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燕头颊骨黄,鱼之有力能飞翔 ,这是古人对黄颡鱼的外形描述。黄颡俗称黄腊丁、盎斯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刺,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的鱼类。在我国的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水库、湖泊、河流中均有。 黄颡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活动,出没于水库,湖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觅食。它属肉食性鱼类,食性偏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
垂钓黄颡鱼必须针对它的习性和食性,才能有很好的钓获。除此之外,对口的鱼饵和恰当的天气及出钓时机都非常重要。黄颡有怕光喜暗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在天色阴暗无风,天气闷热和下雨的时候咬钩较为积极。钓黄颡选用手竿、抛竿均可,手竿钓黄颡多选择在天气闷热、气压低、没有日照的白天,而在长江中钓取黄颡则要选在每年5月中旬与7月中旬的傍晚以后,江水涨潮与平潮的这一段时间内最佳。
钓具 选择3米以下,2.1米或2.4米的轻便抛竿两支,配仿车型中型渔轮,贮线为50~80米长的钓线(直径在0.3毫米左右),根据长江中容易挂底且流速较大的特点,选择50~80克或大的重坠。用比主线细1倍的(1.5号线)钓线,拴接舍弃坠(以防挂时拉断),保住钓组),钓钩可选择长柄、钩门宽的 丸せ 型钩。子线长度为6~8厘米,每组拴结2~4枚钩,拴制为串钩钓组。
钓饵 黄颡是杂食性鱼类,喜食动物类饵、对水生的水蛭、河虾、蚌肉和陆生的蜂蛹、蚯蚓较为偏爱,红蚯蚓是钓黄颡的首选钓饵,黄颡对此饵情有独钟。挂钩时,选择粗大的红蚯蚓将钩尖从其生殖环部钩进,并把中间部分缠在钩条上,留出头部一段(1厘米左右)便于扭动。这样穿钩的方法较为理想,一是增大了钩饵的目标,使其更加醒目,二是在蚯蚓头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存活的时间较长,保持了钓饵的新鲜。
钓点 黄颡喜暗怕光,在天气晴朗有日照的白天不爱活动,深潜于江中有障碍的溪流处或乱石堆中,或在江中的弯汊和有洄流的浅滩,及有水草遮蔽的地方。因此,在栈桥的背面、泊船的灯鼓下、陡坎、拦江坎等水下有坑洼,水流受阻的一面和水流较缓,水底下有乱石的边沿处。
钓法 在江水涨潮时施钓,钓至平潮后返回,实际的施钓时间为3个半小时。在流动的江水中用抛竿底钓黄颡,不需要抛饵做窝,亦不需用漂,铅坠可略大一些(能保证钩饵落底),钩饵抛出后,把钓线略为收紧即可。黄颡鱼中钩的鱼讯近似于串钩钓鲫鱼,通常为点动几下后,突然回线。黄颡鱼咬钩动作大,钓者可凭着竿梢的颤动,或通过手上的感觉,准确地判断出鱼是否中钩。此外,发现黄颡鱼中钩时,要及时扬竿收线,免得它吃 死 钩,将钩吞至咽部,摘钩费时费事。在一处施钓未果时,不要在一个钓点内苦守,及时地更换钓点很有必要。钓法上应将定点钓与拖钓结合,若钩饵抛至远处,无鱼咬钩,就可适当地往自己面前一米一米拖钓,寻到有鱼咬钩的钓点后,可将抛竿集中在一个点上定点钓。
由于黄颡鱼有喜弱光的习性,在长江中施钓黄颡的时间多为天气晴好的夜晚(晚6点至10点),钓位也多选择在泊岸的船上或栈桥上。长江水大流急,施钓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抛钩时应仔细看清泊船的锚链和缆绳的走向,避免钓组挂底。
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的第一根硬刺特别锋利,这是它遇敌时自卫的武器,摘钩时应特别小心。解决的办法是备一把钳子,摘钩前先将硬刺剪断,这样既利于摘钩又不易挂住护网线。如摘钩时被硬刺刺伤,可用自己的尿液涂抹,缓解伤口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