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钓鱼一般都会选择对象鱼,按对象鱼选择线组和。鱼咬不咬钩,要由水中的鱼来决定!我们只能被动的跟随变动!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时刻变动的群体,而且它们在水中受外界的影响很大,这些外界因素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食欲和活动范围。从而直接的影响我们的钓获。
做一名钓手一定要很好的研究鱼的习性。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日常的垂钓中面对不同的鱼情多总结经验,多积累经验。
出钓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天气的因素。未出钓前先要想想如果我是水中的一条鱼,我今天会不会吃东西,会吃什么,会在哪吃......还要考虑是野塘、还是养殖塘。放养塘如投放鱼的当天去垂钓也要考虑这点,鱼类的长途跋涉体力消耗怠尽,一般都处于恢复中,如果不是极度饥饿,一般很少进食。短途运输的有可能会吃饵,但也大都因为对新水的不熟悉和一些人为的因素而聚集在池塘边缘处。这个时候选择细软钓组钓近是很好的应对办法。
我们来到,首先要确认今天的鱼会在什么地方出没,以及我们要钓什么鱼,它会喜欢吃什么。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所钓对象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食性。
拿常钓的淡水鱼来说,在自然水域里鲫鱼一般喜欢干净些的水域,喜欢在水底不是很杂乱的地方游弋觅食,属于全水层的鱼类,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泳层。比较喜欢吃麸类薯类和谷物类。鲤鱼则喜欢在水底杂乱的地方拱食埋藏在淤泥或是杂物中的。因地域差异食性也会有些不同。在水库里会比较喜欢吃自然,小虫或是草叶。但大都喜欢发酵类饵,醇厚的酒香饵会有很好的效果!鲢鳙滤食细小颗粒,也是水层比较随意的鱼类,它们可以停留在水的任意一层。底钓和浮钓都会遇到,具体的水层位置要看天气的因素了。再如鲶鱼是杂食性鱼类,常在杂物堆处出没,对所有的淡水鱼的都感兴趣,特别对动物的腐尸和动态的动物性饵情有独钟。但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什么鱼,如果是喂养长大的,它们先天养成的摄食习惯一般不会改变,那么这个时候喂养料就是做钓饵的首选。
了解了所钓对象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食性还要熟悉鱼的觅食规律。水中的鱼一整天都是处在不断的觅食活动中。只是由于它们的体力耗费与新陈代谢能量补充等因素,会间断的出现几次觅食高峰。一般我们清晨垂钓的上鱼高峰是从黎明的2点到6点的这段时间,这是休息了一夜的鱼开始早餐的时间。而且经常会有大物上钩。以后的时间高密度池塘里的鱼或是塘中体力较好的鱼,还会继续进食。野外水广鱼稀的情况下,一般要到下午3点到黄昏这阵又会出现进食高峰。而夜钓的时候上鱼大都是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子夜的时候也会有鱼吃饵,那时多数是吃饵谨慎的大鱼!然后就是2点多往后一直到清晨的那段进食高峰期了。如果不是在密度很高的精养塘垂钓,我们一定要根据鱼的觅食规律来适当的选择垂钓时间。
之后在选点上还要掌握鱼的洄游规律以及鱼类活动和水的周边环境的关系。喂养塘中的鱼都会在接近喂养的时间聚集到投喂处附近。喂养时入水的声音或特定的召集声都会使它们聚集。非喂养水域里的鱼每天的游动都有有一定的洄游路线的。鲫鱼一般在湾汊处和浅滩出没。鲤鱼则一般在岸边的陡坡处或是距岸较远的浅水处游动。由于鱼类的谨慎天性,水中的障碍物的周围,水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水域都是它们喜欢聚集的地方。还有岸边伸向水中的慢坡(岸边的铧尖),深浅交界处都是鱼儿们经常出没的好钓点。选择钓点还要注意避开声音嘈杂的区域以及注意我们挥竿等动作对水中的鱼儿的影响。鱼在水中通过光线的折射来感受水外世界的事物。光线的折射在水中到鱼的眼睛里时岸上的物体都变的很大,所以要尽量避免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在水面上形成投影。野外水域里的鱼一般都机警的很,稍有响动就马上窜出老远,所以野外垂钓一定要静。养殖塘有时候弄出点声响反而会召集到更多的鱼。声诱也是很好的诱鱼手段。鱼儿在水中长时间的生活,对水下的环境和岸上的标志物都比较熟悉,突然改变会另它们产生警觉。我们人为的在钓点杂乱的水域破坏水底环境来开辟新钓点,短时间内一般不会见效。
