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钓法的推广和普及,使钓技理论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鱼漂的调整问题上却始终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调目越高钓目越低越灵敏,换句话说就是调目和钓目的差值越大越灵敏;另一种说法认为调目越低钓目越低越灵敏。本人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局限性。科学的钓组灵钝观是在具体鱼情水情的前提下,分析饵重、鱼漂的剩余浮力、水表面的张力三者哪一种是影响鱼吃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鱼漂的调整减小这一主要因素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从而形成合理的调钓方法。本人的钓技水平同大师们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之所以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谈出来,是想通过钓友们的批评来验证我的观点,如果我的观点对钓友们有点帮助,那更是意外之喜。
一、几个概念性的问题
  为了便于讲解的我观点,先将几个模糊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做如下定义:
  1.线组和钓线。线组是指鱼漂、漂座、太空豆、钓线、铅皮及座、八字环、钩组成的体系;钓组是指整个线组加饵料和钓竿等组成的体系。
  2.调目和钓目。调目是指空钩不挂饵不触底调整鱼漂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钓目指挂双饵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
  3.鱼漂的灵敏调整区间。从调钓目数相等到调目减钓目差值最大这一区间,钓组的状态是由饵重全部被池底承担过渡到饵重全部由鱼漂承担。这一区间的大小是由饵重决定的,这一区间体现在鱼漂上的目数多,鱼漂的灵敏调整范围就大,饵料轻则相反。
  4.鱼漂的迟钝调整区间。从调钓目数相等的不灵不钝状态到铅坠刚触底状态,这一区间反映在钓组上是钓目大于调目,钓目和调目在漂尖上表现的最大差值等于双钩重。比如双钩重等于3目,钓目高出调目的量不会超过3目。即使继续加长水线,只要铅坠不落底,只能造成子线弯曲,但钓目不会增加。
  5.极钝区间。从铅坠触底双子线卧底以后的所有区间。实际上这时已经不能叫做悬坠钓法,但在小杂鱼多的水域可发挥较好的作用。
  6.灵敏和迟钝的含义。鱼用同等力量吸饵时,灵敏的含义有两层,一是鱼漂的位移量大,二是吃饵同鱼漂的位移同步发生。而迟钝的含义则正好相反。
  7.最灵点和上下迟钝。双钩挂饵半水调漂尖成平水,去掉双饵漂尖显示的调目即为该支鱼漂当时的最灵点,在此状态减小调目可以造成下迟钝,增大调目可以造成上迟钝。饵重不同的情况下,鱼漂的最灵点在漂尖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在实际中,最灵点的意义并不大,它只作为上迟钝和下迟钝的分界点。
二、影响钓组灵敏度的因素
  鱼在吸动饵料时,要克服钓组的重量,水的浮力(包括水对钓线、坠、钩、饵等及对鱼漂的浮力),钓组移动时水的摩擦阻力,水的表面张力。上述因素中水对线、坠、钩、饵、太空豆等的浮力,水的摩擦阻力基本不变。那么影响钓组灵敏度的变量因素只剩下钓组的重量(其中的变量主要是钩饵随着鱼漂调钓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鱼漂的浮力及水对鱼漂的表面张力。其中,鱼漂的浮力一部分用于平衡饵钩对池底的压力,另一部分是剩余浮力。而水面张力的大小在同等水环境下受漂尾粗细的控制。究竟重量、浮力、水表面张力三者中哪一种是影响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要受当时的鱼情、水情决定。
三、对剩余浮力的理解
  我们讲的剩余浮力是指鱼漂平衡掉钓组所有重量后的残存浮力,这个力具有使钓组向上的运动趋势,它是鱼漂产生上迟钝的原因。换句话说,剩余浮力就是挂双饵半水调漂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产生的浮力。比方说,双钩挂双饵半水调漂尖剩两目,那么钓组的剩余浮力就可以简称为两目;挂双饵半水调漂尖平水或平水以下,钓组没有剩余浮力。很多人将剩余浮力理解为钓目是不正确的,浮钓时剩余浮力等于钓目,底钓时钓目等于池底通过线组对鱼漂的反作用力同剩余浮力之和。比方说,双钩挂饵半水调漂尖1目,延长水线底钓3目,那么这3目中剩余浮力量是1目,池底对钓组的反作用力或者叫承托力是2目,在这种状态下钓组具有向下的运动趋势,这也是钓组产生下迟钝的原因。池底的反作用力来源于钓组对池底施加了相当于2目的压力,这种解释符合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