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的肥水指的是水中的微生物过多,水体呈黄绿色或是深绿色的水域。好多人面对钓场碧绿的水而感到束手无策,觉得这里的鱼不缺饵料,而无法钓取。其实针对不同的肥水,我们还是有计可施的。
一般的肥水主要是陈年老塘,塘底腐烂植物过厚,水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溶于水后形成某些有机物,而水中的有机物质又不能及时的与外界交换,水体本身也不能通过与地下水的相互渗透来与其他流动水域在地底很好的贯通。这样时间久了,水中的鱼会因为本身生活环境的恶劣,而变的不愿意进食,这种自然形成的肥水钓起来还算比较好对付的。而且由于需氧量较高的大体型鱼在这种水域中很难生存,所以钓具的配备上主要注意浮标的选择就可以了。只是水底的腐殖质过厚,找底变的很困难,“饵在底下放,鱼在饵上游”的过底现象时有发生,我们时需要根据了解过的钓场情况来决定钓底还是钓离底。
如果不是特殊的天气情况,这种钓场都是先要从钓底开始的。选用一只自己用着比较熟悉的浮标,软尾硬尾由个人的使用习惯来决定,没什么硬性要求,调节浮标一定要根据饵重来调节。不论你想用你手中的浮标的那个目数来对付今天这个肥水中的鱼,都一定要在设定好调目后,在半水的位置称一下单钩的饵重,然后用钓饵粗略的找到水的实底,找到后先不要认为这样就是过底了。找底在任何时候都是找鱼口,单单的找到水中可以支撑钩饵的水底是不行的。所以找到实底后暂且不要急着大幅度的下拉浮标,去找水中所谓的虚底。肥水中到底有没有虚底呢?答案是有的,只不过水中的鱼有时也会潜入这个所谓的虚底中来觅食。特别是肥水中的鲤鱼,常常会在淤泥或是植物与浮游生物的腐烂层中寻找可吃的食物,好多气温低的天气草鱼和鲫鱼也会在肥水这个虚底中进食。所以我们在挂饵到底浮标停稳后,可以一边做窝一边找鱼。一竿竿的打饵,打几竿下拉一点浮标,幅度不要大,半目或是一目左右,这样就在水底的实底到虚底之间做出了个立体窝,这种穿越虚实层的立体窝更有利于引诱肥水底部的鱼。在打入窝饵的同时要仔细的观察浮标的动静,如果在哪个位置出现了和浮标的自身语言不符的动作,那一定要注意这个位置了,说明水底的这个位置附近是有鱼的。然后就可以把钩饵停在那糗几竿,肥水中如果不是特殊的情况导致鱼很饥饿,那一般不会出现疯狂的连口。如果发现有动作的那个层面确实没有鱼进饵,再慢慢下移浮标继续找鱼的底。窝子做好后,窝点处附近的水面上会出现我们想见到的鱼星,肥水中由于水底覆盖层较厚,水中的鱼在水底找钓饵料相对困难,所以窝子中过来鱼是很容易看见鱼星的。有鱼星后一定糗几竿,没动作再慢慢的小幅度拉动浮标找鱼在水底的位置。
当我们调节钓目后,根据我们半水称得的单饵重判断钩饵已经离底了还没有鱼来吃饵,那么有可能窝子做的不成功或鱼看不见饵,需要耐心的到水的实底再度引鱼。但更有可能的就是鱼不在水底,我们就可以先适当的加长子线,在增加钩饵的摆幅引鱼的同时,换上一款专钓行程的长硬尾浮标,调低目,主要观察浮标即将到底时有无接口,然后再根据情况慢慢的调整钩饵离底的距离,最终把钩饵摆放在鱼层的位置。这是个很重要的技战术,千万不可马虎,之所以大家都觉得肥水中的鱼难钓,找准鱼层是决定成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