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天活动,觅食虽然受到抑制,但仍有活动能力,并有摄食欲望。只要掌握了冬季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加之垂钓得法,仍能做到鱼儿满篓。

第一招:长、细、小、轻的钓具。钓谚云:“冬钓三大巧,长竿细钩小”、“冬钓无巧,线细钩小”。这是针对冬季活动量小,吞食口张得小、摄食动作轻微等规律而决定的。手竿宜长,以5.4—6.3米为好,这是因为冬钓的地点离岸边较远。鱼线宜细,以进口线0.16—0.20毫米(即1— 2号线)为佳。钩宜小,以进口钩3—5号钩为好。细线小钩有助于的吞食,以提高钓获率。另外,配以小而轻的坠子,小长漂3—4粒,一粒在水中,一粒在水表,一粒平躺于水面。使钓组整体灵敏度处于良好状态,有利于观察鱼拱饵咬钩的微弱信号,以便把握提竿时机,扩大冬钓效果。

第二招:晴暖无风的天气。冬钓的重要条件使选择一个理想的天气。鱼儿在冬天对天气的阴、晴、风、雨、雪等各因素,哪怕是小小的变化,都有敏感的反应。冬钓最理想的天气是:晴暖、无风、阴但阴暖、寒潮前1—2天气温徒升,出钓必有收获,反之亦然。

第三招:小、密、肥、静、浑的钓场。小:是指小水面,窝风,聚热性好,受风吹浪打的影响较小。在阳光照射下易于聚热,水温上升较快,鱼儿相对活跃,有利于垂钓;密:是反映水域中鱼的密度较大,养鱼池塘乃冬钓的最佳钓场。由于鱼多,在其游动、觅食及排泄物的相互碰撞、磨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致使水质变浑,水温上升,鱼儿易于进入兴奋摄食状态;肥:是指肥水的钓场。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肥水水温高于瘦水。当外界气温在0—8摄氏度时,清瘦水域中的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而肥水中的鱼仍能维持游动、觅食;静:是指静态水域。水温比较稳定,鱼的活动也很有规律。在睛暖天气中静态水体水温回升快,尤其是中午前后水温为一日之中最高,是钓鱼的好时段;浑:是指水色浑浊,这样的水色隐蔽性好,有利于放心大胆进窝咬钩,提高上钓率。

第四招:潭、阳、草、腰、角、边的钓位钓点。冬钓向背风和深水,是低温垂钓的基本模式。潭:是指水域的深水区。冬天,浅水区温度下降到超过鱼儿生活的适宜温度,而深水区的水温比浅水区温暖一些,鱼儿便游到深水区“避寒”。因此,一般应选择水深2米左右的地方下钓。水深超过6米以上,光照不足,天然饵料缺乏,不会在这里栖息,岂能有鱼上钩?钓谚云:“冬天出太阳,莫钓深地方。”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选择在水深1—2米的水域下钓,才有所收获。阳:是垂钓水域中向阳的地方。在同一池塘,多栖息和觅食于向阳的一侧,垂钓向阳,既无人影而又阳光充足,在这里没有惊吓又感温暖。草:是指岸边的水草。钓谚云:“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与水草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是鱼儿能藏身;二是鱼儿能避免阳光直射,水温上升快;三是水草下面比光水区暖和一些:四是水草丛中有喜欢吃的各种水生物。腰:是指池塘每条边的正中。腰际可三方来鱼,吃钩持续的时间长。容易钓到。角:是指岸边的凸角和凹角。在没有水草的溪、河的凸出部位水面广泛,可使游动的集中于一、二个窝子。凹角多为河流转弯处或池塘水面平静处。边:是指池塘的下风边角。这里氧气较充足,风吹入池塘的浮游食物也易聚集在这里慢慢下沉。

第五招:香、细、甜、腥的鱼饵。冬季由于气温低,食量大减,同时对鱼饵的味道比较挑剔。冬钓的诱饵,以“麝香米”、“药米”为上乘。 “麝香米”的自作方法为:将一点麝香,用纱布包着,放入盛有大米的玻璃瓶中,密封,三五天后就把大米熏得特别香。“药米”的自作方法是:用排草60克,灵草50克,香松50克,小茴30克,滑石30克,大黄10克六味无毒的中草药。用高粱白酒炮制一个月(时间越久越好)即可使用。垂钓前夕,倒入少许药酒于盛有大米的塑料瓶中,即成“药米”。冬钓的钓饵以线虫(红虫)、红蚯蚓唱主角,对的食欲有较强的刺激和诱感。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