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组入水后,漂在空钩时露出水面的目数为调目,当钩上有饵时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就是钓目.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调四钓五,可这样的话不就是等于说1加1小于1的公式成立吗,那些能够调四钓五的调漂方法到底错在那里?
认真分析,问题就出在怎样调四目上
半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离水底半米是半水,离水底一米也是半水,在风线,水线的长度未确定的状态下,无法确定调四目.确定地调四目会随着风线,水线的长度变化而变化,进而出现调漂错误,这也是出现”调四钓五”等结论的原因所在.
在确定调目的时候,水线和风线的长度必须首先确定,在钓线较细,较短,漂尖较粗的情况下,水线和风线的长度对调目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如果粗线调漂,可以在半水里空钩调附,让漂尖露出水面四目.但是,不管钓线多细,浮漂多粗,只要在定钓目时移动了浮漂,原先确定的调目就一定会发生变化,浮漂上移,调目就会变少,浮漂下移,调目就会变多,不管水线,风线是否变化,只要在半水空钩时定了调四目就是调四目,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
退一步说,就算你用的钓线细,轻,在较小的范围内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但钩和坠的重量却是万万不可忽略的,随着水线的变长,钩和坠就会触底,这时候钓组的调目早就发生了变化.
有些钓友在半水空钩调四目后,又放长水线,让饵钩触底,如果漂露出水面五目,就说这是”调四钓五”如果漂露出六目,就说这是”调四钓六”这些钓友其实不知道随着放长水线,那个”调四钓五”实际上已成了”调五钓五”,那个”调四钓六”实际上成了”调六钓六”.
要做到调漂精确,调漂的步骤就必须正确.
第一步:首先精确的确定水线,风线的长度,如果要钓底,就要在双钩挂饵,铅附的浮力小于漂体浮力的情况下,合浮漂露出水面所需要的目数,这就是否定钓目在先.
第二步:在水线,风线的长度确定的前提下,空钩调整铅坠,使浮漂露出水面所需要的目数,这就是所谓的定调目在后.
实际垂钓时,如果浮漂不渗水,铅坠不变化,调好的调四目是一调不变的,只要浮漂浮到了确定的调目,你就可以提竿换饵.而那个确定的钓目却并不确定,它中是在定水线,风线的长度时的一个临时值,饵钩落底时,每一次的钓目都会随着水底的高低而变化,再好的钓鱼人,也不会把每一次的钓饵挂同样大小,因为每一次,每一时的钓目会随着钓饵的大小变化,饵的溶化,小鱼的啃食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