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择时要素:忌冷宜暖
何时出钓是个关键因素,我们要选择有利的天气和时间段。冬钓不能与春夏季节类似,无需早出晚归。根据过去的感受,有日照的晴天和温度较高的天气比较好,此外变天的前的反常天(下雨前的第一天)效果也不错。笔者的习惯:有日照的晴天上午九点出发,下午四点半收队。因为早晨温度低,空气浑浊,湿度大对人身体的危害大;还有下午四点后,随着日照减弱,温度骤降,使人容易着凉生病。因此,不能贪钓,即使冒着风险苦守,也未必会有好的收获。因为这时,鱼因为自身变温的需要鱼已经从浅水返回深水。
2、择点要素:临浅傍草
选择钓点也是个关键因素,冬季逐渐进入枯水时期,水位下降温度也日趋走低,水中的浮游生物停止了繁殖,水较清澈透明度高,这个时期藏身在亮水处的鱼类缺乏安全感,需要寻找有草和障碍的环境隐藏身体,躲避和天敌及人类的伤害;
第二,有水草的地方可以减弱强烈光线的刺激,符合鱼类有躲避强光,趋弱光、趋温的习性,加之冬季的水草已经不像夏季那样浓密,已开始衰落有很好的透气性,即使鱼藏身在水下,也不会感觉气闷;从冬季温度降低的实际情况看,鱼虽然有靠近岸边有觅食的愿望,但是也是在确保安全的本能下的行为,在没有水草的条件下,安全不能够有保障的时候鱼不会靠边的;
第三,冬季的日照仍旧强烈,也存在着一定的温差,温度的变化导致鱼的上浮,使鱼更接近水表,这样对于河岸上的动静有着更直接的观察,天上飞过的小鸟和空中舞动的钓竿及晃动的人影,因缺乏良好的遮蔽都会暴露在鱼的视线中,对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冬季还是以有水草或挺水植物附近最佳。同时还要选择水体面积较小,较浅的地方。
3、择饵要素:腥香兼备
冬季因温度的原因,鱼的食欲活动范围都相对减弱,发窝的时间比较长,加之其它不为人知的原因和理由,需要等待的时间比较多,这一点钓者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守候的决心。打完窝子,要耐心等待发窝并要有预见性想法,不妨在打窝时多的候多打窝子,以避免先打的窝子无鱼,才想起去补窝。既浪费诱饵又耽误时间。此外在钓浅水窝子的时候,不要来回地走动,或发出较大声响。造成不利的环境因素而影响收获。对于钓饵不妨多准备一些,因为冬钓大大数是以饵找鱼。冬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温度低,鱼不可能同其它季节一样主动觅食。用饵一定要符合鱼的食性。虽然鱼饵不要求完全对路,但至少能够基本符合冬钓的要求。常言道:“春荤夏素,冬甜秋香”在这个基本的要求下,钓者要在饵上做一些文章。不仅要注意鱼饵物理性能,还要注意化学性能,由于鱼的习性所至,冬季鱼对本味饵的兴趣不大,偏爱腥香型饵,所以无论是诱饵还是钓饵,一定要有点气味,才能刺激鱼的食欲。凭借过去的实践,冬钓的饵,使用荤饵效果比较好,特别是红虫、蚯蚓、白虫等都是首选。其次,还应注意鱼饵的适口性,在使用商品饵时饵一定要软,要小,粘度要适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冬的就饵特点。
4、细线小钩,钓法多变
“细线软竿钓鲫鱼”是有一定道理的。冬钓竿一般可选用长竿、轻竿。冬钓受温度的制约,不论什么鱼的开口都小,尤其是主要对象的鲫鱼,开口更小,再加上线在低温的情况下,容易发硬等储多原因,容易影响信号,因此冬钓的钓组必须配置细线小钩轻钓竿,最忌的是用粗线大钩。否则会使你的成绩大打折扣。
冬季也存在着温差,鱼类是变温动物,有明显的趋温习性,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适温的准确范围,但我们可以在以往的实践中感觉和判断出鱼在水中的泳层变化。由此认识,鱼在水中的泳层是不确定的,受制于温度日照风力气压等因素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在水中的钩饵不能只是固定在水下的某一点,而是要将死饵变活,因为只有在死饵变活的情况下,钩饵才能出现在鱼的视线中,鱼才能发现。特别是温度变化大,温差也大的天,鱼很容易受到温差的影响半浮或底浮,鱼一旦浮头,而钩饵却在水底,即使在对路的饵也有无济于事。笔者几乎年年冬钓,可就是没有一次将钩饵固定在水下时而钓好鱼的。与其他传统钓高手交流,大家都认为死饵变活勤动钩是冬钓的技术核心,勤动钩才是钓获的唯一保证。简单的讲:就是在钩饵入水时,一定要控制着落进钓点的时间,尽可能让钩饵落下的过程变缓慢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被鱼发现的概率,从而达到多上鱼的目的。不能将钩饵扔在钓点被动等鱼,而是要将钩饵动起来,主动地以饵找鱼,这样才能钓上。两位朋友领会了我的意思后,立刻摹仿着我,钩饵入水就缓缓地拖动,每次钩饵落下的行程刻意地控制在20秒的时间内,经过反复地动钩,他们很快就上鱼了,并超过了一位经验颇多的朋友。所以,冬钓要改变以鱼找饵的观点,积极地主动地以饵找鱼。这是冬钓最主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