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坠钓法的真实体验。早就有写悬坠钓法在湖库等自然水域易获丰收的体会,但总因忙于其他钓法的研讨,而迟迟未能触及到这个话题。最近有了个契机:新年的两个月里,在与钓有关的媒体上读到3篇关于用悬坠钓法在自然水域中的论述文章,有说优势的也有说缺陷的,细观其文其理有的却与我的实践与体验相悖。这儿我不想就对错是非求个明了,但我愿意把我接触悬坠钓法近十年来在自然水域中休闲野钓的真实体验告诉钓友们———悬坠钓法不仅遇到大鱼的机会最多,而且钓鲫鱼白条等小型鱼也是最具优势的!

  或许我们的先哲们(暂且这样尊称吧),在创立专门应对土鲫鱼的“台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纤纤钓组会对自然水域那样具有复杂鱼情的休闲钓中能产生别样的磁力,因而仅以人工池塘里的小鱼们为对象,在配组上竭尽钩线坠竿轻巧灵细之能事,恨不能有孙悟空七十二变之能量,把整个钓组全隐了去,让鱼只见香饵不见钩坠和线,创造时钓三五百尾之神话。然而,事情往往总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惊喜,当我们一旦把悬坠钓的功能移植到广阔的江河湖库时,同样这付钓组也成了小鱼的克星的时候,也成了大鱼的天敌,确实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滋味。

  那么,悬坠钓法是用什么“魔法”引诱自然之水狡猾的小鱼大鱼屡屡咬钩的呢?这儿我仅以长期在湖库一类大水面钓的实践体会的积累,从理论的角度作一些浅显的论述,难免会有不少的遗漏甚至谬误,亦一并请行家指正。

  一是钓组构成的合理性

  悬坠钓法之所以在短期內成为风行的强势钓法,核心之一便是钓组搭配上的合理性。在剔除了“轻灵细巧”这一悬坠钓的本质特征在钓运用中形成的基本优势(即消除或减弱鱼类对活动泳层异物的本能警觉感,方便小型鱼类呑钩饵等)后,我们仍能从普通的渔具组合(即以整体性的结实为基础的组合)中获得悬坠钓法的特质。这种特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钩线标坠之间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带来的钓组的灵敏度的稳定性,由于这种平衡依托了科学的物理关系,即使如何改变它们的形态,也因它们能各自司守己责,在钓中的每个环节仍能把悬坠钓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结果造成了其它钓法一倍或数倍的优势,由此成为悬坠钓法的核心。

  二是打破了钓组配置的局限

  说到悬坠钓,首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池塘竞技钓,甚至被普遍认为它是钓小鲫鱼的专利,因而我们常见的许多谈悬坠钓的文章,年复一年、喋喋不休地几乎都在重复着一个话题,即如何把钩搞得最小,把线拴得最细,把标调得最灵,似乎仅此才能达到悬坠钓的极致。殊不知,作为一种钓法,真正派上用场,并具有长久生命力皆在于经久不衰的休闲钓之中,任何一种新潮钓法的兴起都抵不过这历经千年的休闲钓,惟有把悬坠钓引入其中,才会发扬光大。但令人担忧的是,时至今日,我们有的媒体仍把悬坠钓当作池塘竞技钓的利器反复咀嚼,而似乎不感兴趣把它引入休闲野钓中,使其真正找到技术精华的归宿。这正是“把悬坠钓引入技术研讨死胡同”的征兆。

  随着在休闲野钓中运用悬坠钓法的实践不断的增多,和用此钓法获鱼的增多,以及过份讲求钓组的灵敏度,致使每每遇到大鱼多因钓组柔弱,而以失败多于成功而告终。在经验和教训中使我反思,我对悬坠钓组的“轻灵细巧”这一定位发生了质疑,认为它并不是休闲野钓中惟一不变的组合,通过多年改进和实用,在比较中我终于得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悬坠钓组并不因为渔具的质(重)量的改变而失去它原有的优势,相反由于注重客观鱼情水情,依情变招(使各种配具能应对野水各种鱼情)的结果,使原本难以力敌大鱼或因钓组太过灵敏,造成提空竿和跑鱼多的悬坠钓法,成为休闲野钓大鱼的最强力的克星,也使钓鲫鱼有了更出色的表现。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