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友对灵敏度的考虑,侧重在调目和钓目的设定上,忽略了饵的自重对灵敏度的影响。其实饵重对的下顿动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人说“假设一粒饵重四目,调六钓四,饵的重量被平衡,另一种是调五钓二,饵有两目重量被水底承担,这时肯定是调六钓四灵”。这种有关灵与钝的结论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这就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这两粒饵重似钢珠,鱼根本吸不进嘴,那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但现实中钓鱼用的饵料还没有重到鱼吸不进嘴的,真的有也未必会有人用。可以说挂在钩子上用于钓鱼的饵球,只要外径小于鱼嘴直径,鱼基本上都能将其吸入嘴中。

  有些钓友在钓鱼时,千方百计地让水对产生的浮力去平衡饵的重力,总觉得饵在水底越轻,就越灵敏。其实饵重一些,的灵敏不会下降多少,反而表现出的鱼讯语言会更真实有效,当然饵不能重到鱼吸不动它,也不能重到陷入稀软的池底中鱼找不到饵。

  假设(1):一支空钩调七目钓两目,单饵重三克,双饵重六克,从七目下沉到两目,水对这五目的体积能产生六克的浮力,饵重完全被浮力平衡悬浮在水底,底饵轻触底。(2)另一支与它相同的同样调七目钓两目,单饵重四克,双饵重八克,当六克浮力平衡掉六克饵的重力后,底饵有两克重力被浮力平衡,另外两克重力被地面承受着,这时鱼来吃这两种不同的底饵,它吸饵时所产生的吸力,足以吸动它们,而且把饵从静止状态吸进嘴里能移动一目的距离,那么这两支哪支表现出的信号更清晰、下顿后的停顿时间更长,更容易抬竿中鱼呢?

  我们先说假设(1):这支调七钓二的,饵被浮力平衡而悬浮着几乎处于“失重”状态,饵把子线绷直与处于完全连动状态,饵向任何方向移动,都会立刻感知到配重的变化而产生位移。当饵被鱼横向或向下吸动底饵的时候,会向下顿一目,就算这一目入水后水对它会增加一克的浮力,这一克的浮力此时会产生向上托举的现象,也就是说会形成反作用力回拉鱼饵,当鱼把饵吸入嘴中,鱼的吸力消失后,这个反作用力回拉鱼饵的“力道”就更为明显,鱼此刻会感到危险而吐饵。我们钓鱼时经常会遇到向下一顿,刚想抬竿,又浮了起来,即使抬竿及时也经常空竿,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再说假设(2):饵比较重的这支呢,当底饵立着触底,其中两克重力被平衡,剩余的两克重力被地面承受,上饵同样是离底,子线也是被绷的紧紧的。鱼同样横向或向下吸动底饵的瞬间,也是向下掩一目,水对同样是增加了一克的浮力并形成反作用力,但这个反作用力被其中一克饵重平衡掉,还剩下的一克饵重被鱼嘴承受,总体的重力还是大于浮力,此时回拉鱼饵的作用就不明显。即使鱼把饵吸入嘴中后吸力消失,鱼张着嘴,饵也不会被拉出去。所以下顿后会有一个停顿,由于鱼未感觉到异常,它就不会急着吐饵,而是要闭嘴去品偿这暗藏杀机的美味佳肴。

  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钓鱼时发现一顿,但犹豫了一下再抬竿,鱼也跑不掉,这就和你的饵重有直接的关系。

  以上这些论点虽说是我通过一定的试验,包括水下拍摄和实钓检验而得出的结论,但也不敢说它全对,因为我们所探讨的对象是个活物,是无法用1+1=2的公式来论证它的,不过您可以在钓底时用比重大的饵和比重轻的饵对比着试一试。 不过也要注意,在水底酱层稀而厚的地方,用饵不易过重,不然会出现饵陷入酱层,鲫鱼吃不到饵的现象。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在不刻意去追求饵重的前提下,也能让饵被鱼吸入嘴中后,不受反作用力的影响,被向外拉动,这就是钓的钝一些,让子线在水下出现一个适量的弯曲度。当鱼吸饵入嘴的前期,子线只是被拉直并没有立刻牵动,只是当饵向鱼嘴入移动的后期,才牵动。由于这个稍稍滞后才出现的反作用力,因下顿的量减小(由于子线弯曲造成)所产生的向鱼嘴外拉饵的力就小,同样可以起到降低鱼警觉性的作用,延长鱼饵在鱼嘴中的时间,为钓者提供了宝贵的抬竿刺鱼的时机。这就是有很多高手在钓鱼时,他的向下顿的幅度小,却竿竿中鱼的奥妙之处。其实就是钓的钝一点。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