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9日,我来到位于青岛的崂山振江农业观光游乐园钓鱼。据了解,这里不仅有鲫鱼池还有可钓大鱼的混养鱼池。

  我喜欢钓大鱼,所以决定去钓混养鱼池。当日的天气晴到多云,有时阴,气温在3~12℃,风力约有4~5级。风大抛投有难度,严格地说,当时的天气非常不利于钓鱼。

  因为风大的缘故,水面上被吹得一浪接一浪的,池水也显得比较浑浊。上午10点左右就开始钓鱼,这是我自去年7月到中国居住以来,第一次在淡水池中钓鱼,使用的装备是4.5米长的调性较硬的竿,用1号的尼龙线做主线,0.6号线做子线,长度在20~30厘米,用的鱼钩是黑白两色关东无倒刺3号钩。使用同样的钩,而不同颜色是为了在阴天或池水浑浊时,比较一下在中国钓具市场流行的黑钩和白钩之间的差别。使用的钓饵是薯类的植物鱼饵和蛹类的动物鱼饵,目的是看看这两种饵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何差异。开钓时我以1:1的比例调配,将其揉成状态较软的钓饵。

  开钓前,首先开始培养自己的钓点。我选定的钓点水深约1.5米,所钓的泳层选在接近池底的位置。经过反复的抛投鱼饵,我想浮标下像小山一样的饵应该把鱼诱来了。

  十分钟后,我从浮标的微颤中感觉到钓点里已经有鱼,从浮标的标相上判断,是一些个体不大的小鱼。鱼既然进窝了,咬钩也是迟早的事。我全神贯注地把目光聚焦在浮标上,耐心地等待浮标上的动作。由于水温较低,鱼的行动比较迟钝,虽然浮标有几次轻微的动作,但无一是明确的咬钩信号。过了一会儿,浮标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扽,我迅速向上提竿,从扬竿的动作中感觉到有鱼,但不是太大。尽管鱼不太大,但我还是十分小心,因为我的子线是0.6号的细线,担心用力过大容易折断。被遛出水面的是一条500克大的鲤鱼,是白色的上钩勾住了鱼的下颌。摘钩时触摸到鱼的身体,感觉冰凉我方才明白,上鱼不好的原因是水温很低。因为一星期前青岛刚下了一场雪,虽然季节已是春季但感觉还是如同寒冷的冬天。

  第一条鱼上钩后,10分钟的时间再没有咬钩,鱼好象已经散开,又过了10分钟,浮标反应又有了鱼蹭标,却没有鱼再咬钩。估计是一群小鲤鱼在钓点里戏耍蹭线蹭标。

  没有办法,我只得把钩子和鱼饵换成小的,并加快了抛竿频率。这次钩子换为白袖无倒刺2号钩一个和0.2号钩,子线也缩短为15厘米,目的是使鱼咬钩的信号更加明显。底钓也改为钓离底(离底10厘米)(因为我怀疑鱼已离底上浮)。这一变化确实奏效,鱼咬钩的确比刚才快,咬钩的动作大且比较明显,即使有风也能够看出鱼是否咬钩,中鱼的几率比开始好得多。

  钓了几条小鲤鱼后,我又换了一下线和钩。这次使用的ヘラスレ白条4号钩,是我今天用的钩子中最大的一号。这种钩子很像伊势尼型钩,主要很久以前我在日本钓被称为“源五郎鲫鱼”的大型鱼时用的。换上20厘米和30厘米的0.6号子线各一根,上面的为白色钩,下面的是上黑钩,泳层设定在接近池底的位置。下午3点左右,可能是水温上升了不少,小鲤鱼活动范围有所增大,咬钩也更加大胆,每次抛投都有鱼咬钩,几次空钩后,终于有鱼上钩了,还是500克大的鲤鱼,白钩牢牢地勾住它的上唇,由此判断下午鱼的活动比上午活跃多了。

  钓到下午4点,我又成功钓上两条500克左右的鲤鱼,而鱼无一例外地都是咬白色的钩子。看来白色鱼钩在水体浑浊的情况下,作用要比黑色钩明显得多。虽然我们目前没有太多实例证明,但至少能够说明钩子的颜色不同,鱼咬钩的结果也不同。换句话说,随着水体环境,(水色浑浊和透明度)改变钩的颜色,是完全可以扩大战果的。

  这次我使用的竿调性较硬,使用时感觉不太适合自己,更确切的说还没习惯,下个星期我想买一支调性略软的竿,以便获得更多的乐趣。今天风大,且有些冷虽然如此,但是鱼钓得还是非常愉快的。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