质佳。笔者在该季节常用的诱饵是:粗玉米粉(像细米)、麸皮、蚕豆粉,按1比1.5比0.3配比,分别用文火炒香放凉后,拌匀装入多层塑料袋中扎口封好备用(每次可备1千克左右)。垂钓时,取200~300克,添加一点麝香米,用钓场的水调和,每个窝点投送鸭蛋大一坨即可,以后不续窝;钓饵是:麝香米粉、小麦面粉按1比1配比,用钓场水揉成软硬适宜的面团,装入一阔口小瓶内盖好(防干、防走味)。用时,每次取黄豆小一坨挂钩、整形、蘸小麦面粉垂钓。有时也用红蚯蚓蘸麝香米粉垂钓。实践证明,用上列诱、钓饵效果比较理想。
四、提竿要快。所谓提竿要快,是指钓者要及时发现提竿时机和及时提竿。欲达此目的,较好的方法是:在垂钓中使用5.4~7.2米的中调手竿,浮漂露出水面1~2目,这样灵敏度高,又便于看漂。一旦发现浮漂上送1~2目或沉漂,漂尖上下持续抖动,都应抓住时机,及时抖腕提竿。
五、安全要紧。冬天,因气候恶劣,地理环境复杂,给冬钓带来诸多不便。加之冬天人的衣着较多,身体关节不如热季灵活,弄不好就容易出事。因此,钓者在外出垂钓活动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滑、防冻、防落水、防触电和防交通事故。这是开展冬钓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
冬钓的七钓七不钓
1.钓小不钓大。这里的小与大,是针对水面而言的。即钓小水面小塘口,不钓大水面大塘口。由于鱼类春、夏、秋长期生活在相对高温的环境之中,因此,在某些水温较低的大水域中,鱼对冬季寒冷的到来,仍有敏感的畏寒反应。而那些小水面小塘口,由于鱼的密度较大,且鱼的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性,鱼与鱼之间的相互追逐和相互干扰,已无法进入休眠停歇状态,自然四处游动,见饵而食。
2.钓浑不钓清。经验告知,一般深水水域水温相对高一些,鱼很少休眠,因此,冬钓浑水是明智的选择。而清水水况则与其相反,一是可能鱼密度较小,鱼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二是清水水温偏低,鱼的活动觅食等受到抑制。
3.钓晴不钓阴。晴天的小水域在阳光照射下,易于聚热,水温上升较快。在水温上升的时段里,正是鱼儿活动、觅食的时间。因此,垂钓爱好者选择晴暖天气,抓住鱼儿活动、觅食的最佳时段去垂钓,必有所获。相比之下,阴天或雨雪天,钓况则大为逊色。一是气温较低,鱼儿很少活动,也很少觅食,自然无助于垂钓;二是冬天正常天气气温就较低,而阴天或雨雪天气气温则更低,且气压也较低,故鱼难钓。
4.钓迟不钓早。一般小水域,在阳光照射下,大约10点钟左右,水温缓缓上升,静憩中的鱼开始活动觅食。到了下午3点以后,太阳西斜,气温开始下降,鱼又进入休憩拒食状态,自然不利于垂钓。
5.钓深不钓浅。冬钓成败的焦点是水温。在环境气温不变的情况下,鱼会本能地向水温高的部位聚集。同一水域,深水部位水温相对高一些,浅水部位水温则低一些。因此,冬天钓深不钓浅,这是成功的经验总结。
6.钓阳不钓荫。对于某一既定的水域,其朝向是不变的。以冬天太阳照射的方位为准,向阳一侧永远向阳,背荫一侧永远背荫。鱼类的举动与候鸟有相似之处,当鱼感到冷了,会本能地游向向阳温暖的一侧(或部分)栖息、觅食,而背荫低温一侧,则少有鱼的踪影。依据这一规律,垂钓时尽可能迎阳伸竿。
7.钓静不钓动。这里所说的静与动是对水态而言的。静态水在阳光照射下,既易吸热又易聚热,其水温回升也较快,自然有利于鱼的活动和觅食。冬钓静水是钓有所获的重要环节。动态水即流动性水,可视为冷水水域。尽管在晴暖的天气中,由于水的流动,既易散热,又难于聚热。在冷水水域中,鱼多栖息于深潭,呈静憩休眠状态。故冬天在动态水域中垂钓,常常出现钩不动漂不移现象。冬天钓静水,是钓有所获的普遍原理。 如何使冬钓钓组更灵敏
冬天,由于气温很低,一般鱼都停止摄食,鲫鱼等少数鱼种虽然还能进食,但动作要比温暖季节小得多。这就要求我们的钓组必须更加灵敏,否则,鱼讯不明显,鱼就很难钓到。
如何提高钓组的灵敏度呢?主要从钓组的各个构件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上下功夫。
一、钩。钩要小,比温暖季节可以小1~2号,原因是冬天鲫鱼张口小,钩不能太大。除了小以外,还要注意尽可能让钩立起来,不要让其躺在水底。这一方面是减轻鲫鱼咬钩时需要提起的钩饵重量,另一方面也是加大钩饵的目标,好让鱼发现。
二、线。线要注意三条:一是细,线径一般以0.14~0.20毫米为宜;二是直,不要让其弯曲变形,否则,小小的咬钩动作就无法从浮漂上体现出来;三要软,尽可能用不吸水的柔软线,不用容易老化和僵硬的尼龙线。
三、漂。漂要注意三条:一是小,漂小,与其搭配的坠子就可小一些,从而减轻鱼咬钩提起的钩饵重量;二要灵敏。有些漂虽小,但浮力不大,反应又迟钝,是不可用的,要用那些略加或略减坠重(或饵重)就有明显反应的小漂;三要选漂尾较细的漂,因为漂尾细上升或下沉一目都比较容易,当然也就灵敏,切忌用那种粗大的塑料漂或筒子漂。
四、坠。坠也要注意三条:一是要与浮漂的浮力相匹配。浮漂已经固定,浮力也就固定了,只能靠增减坠的重量来实现使钩立起来的目标;二是坠与钩的距离要比温暖季节小一些,以1.5厘米为宜,如果过大,鱼咬钩动作小,很难牵动坠子,浮漂也就难有反应;三要千方百计减轻坠的重量。这个减轻除了采用小漂之外,还要想其他办法。实践中人们创造出来的子母坠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把与浮漂浮力相匹配的一个坠分解成大小两个坠,上下相距十来厘米。上坠为大坠,用来抵冲漂体和部分漂尾的浮力;下坠是小坠,用来抵冲剩余部分的浮力。鱼咬钩时根本不要触动上坠,只要提起下面的小坠浮漂就有明显的反应,显然比提起不加分解的一个整坠要容易得多。这种双坠的具体装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整个钓组调整平衡,悬坠,钩背触底,漂尖露出水面1~2目,然后将坠子分成大小两部分,相距10~15厘米安装在线上,其中下坠距钩1.5厘米。第二种是先将一块铅皮装上,修剪到悬坠钩时漂尖露出水面4~5目,然后再将一块小铅皮装上,使钩背触底,漂尖露出水面1~2目,最后将二者的距离、位置如上法那样固定下来就行了。这种双坠可以大大提高钓组的灵敏度,是提高冬钓钓获的一项重要措施。
五、钓目。以上几条都做好了,可以说,钓组是灵敏的,但若钓鱼时不注意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同样不会灵敏。冬钓,一般以1~2目为宜,有时甚至钓0目(但要注意钩背触底),倘若钓得目数太多就不灵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