选好钓位钓点后,接下来就要分析,今天我要钓的鱼会吃什么饵。我一向提倡“鱼性化”选饵配饵。小鱼一般喜腥香,的味道都较重,这和大多数的小孩子都喜欢和香甜可口的小食品是一样的道理。而几龄的大鱼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构造改变,食性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鲫鱼会比较趋向谷物香型饵。大鲤鱼在不喂养的情况下会根据季节的不同会喜欢香甜些或是略带酒香的饵。钓鲢鱼我一直认为饵的味道并不是最主要的,味诱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饵的雾化,用状态诱鱼。这种鱼喜欢滤食细小颗粒,会对雾化区的颗粒很感兴趣。水库中的鱼类由于长期养成的摄食习惯,它们喜欢接近天然的或是库边草丛中的虫饵。在钓它们的时候为了达到快速诱鱼到位的目的,需要加商品饵,但一般不要加太多,太重的饵味会让它们感到危险的存在,即使进了窝也不会就饵。但不论大鱼小鱼,在喂养塘中垂钓的时候,喂养料始终是我们最先要考虑的主饵。
鱼性化选饵后还要考虑到鱼的摄食变化因素。由于我们使用的的本身组成的缘故和鱼类自身遗传的生活机理,它们在进食的时候不是一直不动不变的。这点也要求钓手做到“鱼性化”,要尽量的去感觉鱼的变化。先是做窝。自然水域中水广鱼稀,这就要求我们做窝的时候要尽量的先吸引鱼的眼球,让它们游过的时候会看见有饵可吃,大窝是必须的。这里的鱼一定要让它看到有吃的东西而进窝,只要进来就好办了。池塘中的鱼就不然了,它们找饵进食可不是象逛超市,谁摆的摊子大就去谁那,这里的鱼想让它进窝要结合好多因素。味道,状态,化学诱鱼元素甚至光诱都要考虑进去。鱼群时刻都是变化,它们进窝后,吃饵也会随时变化。随着我们不断的投入钓饵,钓点处的颗粒持续增多,鱼层的堆叠抢饵会导致它们渐渐的追随上边落下的先散落的颗粒饵浮起。根据鱼的这一特性,我们可以人为的调动鱼。用雾化好的饵把它打起来抽浮。先浮起的都是体力较好的和个头稍大些的鱼,不过我们钓浮的时候之所以钓到的都是小些的鱼,那是因为大鱼的数量比较小,它们浮起来之后小鱼随之起浮,大鱼几乎没有机会吃到。
天气和周围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鱼的摄食变化。突然的降雨,降温,升温,鱼塘水位的突然变化,或是池塘里突然放进冷水,都会导致鱼正常的吃口发生变化。垂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马上想想如果我自己是一条鱼,我现在会怎么样。然后再结合你自己的经验来做出相应的变化应对鱼情。
最后一点说说让口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感觉水中的鱼的一个重要手段,基本上有两种情况。开始做窝后发现浮标有动作了,如果不是在精养塘或是专业的竞技抢鱼比赛中,那我们一定先不要急着抓这几口,让口,一定要让!先先要让窝里有几条鱼。进窝的鱼的游动和吃饵时产生的声音和发出的诱发因子会引来远方更多的鱼。达到以鱼诱鱼的目的。现在好多里都加入了这种鱼类吃饵是产生的诱发因子,首先是英国的魔水,听说我们威海也有。这种诱发因子缺点是扩散慢,发窝慢,但留鱼可以比较持久。适合做大窝守侯大物。缺点是发窝慢,但留鱼可以比较持久。相信生产厂家解决了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会给我们的垂钓运动带来更多的快乐。另一种情况是当窝中的鱼聚集多了以后抓浮标的动作也要让口。有可能是我们所对的鱼比较猾,那我们一定要放弃一些夸张的动作抓小口死口;再可能是标下的鱼诱多了,钩饵处几尾鱼抢食一团,这时要要择口,抓真口,放一抓二或是再放抓第三口。
说一千道一万,当我们真正的能感知水中鱼、摸透鱼的习性的时候,我们的垂钓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